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试论如何引导小学生科学调节情绪

【作者】 李茹兰

【机构】 (吉林省通化集安市第一小学)


【正文】在近年来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小学生由于年龄小、意志薄弱、抗挫折能力差、心理承受能力低,遇到生活、交往、学习中的问题和困难时,一般很难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尤其难以控制激动的情绪,从而很容易与他人发生矛盾冲突,甚至酿成严重后果。如何教育和引导好小学生正确认知情绪、科学调节情绪、理性应对挫折,对锻炼他们坚强的意志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有效解决好生活、学习、交往中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一、要正确认知情绪
  当我们看一场感人的电影时,会激动得落泪;回想往事的时候,有时会哑然失笑;遇到违背社会公德的人和事,会义愤填膺;经过艰苦思索攻克一道难题,就会满心欢喜。通俗地讲,这种伴随着认识活动产生的喜、怒、哀、乐等心理现象,就是情绪。
  (一)情绪的含义。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时,并不是无动于衷的。人们对周围事物、他人和自己的行为,常常抱着不同的态度。一些现象使人愉快,另一些现象使人悲哀,一些现象使人愤怒,另一些现象使人恐惧。愉快、悲哀、愤怒、恐惧等都是常见的情绪体验。情绪是通过体验来反映客观事物与人需要之间的关系,无论人对客观事物抱什么态度,人自身都能直接体验到,离开了体验就谈不上情绪。总之,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而这种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二)情绪的种类。我们一般把快乐、愤怒、恐惧和悲哀,作为人类最基本的四种情绪。这些情绪与人的基本需要相联系,是不学而能为,通常还具有高度的紧张性。
  1.快乐。快乐是个人目的达到、紧张解除后的情绪体验。如经过积极准备,考试取得好成绩后常常会有快乐的情绪。一般把快乐的程度分为:满意、愉快、异常的欢乐、狂喜。
  2.愤怒。愤怒是个人目的不能达到或一再受到妨碍,从而逐渐积累起紧张而产生的情绪。如幼儿的目的性行动受到阻挠或威胁时,就能引起愤怒情绪。一般把愤怒的程度分为轻微的不满、生气、愠怒、大怒、暴怒。
  3.恐惧。恐惧是个人企图摆脱、逃避某种情境而又无能为力时产生的情绪。如在遇到地震人们无力应对时,往往会恐惧万分。引起恐惧的关键因素是人缺乏处理可怕情境的力量。
  4.悲哀。悲哀是个人在失去所追求的东西或有价值的东西时所引起的情绪。悲哀取决于失去的事物的价值,价值越大,引起的悲哀也越强烈;价值越小,引起的悲哀也越微弱。一般把悲哀的程度分为:遗憾、失望、难过、悲伤、悲痛。
  (三)情绪的状态。根据情绪发生的强度、持续时间的长短及外部表现的情况,可将情绪分成心境、激情、应激等。
  1.心境。心境是一种使人的心理活动染上某种相应色彩的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心境有消极和积极之分。积极的心境,使人振奋愉快,能推动人的工作与学习,激发人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消极的心境则使人颓丧悲观,妨碍人的工作和学习,抑制人的积极性的发挥。我们新时代的小学生,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克服消极心境的不良影响,培养坚强的意志和信念,有意识地掌握自己的心境。
  2.激情。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式的、持续时间短暂的情绪体验。如:欣喜若狂、暴跳如雷、悲痛绝望等。激情具有双重作用。激情如果伴随着冷静的头脑和坚强的意志,它可以成为激发人的所有潜能、积极投入行动的巨大动力。如许多诗人、艺术家常常是在激情状态下产生灵感,完成不朽的杰作,许多爱国志士往往是在激情状态下做出轰轰烈烈、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
  3.应激。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急和危险的情况下所引起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应激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作用。一般的应激状态能使有机体具有特殊防御机能,使人精力旺盛,思想特别清楚,使人动作敏捷,推动人化险为夷、转危为安。但紧张而又长期的应激会使全身产生兴奋,注意力和知觉范围狭小,言语不规则、不连贯,行为动作紊乱。
  二、要科学调节情绪
