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打造细节 培养习惯

【作者】 张先亮

【机构】 (湖北省房县东城小学)


【正文】  摘 要: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作为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尤其是学习习惯的培养。小学是义务教育的基础阶段,是一个人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也是一个人成长的奠基时期。因此,在小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教师要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自己;要从工作中每一个细节、教学中每个环节去落实对学生习惯的培养,让好习惯相伴学生一生。
  关键词:学习习惯;细节;培养
  “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这句话告诉我们:行为习惯对人的发展起着基础性、决定性的作用。同时也说明从早抓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尤为重要,这也成了我们一线老师教育教学重要的一部分。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这足以说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性。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作为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尤其是学习习惯的培养。一年之计在于春。小学是义务教育的基础阶段,是一个人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也是一个人成长的奠基时期。故此,在小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根据小学生可塑性强的特点,采取有效措施,有意识的进行训练和培养。
  以小学生数学学习为例,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着许多不良习惯。如上课不听讲,不参与相关的探讨、合作、交流活动;不做作业、拖拉作业、抄袭作业的现象时有发生,作业中一些学生写字歪七扭八、浮皮潦草,字迹很难让别人看懂;添字、漏字、错字、漏掉数字或运算符号、点错小数点,也常有发生。有些学生计算粗心大意、经常出错,计算后也不检查验算。更为严重地是有些学生对作业中做错的题目,不是找其原因,及时纠正,而是走马观花、一带而过,下次碰上还会再错等等
  小学数学教学究竟要培养学生哪些习惯呢?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际认为,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对学生进行这几个方面习惯的培养:1.书写整洁、一丝不苟;2.计算认真仔细、快速正确;3.审题认真全面,做题格式规范、画图符合要求;4.计算完毕要验算检查;5.课前做好准备,课后善于归纳复习;6.听课精力集中,活动积极参与;7.作业独立思考、按时完成;8.知错改错,及时纠正;9.勤学好问,积极求教;10.今日功课今日完成等等。
  针对以上学习习惯存在的问题及培养的几个方面,我认为我们教师应注重平常工作中的细节,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入手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教师要以身作则,起榜样表率作用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生的学习习惯许多是受教师行为习惯影响形成的。如有的教师不按时进教室,爱拖堂;课中数学语言不规范,不善于归纳总结;板书时常潦草、不规范,解题示范时却不把过程步骤写完整;画图随手在黑板上画;做题、计算马虎不认真等,日久天长,学生模仿老师也就养成了不良习惯。因此,教师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学习,提高业务素质,时时处处都要用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影响、感染学生,身教重于言教,日复一日、月复一月,经过潜移默化,就容易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总之,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一定要率先做好。
  二、培养学生课前准备的好习惯
  课前准备就是要做好预习,这个环节有时做而做不好,尤其在小学数学中,我们有时布置了预习任务,有的学生回家根本不预习,老师们检查也无从下手。所以,我们布置预习任务一定要明确,上课后的第1分钟必须检查,如果还是有困难,就利用上课后的1-2分钟,让学生浏览本节课内容,使学生心中有数,不打无准备之仗。上课前,要求学生把上课用的东西,如课本、文具、练习本、草稿本等放在课桌一定的位置,上课铃声一响,快步走进教室,静坐教室,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等待老师来上课。几天坚持下来,效果显著,孩子们责任心加强,自由散漫的现象明显消失了,每个孩子都一听铃声就进教室,做好课前准备。 
  三、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课堂教学中,我们也常常看到这样的场面:当一个学生的发言还没完,旁边的学生却高高的举起了手,大声嚷嚷:“老师,我来,我来……”当教师指名一位学生回答时,其余举手的同学都异口同声的叹气起来,垂头丧气,根本顾不了听讲;当老师讲得津津有味时,学生却旁若无人的干着自己的事……。在活跃的数学课堂里,学生光有表达是不够的,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一种尊重。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课、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有效的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开启思维的火花,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才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因此,要想学生认真倾听,还得从我们老师自身做起。在课堂教学中做到:1、合理分配教学时间,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形象化的直观教学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2、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抓住学习中的难点,深入浅出,使学生都能听得懂。3、注意调动和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可从三方面入手:①对要讲的重要内容时一定要提醒学生,引起他们的注意力,使学生自觉地养成注意听课的习惯。②要培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边听边想的习惯。③边听边记,听课必须有手的活动,随时听到的重点随手记到本上或书上,耳到手到,养成这种听写同步的习惯对今后的学习是大有益处的。此外,教师讲课时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边听边想:同学的发言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哪些地方你有不同意见?等等,这样可以沟通同学之间的信息,取长补短,学会尊重他人。 
  四、培养按时认真规范做作业的习惯
  通过做作业,可以考察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及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学生的作业不仅反映学生知识技能的水平和教学效果,而且也能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按时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是学习责任感的具体表现。首先,要做到独立完成作业,当天作业决不允许拖到第二天。如果学生做作业中遇到困难,教师只能给以讲解和启发诱导,鼓励他自己去克服困难,找到答案,决不能包办代替,也可以寻求其他同学的帮助。其次,作业一定要规范,如:作业本是否对折,做完一题空几行,什么样的题目必须写出重要的过程或步骤,作图一律用铅笔、直尺等作图工具等等,都需要老师去要求学生怎么规范,去监督落实,久而久之让学生习惯成自然,达到作业整齐划一、质量优良。
  五、培养学生认真审题、检查的习惯
  在每次知识检测中,老师对试卷进行分析时,会有这么一句话:审题不清。在作业与考试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做错题目的原因不是不会做,而是没有看清题目要求。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有必要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所以,我在学生解答应用题时,首先要让学生仔细读题,初步了解题意。读题是了解题目内容的第一步,也是培养审题能力的开始。然后仔细推敲字、词、句,准确理解题意,在这个基础上再列出算式计算;在计算题目时,还要想一想可不可以用简便算法,这样,既提高了做题的速度,又提高了计算的准确性。通过审题训练,可以养成认真严谨的习惯,引导学生灵活的选择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提高做题的质量与速度。所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自查是一种学习效果的反馈,自改则是一种学习能力的反映。只有及时检查,才能经常事后后悔,这种现象其实是学生能力素养培养缺失的体现,而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忽略这方面的训练与培养。导致作业错又改,改了有错,不该错的还是错了。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要针对不同的题目,如解方程、脱式计算、填空等都要经常带领学生进行回顾,针对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检验,逐步养成“自觉检验的好习惯”。
  总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师在教学中的重中之重,要从细节上耐心纠正、具体指导、期待进步、持之以恒,使学生不但学会知识而且会学知识做学习的主人。让好习惯伴学生们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