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和谐教育实践之评优选先

【作者】 李学恩

【机构】 (吉林省田家炳高级中学)


【正文】  “如此评选,就是认认真真地干一辈子,我也评不上。”无意中听到一位学校非常倚重的青年教师的慨叹,不禁让我心头一惊。这一声慨叹,传递出的敏感信息,引发了我的调查和思考。
  一直以来,学校在评优选先的过程中,确实存在着规则不细致,落实不严格,小集团利益等问题。比如,教研先进评选,很多时候,学年组按照名额,直接投票选出,其结果常常不是取决于教研成果。从投票的结果来看,一方面,一部分教师认为自己当选可能性不大,对此事重视程度不够,敷衍了事,投票倾向于学科中的“领导”(如组长),或者倾向于组内人际关系比较好的教师,或者选和自己最好的朋友或同事。另一方面,一部分有教研成果的教师,常常因忙于教学教研逐渐成为教师群体中的“清高一类”,与荣誉无缘。
  评优选先,从其本意来说,是对前面工作的一个总结,更是对未来工作的激励。要让真正努力工作并且卓有成效的人,感到欣慰;要让年轻人看到希望,见贤思齐,不断加快成长的脚步。但是如果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甚至起到副作用,这就不能不引起作为领导的警醒。没有不想先进的教师,就像没有不想上进的学生一样,只有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的评优选先,才是我们需要的评选,才是我们应该存有的评选。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正,但有相对的公平。立足现实,我们对评优选先进行了适度的改革。
  申评原则。把先进名额和评选条件公开,同时鼓励个人申报,辅之以组内评议、校内评定,确定最终的人选。这样,层层考核,层层落实,一定程度上杜绝了人情关系的因素,提高了教师的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让先进当之有理,让楷模当之有据
  荐评原则。根据评选类别的不同,采取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工会组,党支部和各部门分别推荐后备人选的办法。再由评委会进行综合评价,最终确定公示人选。
  测评原则。根据民主投票的情况,选出备选人选,评委会依据得票情况进行逐一评价,确定人选,进行公示。
  谦让原则。优秀者总是优秀,先进人总是先行,他们在工作中勇挑重担,一直是学校的骨干力量,有一些老教师德高望重,是令人敬服的长者,还有的中层干部身兼数职,一直坚持上课。所以,在评先选优时,他们往往年年都能选上,久而久之,形成固化。学校号召这些教师做出谦让,得到了他们的积极响应,三年来总计有26人次礼让他人,学校在不同场合,通过不同方式对他们进行表扬宣传,在树立他们良好形象的同时,也使因他们礼让而被评上的人得到激励和教育。
  熔断原则。年度考核的评优名额总是有限,为了使更多的骨干能受到表彰,学校采取了四年三评制,即连续三年评优的第四年不再做为优秀人选,第五年还可以接着评,这项举措在教代会上得到了大家的赞同。
  对比原则。对于当选过先进的教师,在进行评选时,不仅要比较他和其他老师间的工作业绩,同时要进行自比,从上次当选先进到这次评选,有了哪些突出业绩,以此来确定参选资格。这样,打破了一些教师的固有观念,让进步明显的教师不因名气的因素而落选,让出现懈怠的教师不因名气的因素而连任。教师评选因过程严谨而令人信服,教师当选因业绩突出而令人佩服。
  增比原则。凡是市局级评优名额下到学校,我们都按一定比例增设校级名额,增加了获评的机会,同时缩小这些荣誉在评职晋级时的级差,增加了校级的含金量,这样,在保证评优质量的前提下,又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大家的需求。
  均衡原则。一年内,除年终考核外,其他各项评比,尤其是市局级先进,参选人基本不重复。评选时兼顾老中青,一线和教辅,干部和职员,让各方均有代表当选。
  “眼中有表率,但不惟榜样;心中有业绩,但不惟先进。”现在已经成为学校教师的共识。和谐源于公平,和谐生发力量,和谐在于顺应师意。现在,教师已养成了踏实向上的学习风气,学校已形成了和谐务实,奋发进取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