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 黄 雄
【机构】 (广西百色市田东县朔良镇百敏村小学)
【正文】摘 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实践中,农村小学生学习自觉性不高,数学课堂上教学是预习、新课、复习同时进行,这样的课堂要提高效率比较难,但也必须想方设法提高效率才能提高学生成绩和完成课程。针对这样困境,本论文提出数学课堂教学故事化、生活化、游戏化的教学模式,这个教学模式适合农村儿童的接受能力,适合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规律,能够促进农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农村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每一个一线教师所追求的,在各个教育著述和教育报刊杂志,常有介绍高效课堂教学的理论和经验,但是高效课堂教学经验有很强地域性、时代性,同样的理论必须因地制宜,与时代相结合才显现出它的效果。这里主要探讨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小学,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提出数学课堂教学的故事化、生活化和游戏化的教学模式,这些教学模式提法与过去没有多大区别,但是与现代农村生活结合后,发挥其强大动力,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大大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和兴趣。现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浅谈具体的教学操作方法。
一、故事化教学
小学一到三年级儿童,形象思维发达,想象丰富,而推理的逻辑思维欠缺,所以他们对抽象数学课兴趣不是很高,因而学习注意力难于集中。但是这个学段的小学生在学习上的优点是:对新鲜有趣的事物的好奇,对事物充满稀奇的想象。这就给逻辑严密、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堂转化成生动形象、妙趣横生的课堂提供可能。这个可能就是用故事教学法,故事满足了儿童对稀奇古怪事情的好奇,满足他们想象的空间,因而故事化教学可以真正实现寓教于乐的目标,使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学课堂真正得以提高效率。下面为“故事化教学”的两点做法:
(一)教师把数学知识编成小故事
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老师将就要讲解的数学知识编成幼儿们喜爱的小故事。所编的故事必须自然、简单易懂、能给小学生足够的相关数学知识的暗示,由暗示引起他们的好奇与想象,扩大了数学知识的触及面。比如教一年级学生认识数字“10”“20”、“30”、“40”、“50”等自然数时,我门就利用熟悉的小故事《小蝌蚪找妈妈》这个故事来讲解:有一天,小蝌蚪去找妈妈,它们找呀找,终于找到了妈妈,青蛙妈妈可高兴了,给了小蝌蚪们每人10颗糖。一只小蝌蚪问妈妈,它说,今天小鲤鱼问我,数字“10”怎么写?青蛙妈妈说,就用数字“1”和“0”来组合,“1”在前,“0”在后。讲到这里,我们可以在电子黑板上播放相应的动画,这个动画是我们老师根据故事编制的。如果能这样就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吸引学生再往下学的欲望,积累到一定程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成绩,还可以形成稳定的学习兴趣。
(二)让学生讲故事进行教学
在儿童的脑海里,有着奇异的人性象征想法,他们可以想象蚂蚁、蜜蜂、马、牛等动物会有人的行为,他们听到鸡叫就会想象,鸡叫它孩子来吃饭。我们就利用儿童的这一思想,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尝试着由接授者变成参与者。比如在复习1+4=5时,我们可以试着让学生编数学小故事,有好多学生会编,如“有一只母鸡找到了吃的东西,它叫来了4个孩子一起吃,结果有5只鸡一起吃饭”,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儿童的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加深对数字的感性认识,不用抽象的逻辑思维来支撑,便于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接受。又比如,有的学生在老师鼓励和展示想象基础物后,会这样编一些简单的应用题,比如:昨天,妈妈给我3个香蕉,后来爸爸又给我5个香蕉,我一共有多少个香蕉呢?”学生想出这样半故事半问题的题目,实际上是数学逻辑思维在进步。其实这个学生,他本身已经都得3+5=8,这对于学10以内的加减学生来说,不仅懂得数学的思维,而且可以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维,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当然对于大部分初学同学来说,我们还是提倡用数手指的方式来完成,毕竟一年级学生大部分还是形象思维占上风。
