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论小学英语课堂活动的有效性设计
【作者】 陈生珍
【机构】 (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和平乡中心学校)
【正文】摘 要:加强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活动设计,不仅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活力,还可让学生在活动情境中更好地学英语、用英语。本文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有效性设计的策略阐述。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活动;设计;有效性
教学即活动,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组成,直接关系到整个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探究中,加强活动设计有效性的思考和实践,就显得特别有意义。又特别是在全面践行新课标的今天,作为一线英语教师,应响应新时代的要求,积极开展高效课堂创建工作。对于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设计问题,也同样应把此纳入创建范畴。那如何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直探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小学英语教学实践,我就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有效性这个问题作简要地谈论。
一、以目标为依据,着眼整体
课堂教学活动是课堂教学的不可分割部分,同属于为教学目标达成服务的手段或平台。因此,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时,教师应立足整个课堂的“宏伟目标”来进行有效性研究,不能只专注于某个时段流程,要在综合考量学情基础上,对课堂中的活动作前后通盘考虑,着眼整体,服务全局。为此,设计的每个活动都不能孤立,它们应该有相互联系,目标都指向为学生发展服务。而设计出的活动任务应该从容易变成困难,体现渐进性和螺旋性原则,逐步提高实施执行。
二、以激趣为支点,促进参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家研究指出,只要课堂教学能够引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就可以使学生主体性得以激发,催发他们产生对知识的渴望,从而促使他们从被动学习转变为“我要学”的主动学习。因此,在设计英语课堂教学活动时,我们不能仅仅对知识的“传道”而不强调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的培养。虽然学生是好动的,乐于参与活动,但注重活动趣味性设计,促进学生全员参与,这既是落实学生主体理念的实施,也是我们课堂良好活力创建的重要追求因素之一。因此,落实到实践中,我们应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因地制宜,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如课堂表演、唱歌、游戏、比赛、猜谜语、绘画等方式来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以此增强学生“我要参与”意识,从而在活动中使之主体性充分发挥,这样就可有效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效性。
三、以现实为基础,放手学生
新课标指出:“活动应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爱好兴趣,其内容和方法应尽可能真实;并积极促进英语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和联系。”因此,教师的设计活动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尽可能相似,以激发学生的灵感,扩大学生的思维空间,从而在放手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中既有独立自主的学习,也有合作的共同探究学习。落实到小学英语教学中,我们就应经现实为基础,创设学生熟悉的英语学习情境,促进学生在模拟的交际情景中进行语用实践。例如,在教学This is中,我发现学生很难理解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因此很难掌握物体的位置表述,也就难以掌握This is句型的特殊含义。因此,教学时,我要求学生观察教室中的物体的摆放,与What’s进行比较练习。这样就可有效提高学生在活动中这两个句型的理解掌握。在这样的实物情境所开展的教学活动,学生对此任务非常感兴趣,他们很快在课堂上就理解了其意所表达的“或这或那”。一些学生还绘制了原理图以增强效果。通过此类活动,学生更有可能感兴趣,更容易理解语言的实际含义,掌握语言技能,并掌握英语在实际交流活动中的使用。
四、以合作为手段,促进协作
合作学习倡导以参与为中心,以促进协作为目的。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以合作为手段,达到树立合作精神,增强合作意识的目的。同时,在合作中共同提高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在英语教学中,开展有效的群体合作学习是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它要求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以学习目标和任务为指导,并以提问、指导、比较和探究为基础,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达到学生的主导地位并获得组内的共同督导。每个成员都可以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同时又能为每个学生个性成长提供帮助,促进协作。
在小学教学中,为了达到课堂教学目标,让学生获得良好的英语教育,我们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时,就应基于小学生对挑战的热爱和胜利的渴望的心理需求而展开。例如,在教学询问颜色colour时,我们就可灵活地将“Chain Story”用于小组比赛中。按座位分组,要求小组中的每个学生都要说一个句子,看看哪个小组的都能正确运用这一句型。实践证明,这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活动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自信。很多学生都能在语用说出What colour is it?(它是什么颜色的)而另一组员又能正确回答到It’s yellow and white.(黄白相间)有趣的是,在这样的课堂中,气氛非常活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通过上述这样活动的实施,本课的教学目标不仅效果明显,而且活动的形式已经从严格的问答变成了竞赛,这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活动的准确性,而且反映了课堂教学活动育人性。学生是课堂活动实施的主角。教师应给每个学生足够的表演机会,以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通过这种竞赛,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可以使他们的神经中枢适应兴奋的状态,从而使学生可以从被动变为主动,使之在活动中成为英语学习的乐之者。
总之,有效的课堂活动设计可以帮助学生获得英语知识,发展语言技能和提高实际语言技能,激发学习情感并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因此,作为一线英语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时,有必要根据教学目标把握学生的兴趣和活动设计的完整性,使每个人都有事可做,使所有成员都参与其中。
参考文献:
[1]王皓,论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有效性的实践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年。
[2]陈婷,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有效性研究[J].教育科学,2015年。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活动;设计;有效性
教学即活动,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组成,直接关系到整个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探究中,加强活动设计有效性的思考和实践,就显得特别有意义。又特别是在全面践行新课标的今天,作为一线英语教师,应响应新时代的要求,积极开展高效课堂创建工作。对于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设计问题,也同样应把此纳入创建范畴。那如何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直探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小学英语教学实践,我就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有效性这个问题作简要地谈论。
一、以目标为依据,着眼整体
课堂教学活动是课堂教学的不可分割部分,同属于为教学目标达成服务的手段或平台。因此,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时,教师应立足整个课堂的“宏伟目标”来进行有效性研究,不能只专注于某个时段流程,要在综合考量学情基础上,对课堂中的活动作前后通盘考虑,着眼整体,服务全局。为此,设计的每个活动都不能孤立,它们应该有相互联系,目标都指向为学生发展服务。而设计出的活动任务应该从容易变成困难,体现渐进性和螺旋性原则,逐步提高实施执行。
二、以激趣为支点,促进参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家研究指出,只要课堂教学能够引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就可以使学生主体性得以激发,催发他们产生对知识的渴望,从而促使他们从被动学习转变为“我要学”的主动学习。因此,在设计英语课堂教学活动时,我们不能仅仅对知识的“传道”而不强调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的培养。虽然学生是好动的,乐于参与活动,但注重活动趣味性设计,促进学生全员参与,这既是落实学生主体理念的实施,也是我们课堂良好活力创建的重要追求因素之一。因此,落实到实践中,我们应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因地制宜,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如课堂表演、唱歌、游戏、比赛、猜谜语、绘画等方式来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以此增强学生“我要参与”意识,从而在活动中使之主体性充分发挥,这样就可有效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效性。
三、以现实为基础,放手学生
新课标指出:“活动应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爱好兴趣,其内容和方法应尽可能真实;并积极促进英语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和联系。”因此,教师的设计活动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尽可能相似,以激发学生的灵感,扩大学生的思维空间,从而在放手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中既有独立自主的学习,也有合作的共同探究学习。落实到小学英语教学中,我们就应经现实为基础,创设学生熟悉的英语学习情境,促进学生在模拟的交际情景中进行语用实践。例如,在教学This is中,我发现学生很难理解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因此很难掌握物体的位置表述,也就难以掌握This is句型的特殊含义。因此,教学时,我要求学生观察教室中的物体的摆放,与What’s进行比较练习。这样就可有效提高学生在活动中这两个句型的理解掌握。在这样的实物情境所开展的教学活动,学生对此任务非常感兴趣,他们很快在课堂上就理解了其意所表达的“或这或那”。一些学生还绘制了原理图以增强效果。通过此类活动,学生更有可能感兴趣,更容易理解语言的实际含义,掌握语言技能,并掌握英语在实际交流活动中的使用。
四、以合作为手段,促进协作
合作学习倡导以参与为中心,以促进协作为目的。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以合作为手段,达到树立合作精神,增强合作意识的目的。同时,在合作中共同提高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在英语教学中,开展有效的群体合作学习是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它要求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以学习目标和任务为指导,并以提问、指导、比较和探究为基础,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达到学生的主导地位并获得组内的共同督导。每个成员都可以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同时又能为每个学生个性成长提供帮助,促进协作。
在小学教学中,为了达到课堂教学目标,让学生获得良好的英语教育,我们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时,就应基于小学生对挑战的热爱和胜利的渴望的心理需求而展开。例如,在教学询问颜色colour时,我们就可灵活地将“Chain Story”用于小组比赛中。按座位分组,要求小组中的每个学生都要说一个句子,看看哪个小组的都能正确运用这一句型。实践证明,这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活动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自信。很多学生都能在语用说出What colour is it?(它是什么颜色的)而另一组员又能正确回答到It’s yellow and white.(黄白相间)有趣的是,在这样的课堂中,气氛非常活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通过上述这样活动的实施,本课的教学目标不仅效果明显,而且活动的形式已经从严格的问答变成了竞赛,这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活动的准确性,而且反映了课堂教学活动育人性。学生是课堂活动实施的主角。教师应给每个学生足够的表演机会,以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通过这种竞赛,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可以使他们的神经中枢适应兴奋的状态,从而使学生可以从被动变为主动,使之在活动中成为英语学习的乐之者。
总之,有效的课堂活动设计可以帮助学生获得英语知识,发展语言技能和提高实际语言技能,激发学习情感并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因此,作为一线英语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时,有必要根据教学目标把握学生的兴趣和活动设计的完整性,使每个人都有事可做,使所有成员都参与其中。
参考文献:
[1]王皓,论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有效性的实践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年。
[2]陈婷,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有效性研究[J].教育科学,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