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核心素养背景下培养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初探

【作者】 葛冰梅

【机构】 (广西钦州市灵山县实验小学)


【正文】《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此可见,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自学能力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是一种自主、探究、发散式的学习方法。具有这种能力的学生会具备强烈的探知欲,善于思考、敢于质疑,会运用科学的方法合理安排学习活动。而自学能力正是体现学生课堂学习的自主性,自学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率,所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怎样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自主探索的效果?
  一、激发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
  学生获得知识的途经有两个,一是从别人的传授中获得,二是从自己的学习中获得,而通过自学获得的知识往往会记得更牢。学生通过自学获得新知时,会产生一种愉悦的心情,这在一?般学习中是不可能体会到的。所以,提高学生的自学兴趣,非常关键。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直接关系到自学的效果。在核心素养教学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将有利于对学生数学兴趣的调动,极大地丰富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和游戏性,同时增强数学知识的实践性和创新性,将为数学教学活动提供足够丰富的教学素材,就更容易调动学生的新奇想法,更易于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潜力,塑造和巩固良好的思维能力,提升小学生对数学的探究意识。可以从几个途径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一是立足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由现实生活抽象概括出数学知识,再把数学知识广泛应用于现实生活,必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二是展示数学丰富的美育因素,利用数学的学科魅力感染学生。如形式美、概括美、简洁美、对称美、辩证美等,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三是运用适当的评价机制调动学生积极性。教师适时的表扬、鼓励,对学生学习给予肯定的评价,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四是在课堂上开展各种丰富数学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还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朝着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课堂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注意引导和鼓励学生相信自己能行,大力倡导自学的重要意义,介绍自学经验,让学生明白形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对获取知识、增强能力、提高成绩的巨大作用,让他们产生自学的愿望,以便形成正确的自学动机。另一方面要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学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在成功后有了学习兴趣,在失败时能更加明确学习目标,强化学习动机。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学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那么就需要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动态,及时做好思想工作,让学生战胜自我,投入进去坚持到底,争取成功。课堂上,我给学生介绍了一些科学家的例子:曾被人称“低能儿”的爱迪生,他通过刻苦自学,终于成为发明家;著名数学大师华罗庚,出身贫寒,缺乏良好的学习环境,却凭着超人的意志登上数学的高峰……这些典型事例,启发了学生,激发了学生自学的兴趣和信心。我们面对的是小学生,自学能力还比较弱,因此开始培养时要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并且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不断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一定条件下培养起来的。只有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
  二、营造自学氛围,寻求自学乐趣
  为了发挥学生的自学潜,教师应该给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教师应改变心态,走近学生,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对老师产生亲近感,让学生能够以轻松的心情投入到自学活动中,在自学中体会到数学教学活动的兴趣和快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寓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之中,就容易引起学生自学的浓厚兴趣,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创设了一个“唐僧师徒分西瓜”的故事。取经路上,唐僧师徒四人找到了一个大西瓜解渴。悟空说:“师傅吃西瓜的1/3,八戒吃这个西瓜的2/6,悟净吃这个西瓜的3/9。”八戒一听,急了:“猴哥,这不公平,我分的西瓜最少。”话音刚落,悟空便哈哈大笑道:“好一个呆子,呆子……”到此,教师抓住时机提出问题:“悟空为什么叫八戒呆子?要回答这个问题,请同学们自学课本然后再告诉老师。”问题的悬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为学习新课做好铺垫,营造了良好的自学氛围。
  三、进行学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所需,授人以渔,终身受用不尽。”教师不仅要使学生“学会”,而且要“会学”。教师进行学法指导时首先要弄清楚学习的内容,思考和落实怎样指导学生学习更有效。而且,要结合实际提供可以操作、能够运用的学习方法。学生通过“学法”到“仿法”,最后能“创法”的过程,不断提高自学能力。
  1.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如果无阅读能力,学习就不会成为有趣、有创造的事。”小学生以学习书本知识为主,阅读是获得书本知识的基本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小学数学课本的编排科学合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且图文并茂,语言文字浅显易懂,可读性和趣味性强,适合学生独立阅读。指导学生独立阅读时要从训练阅读的目的性和有序性入手。首先,指导学生按顺序(即从上到下,从左到右)阅读教材,做到不遗漏知识点。其次,为提高阅读的目的性,在学生阅读前设计相关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培养学生边读边思的好习惯。例如在教学扇形的认识时,为了使学生对扇形有一个全面系统和深入的认识,我设计了如下阅读要求:认真阅读课本内容,并边读边想:扇形有什么特征?扇形由哪些部分组成?什么是弧和圆心角?阅读时提醒学生先自学,在不懂的地方做好标记,与小组里的同伴交流。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能由一开始的根据提纲进行有针对性地学习,到能自己找到重、难点,学生对阅读要求由依赖过渡到不依赖,最后达到有实效的独立阅读。 
  2.教会学生学会思考
  思考可以帮助我们的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帮助学生消化和记忆。思考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教师要注重学生思考的品质的培养,激发学生自学的能动性,教会学生如何去思考,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边听边想,边看边想,边做边思。教师在课堂上要给学生多创造一点思考的机会,多留一点思考的时间,多提供一点表达思维的机会。比如对于同一个问题,老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五年级学习了分数的相关知识后,可设计这样的题目:“小力、小方、小丁看一本有180页的故事书。几天后,小力还剩全书的1/6没看,小方还剩全书的2/5没看,小丁还剩全书的2/9没看,谁看的页数最多?”这个题目的解题思路不唯一,如果用分数思路,题目还有多余的条件。如果用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问题来帮助思考,也同样能解决问题。由于开放题的特性,学生在解答时,由于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选择的方法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可以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从而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同时激发学数学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3.引导学生学法迁移
  在指导学生过程中,还要注意利用学法迁移,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课中到课外的原则,让学生在课内获得的学法能够成为课后自学的助力。教师只有这样教学,学生才会由对知识的被动转变接受转变为对知识的探究,并逐步形成自学能力。例如:在学生经历由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后,我引导总结出公式的推导过程,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运用学法迁移,指导学生依次自学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逐步形成自学能力。恰当的学法指导,可以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这种思路和方法增强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使自学方法更加科学化,自学知识更快速、准确。
  ⒋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爰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提出问题是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表现,学生通过把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提出的问题作为自己探索的方向,促进自学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提供质疑的契机,让学生能大胆质疑,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面对学生的质疑,教师不用急于回答,可以把问题抛给学生去讨论,教师组织、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探索,从而得出正确结论,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例如教学“面积单位”时,学生问道:“面积单位为什么是一个正方形,而不是三角形、圆形或其他图形呢﹖”对这种追根问底的疑问,老师不急于把问题结果告诉学生,而是组织学生看书自学,经过同学们的讨论,学生探索出面积单位若用圆形,就不可能将物体的表面或平面图形填满,若用其他图形,虽有时或许也能填满,但很不方便,所以面积单位都是一个个正方形。
  总之,培养学生的数学自学能力是我们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只有在教学中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才能为学生未来的自主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自学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需要教师持之以恒,启发、点拨和引导,长期、有计划地进行,才能让学生不但学会知识,而且会学知识,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