经过这样让学生由旁观者到参与者的故事教学过程,其主要的成果是给学生摆脱数学枯燥的抽象的逻辑思维,让他们觉得数学其实是很有趣的,一点也不难,在积累到一定程度后,自然由量变发展到质变,最终不知不觉的进入数学学习的兴趣乐园,以后的数学教学教迎刃而解了,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自然提高。
二、游戏化教学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它不是儿童的外部活动,而是儿童内在思想、能力以身体活动的方式表现出来,而且把学生的身体运动、思维印象和兴趣爱好连为一体,内外发生相互作用,推动儿童思想行为进步发展。正是因为这样,每一个儿童教学研究者都提到游戏教学,每个一线的小学教师都会或多或少的运用到游戏教学。而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小学,由于上课时间不足,加上学生学习自觉性不高,游戏化教学就很少用,主要还是传统的讲授教学法。其实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游戏化教学,只要与当地的环境特点和生活实际相结合,是完全可以实行的。这里我们主要谈游戏教学对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的作用及具体做法。
(一)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比讲授教学效率更为长久
刚才说过,游戏是儿童内在的思想、能力、思维和兴趣等发生相互作用,而后通过游戏运动表现出来。依据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游戏化教学得知识是跟学生的内在能力、兴趣结合在一起的,是持久的知识,学习的效力是很高的。而传统的讲授教学,就是我们以成人的思维、能力、理解力和兴趣去衡量学生,把知识讲授给学生,学生接受不了就认为学生天生没有学习的能力和兴趣,甚至怀疑他们的智商。就算有部分学得,也会养成这样的习惯,没有老师的讲解无法学习,或者老师讲哪点知识懂哪点知识,其结果是用很大的力气,用很多的时间来博取少量的知识或死气沉沉的知识,其效率是暂时的,而不是长久的。研究表明,小学阶段多采用游戏化教学为主,学生上到初中、高中及往后的大学,甚至是一生的学习是积极主动的,而且创新能力很强,可见其效力是一辈子的。而传统讲授教学的小学生,除部分智力特别的学生,大部分到高中就很难适应高难度的抽象数学学习,成绩落得很快,到大学对数学干脆提不起兴趣,创新力更是很弱,可见其效力是不长久的。
(二)小学低年级阶段游戏教学的具体操作实例
游戏化教学更多的是用儿童的想象力,我们给儿童提供的游戏物必须是自然、简单易懂,又有很强的数学暗示性,而不是模糊、抽象的和超自然的,当然也不是实物。这里举一个实例,就是“开商店”,以此例证实如何给儿童的游戏化教学选材?如何达到教学目标。此例如下:
我们发现农村小学生的有玩树叶的习惯,他们玩的花样很多,其中的一例,就是把小树叶叠成一扎,想象为钱,拿泥巴块当猪肉,木片为刀,大树叶包肉卖,一个儿童“肉摊”就开张了。这样的儿童“肉摊”往往开在操场边,树叶多,树下泥土也丰富,再加个瓶子装水就可以了。摘树叶的过程,学生就自觉练习数他们的“钱”,“买卖”的过程就可以练习简单的加减法,还有讨价还价,可以练习对话和简单的逻辑思维。在儿童数树叶的过程中,最常出现的问题是,记忆的断层和忘记十位满十进位给个位。比如儿童数到39,他们往往会从31开始重数,甚至又从21开始,很难进入四十几,原因是他们不会给个位3加1变4后再数。这时老师要提醒,而且是直接告诉他们,“39接着数到40”就可以了,不要讲繁琐的道理,因为理论和现实的跨度是抽象的,对儿童来说,没有意义。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游戏化教学的游戏学具,我们可以直接从自然中拿来,并且由学生自己拿,这样强加的成分就少,课堂的效率就高,得到的知识是连续而持久。
三、生活化教学
