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问题意识及其培养

【作者】 姜瑞民

【机构】 (安徽省蒙城县第二中学)


【正文】摘 要:在高中教育教学实践中,高中数学是一门核心且特色化的学科。为科学且精准地提升高中数学的整体教学成效与质量,更好地优化学生的数学素养,教师应该精准全面地剖析高中数学教育中突出存在的问题,并积极采用科学且高效的教学方法,行之有效地提升高中数学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成效。
  关键词:高中数学;问题;意识
  高中阶段,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这为学生的主动探究打下基础。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能够积极的对数学问题进行探究,这是迎合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一种体现,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数学知识的特点,掌握探究式教学的原则,设置相应的探究情境,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进去,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1、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的特点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这是针对原来的“一言堂”式的教学模式来说的,课堂学习过程主要是学生的活动,教师要发挥指导的作用,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把学生看做是学习的参与者,师生之间是一种相互尊重、平等合作的关系,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2)为学生创造探究的情境。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不外乎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一个对知识的探索过程。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进行扩展学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2、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培养
  2.1实现课堂教育方法的创新,整体优化课堂质量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科学且高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始终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在新课改全面实施的今天,教师有必要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来实现教育方法的创新,同时全方位保障课堂教学质量。一方面,在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注重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将数学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实践中,使学生自觉主动地跟随教师的引导来开展思考以及探究,从而全方位保障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比如,教师可以在新课程导入的过程中,巧妙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和鼓励学生就问题来进行主动性的思考,着重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以及对数学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再如,教师可以创设合作学习的情境,鼓励和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进行探究。这样,在强化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的同时,也能够着重优化学生的探究能力,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在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为更好地优化课堂教学质量,教师还可以创设多媒体教学情境。高中数学的逻辑性相对较强,高中数学的相关内容也比较抽象化。若教师采用平铺直叙的方式,就很难真正优化学生的数学认知。若教师积极利用多媒体教学,将数学知识或者相关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就能够更好地优化学生的认知。教师还应该注重创设活动情境,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将所学内容应用到实践过程中,从而切实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2.2定向思维
  从哲学的角度分析,“模仿”的过程就是认识的过程,这个过程符合物质意识的唯物观。学生在学习新课过程中,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通过对新知识的学习,明确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让学习更高效。从心理学角度分析,首因效应是先入为主的带来的效果。教师在习题课授课过程,学生对整体内容进行构建,理清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习题有着指导作用。比如直线与平面的专题课中,学生回顾证明的方法即为线线平行或面面平行,接下来在证明过程中沿着这两个方向去寻找线或面。这种定向思维也可称之为“锚”式教法。第一印象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学生的课堂活动过程中,思维往往会被得到的第一信息左右,教师在要利用好沉锚效应,当然也要预防沉锚效应形成的思维定式,让学生独立思考,寻求不同的意见、方法,开拓自己的思维。
  2.3教师要及时对学生进行关注
  一个好老师不仅要有高的学识水平,还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发展。实际上,一个班级中每个学生的状况都是不一样的,教师要本着对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指出学生学习上的不足之处,给予学生学法的指导,尤其是在探究式教学中,有些学生摸不着门路,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使其能够更快地适应探究式教学方法。当学生有疑问时教师也要给予其必要的帮助,为学生取得更大的进步创造条件。
  2.4对话交流
  课堂需要对话,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真正意义的思维碰撞,它突破教师原有的教学细节的预设以及授课过程中的话语系统,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彻底展现出来。从根本上改变教与学的本质,更加符合学习思维发展的规律。从这方面来讲,对话学习是真正意义的学习。在对话学习中,教师是对话的设计者,精心选取对话需要的素材及情境,通过追问完善对话内容,让学生的思维具有持续性对话教学具有两个特征即平等性、创生性。平等性即在交流过程中,师生的知识具有平等性,不可避免会有观点的对立,而这种对立也恰巧就是思维碰撞的过程。创生性即改变了教师原有灌输式教学,学生与教师的对话中会形成新的认知,也是创造新的生成。教师在开放性课堂中要有“点石成金”的智慧。教师要认真倾听,并及时给予学生评价。当学生的回答如果出现问题时,教师要遵循学生的思维轨迹进行点拨,引导学生回到问题的本身,强化概念辨析,启发学生抓住问题本质;当学生回答聚焦在关键问题时,教师反复强调重要内容,激励学生展开说明,引起所有同学的高度重视;当学生回答存在疏漏时,教师可以进行持续的追问,引发学生对发言内容进行思考,激发所有学生的思维,共同完善问题的答案。开放课堂让学生心里有活动,更能让学生进入深度的学习,克服可能会出现学习的“高原现象”,为学生创造“第二次呼吸”。
  在新课程标准下,为行之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不断优化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教师应该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不断革新高中数学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手段,科学全面地执行新课标的科学要求,从而全方位地提升高中数学的教育质量与成效。
  参考文献:
  [1]苏茂峰.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南科技,2013(14):264.
  [2]胡士军.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数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9(1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