  我们知道,喜、怒、哀、乐是情绪变化的基本特征,每一天我们都在体验着这种情绪变化,当你心情愉快时,会感到周围的一切是那么美好,到处都充满阳光;当你郁郁寡欢时,一切又变得黯淡无光,就连鸟语花香也让人觉得讨厌,这些都是情绪带给我们的感受。情绪、情感是能够把握和控制的,只要我们了解情绪,学会控制的技巧,就一定能把握住良好的情绪,改善不良的情绪,拥有健康的自我。所以,教育引导小学生调节好、疏导好情绪,是十分必要的。那么,我们应该通过哪些方法和途径调节自己的不良情绪呢?
  第一,改变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对刺激事件的认知决定情绪的性质。有一个很经典的故事:古时候,有一位老婆婆,她有两个儿子,一个是卖伞的,一个是卖扇子的。这位老婆婆每天都处于忧愁之中,下雨天,她担心卖扇子的儿子卖不出扇子:晴天时,她担心卖雨伞的儿子卖不出雨伞。老婆婆今天愁、明天愁,结果就一病不起。一天来了一位智者,他对老婆婆说:“换位思考一下吧,下雨天,你卖雨伞的儿子生意很好,你应该高兴;晴天时,你卖扇子的儿子生意很好,你也应该高兴。你的儿子天天都有发财的,你应该天天高兴才对。”老婆婆一听有道理,心情一下子好起来,病也就慢慢地好了。因此,调控我们的情绪,最重要的是改变我们的认知,换一个角度去认识发生的事情,改变非理性认识和错误观念,这样就会从根本上预防或者缓解不良情绪。
  第二,调解期望值。情绪产生的基础是人的需要和动机,需要和动机越强烈,情绪反应也就越强烈,也就是我们想获得最好的结果、取得最好的成绩,也就会给我们造成越大的心理压力,增加自己的烦恼。所以,我们制定目标不要脱离实际、高不可攀,对人、对事更不能过于追求完美,这样容易让自己陷入挫折和失败的痛苦中。
  第三,换位思考。换位思考让我们转变思考问题的角度,正确地认识问题,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拿到考试卷突然感到考题很难,很多都不会做,这时会紧张起来,越紧张越不会做,往往导致考试成绩不理想。我们可以换位思考一下:“我感觉难,大家也都难;我要是考不好,别人也都考不好。”紧张的情绪能够得到缓解,情绪稳定平静下来,更好地进入考试状态,能够发挥出良好的水平。
  第四,转移注意力。把注意力从引起不良情绪的事情转移到其他事情上,而不是让自己一直深陷其中,什么事都做不了,这样可以使人从消极情绪中解脱出来,做一些自己感兴趣、能做到的事情,从而激发积极愉快的情绪反应。最重要的是要有意识的转移注意焦点。如果遇到挫折,感到苦闷、烦恼,要暂时抛开眼前的麻烦,把注意力转移到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去;其次,要学会幽默。学会幽默,乐观地面对生活,才能使我们获得更多的快乐,成为生活的强者;再次,听音乐是帮助我们转移注意力的好方法。当你情绪不好的时候,听欢快的、刚强有力的曲子可以振奋人心,改善情绪。
  第五,合理宣泄情绪。这里强调“合理宣泄”,要在适当的场合、用适当的方式,来排解和发泄心中的不良情绪。发泄是一种情绪表现的方式,能够防止不良情绪对人体的危害。发泄应该是合理的、有度的,既不能伤害自己,更不能伤害他人。包括:在适当的场合哭一场,向他人倾诉,适度的运动,放声歌唱或大声喊叫等等。当然,必须要强调的一点是,发泄情绪不等于放纵自己的感情,更不是让自己任性和胡闹。
  三、要理性应对挫折
  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随时随地都可能遇到挫折,如学习成绩不理想、人际关系处理不当等。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我们必须培养自己的抗挫折能力,增强自我适应能力,磨炼自己的意志,从容应对并战胜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挫折。如果才能处理好挫折呢?
  首先,正确对待挫折。挫折是指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动机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时的情绪状态。如在学习中遇到的学业压力、考试失败、成绩陡降等,感受到极强的挫折感,被烦恼、苦闷、自卑等不良心理状态所围困。这些问题一旦处理不好,很容易产生挫折。因此,我们必须以积极的心态去对待挫折,把它看作是对自身的一种锻炼,这样更有利于摆脱挫折,走出困境。
  其次,培养乐观精神。挫折可成为弱者巨大的精神压力,也可成为强者勇往直前的动力。要意识到坚强的性格需要个人有意识的磨炼,绝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达到的。所以,要树立坚定的目标,培养乐观的精神,这样一来就能从逆境中奋起。
  再次,努力转化情绪。遭受挫折后,一般人都会感觉度日如年。人们在遭受挫折时产生的紧张情绪,必须经过某种形式进行发泄,使紧张情绪、不满情绪等努力得到转化。如转移自己的视线,适当安排一些健康的娱乐活动,走出户外去呼吸大自然那新鲜的空气。丰富多彩的闲暇活动,可以使挫折感转移方向,扩大思路,使内心产生一种向上的激情,从而增强自信心。
  最后,寻求心理帮助。分散挫折的压力,不要把痛苦闷在心里,应当主动向心理老师、同学或者亲友倾诉,争取别人的谅解、同情与帮助。这样可以减轻挫折感,增强克服挫折的信心。通过个别交谈,排除心理障碍,达到摆脱矛盾、稳定情绪的理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