刚才我们谈到了故事化和游戏化教学,这从儿童世界来说,已经是他们的生活。儿童生活对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动机、自觉性和兴趣是十分有效的,其习得是影响人的一生。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了四年级后,小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确立并走向成熟,他们虽然喜欢故事和游戏,但故事希望是逻辑严密的故事,游戏希望是参合着逻辑推理的游戏,比如比赛的电子游戏,智商较高的学生希望玩真正的无人机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生活化教学是成人的生活,也就是小学生长大后面对的生活。我们的教学主线依然是生活化,我们优先考虑的是,农村儿童常接触的生活。比如计算田地里的砂糖桔收成;农药的使用量计算;小卖部的进货出货等,而不是重大工程题目的计算。如果我们坚持了地域性和时代性的生活化教学,农村小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的锻炼和兴趣的培养,也是很有效果的,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性就是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和培养学生严密的生活思维。
以上所用的故事化、游戏化、生活化教学方法,实际都可以归结为广域的生活化教学,包括儿童世界的生活和成人世界实用性生活。而运用于数学教学,都是很有效的,前者在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动机、自觉性和兴趣爱好方面有很大的效果;而后者对培养学生保持数学兴趣和严密的数学逻辑思维效果都十分有效。
参考文献:
[1]杜威《学校与社会 明日之学校》人民教育出版社
[2]《教育心理学》第87页德国心理学家“塞宾浩斯”遗忘曲线图,人民教育出版社
[3]美国化学老师伯尔曼和萨姆的“翻转课堂”,网络查询。
关键词:农村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每一个一线教师所追求的,在各个教育著述和教育报刊杂志,常有介绍高效课堂教学的理论和经验,但是高效课堂教学经验有很强地域性、时代性,同样的理论必须因地制宜,与时代相结合才显现出它的效果。这里主要探讨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小学,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提出数学课堂教学的故事化、生活化和游戏化的教学模式,这些教学模式提法与过去没有多大区别,但是与现代农村生活结合后,发挥其强大动力,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大大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和兴趣。现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浅谈具体的教学操作方法。
一、故事化教学
小学一到三年级儿童,形象思维发达,想象丰富,而推理的逻辑思维欠缺,所以他们对抽象数学课兴趣不是很高,因而学习注意力难于集中。但是这个学段的小学生在学习上的优点是:对新鲜有趣的事物的好奇,对事物充满稀奇的想象。这就给逻辑严密、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堂转化成生动形象、妙趣横生的课堂提供可能。这个可能就是用故事教学法,故事满足了儿童对稀奇古怪事情的好奇,满足他们想象的空间,因而故事化教学可以真正实现寓教于乐的目标,使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学课堂真正得以提高效率。下面为“故事化教学”的两点做法:
(一)教师把数学知识编成小故事
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老师将就要讲解的数学知识编成幼儿们喜爱的小故事。所编的故事必须自然、简单易懂、能给小学生足够的相关数学知识的暗示,由暗示引起他们的好奇与想象,扩大了数学知识的触及面。比如教一年级学生认识数字“10”“20”、“30”、“40”、“50”等自然数时,我门就利用熟悉的小故事《小蝌蚪找妈妈》这个故事来讲解:有一天,小蝌蚪去找妈妈,它们找呀找,终于找到了妈妈,青蛙妈妈可高兴了,给了小蝌蚪们每人10颗糖。一只小蝌蚪问妈妈,它说,今天小鲤鱼问我,数字“10”怎么写?青蛙妈妈说,就用数字“1”和“0”来组合,“1”在前,“0”在后。讲到这里,我们可以在电子黑板上播放相应的动画,这个动画是我们老师根据故事编制的。如果能这样就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吸引学生再往下学的欲望,积累到一定程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成绩,还可以形成稳定的学习兴趣。
(二)让学生讲故事进行教学
在儿童的脑海里,有着奇异的人性象征想法,他们可以想象蚂蚁、蜜蜂、马、牛等动物会有人的行为,他们听到鸡叫就会想象,鸡叫它孩子来吃饭。我们就利用儿童的这一思想,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尝试着由接授者变成参与者。比如在复习1+4=5时,我们可以试着让学生编数学小故事,有好多学生会编,如“有一只母鸡找到了吃的东西,它叫来了4个孩子一起吃,结果有5只鸡一起吃饭”,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儿童的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加深对数字的感性认识,不用抽象的逻辑思维来支撑,便于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接受。又比如,有的学生在老师鼓励和展示想象基础物后,会这样编一些简单的应用题,比如:昨天,妈妈给我3个香蕉,后来爸爸又给我5个香蕉,我一共有多少个香蕉呢?”学生想出这样半故事半问题的题目,实际上是数学逻辑思维在进步。其实这个学生,他本身已经都得3+5=8,这对于学10以内的加减学生来说,不仅懂得数学的思维,而且可以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维,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当然对于大部分初学同学来说,我们还是提倡用数手指的方式来完成,毕竟一年级学生大部分还是形象思维占上风。
经过这样让学生由旁观者到参与者的故事教学过程,其主要的成果是给学生摆脱数学枯燥的抽象的逻辑思维,让他们觉得数学其实是很有趣的,一点也不难,在积累到一定程度后,自然由量变发展到质变,最终不知不觉的进入数学学习的兴趣乐园,以后的数学教学教迎刃而解了,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自然提高。
二、游戏化教学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它不是儿童的外部活动,而是儿童内在思想、能力以身体活动的方式表现出来,而且把学生的身体运动、思维印象和兴趣爱好连为一体,内外发生相互作用,推动儿童思想行为进步发展。正是因为这样,每一个儿童教学研究者都提到游戏教学,每个一线的小学教师都会或多或少的运用到游戏教学。而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小学,由于上课时间不足,加上学生学习自觉性不高,游戏化教学就很少用,主要还是传统的讲授教学法。其实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游戏化教学,只要与当地的环境特点和生活实际相结合,是完全可以实行的。这里我们主要谈游戏教学对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的作用及具体做法。
(一)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比讲授教学效率更为长久
刚才说过,游戏是儿童内在的思想、能力、思维和兴趣等发生相互作用,而后通过游戏运动表现出来。依据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游戏化教学得知识是跟学生的内在能力、兴趣结合在一起的,是持久的知识,学习的效力是很高的。而传统的讲授教学,就是我们以成人的思维、能力、理解力和兴趣去衡量学生,把知识讲授给学生,学生接受不了就认为学生天生没有学习的能力和兴趣,甚至怀疑他们的智商。就算有部分学得,也会养成这样的习惯,没有老师的讲解无法学习,或者老师讲哪点知识懂哪点知识,其结果是用很大的力气,用很多的时间来博取少量的知识或死气沉沉的知识,其效率是暂时的,而不是长久的。研究表明,小学阶段多采用游戏化教学为主,学生上到初中、高中及往后的大学,甚至是一生的学习是积极主动的,而且创新能力很强,可见其效力是一辈子的。而传统讲授教学的小学生,除部分智力特别的学生,大部分到高中就很难适应高难度的抽象数学学习,成绩落得很快,到大学对数学干脆提不起兴趣,创新力更是很弱,可见其效力是不长久的。
(二)小学低年级阶段游戏教学的具体操作实例
游戏化教学更多的是用儿童的想象力,我们给儿童提供的游戏物必须是自然、简单易懂,又有很强的数学暗示性,而不是模糊、抽象的和超自然的,当然也不是实物。这里举一个实例,就是“开商店”,以此例证实如何给儿童的游戏化教学选材?如何达到教学目标。此例如下:
我们发现农村小学生的有玩树叶的习惯,他们玩的花样很多,其中的一例,就是把小树叶叠成一扎,想象为钱,拿泥巴块当猪肉,木片为刀,大树叶包肉卖,一个儿童“肉摊”就开张了。这样的儿童“肉摊”往往开在操场边,树叶多,树下泥土也丰富,再加个瓶子装水就可以了。摘树叶的过程,学生就自觉练习数他们的“钱”,“买卖”的过程就可以练习简单的加减法,还有讨价还价,可以练习对话和简单的逻辑思维。在儿童数树叶的过程中,最常出现的问题是,记忆的断层和忘记十位满十进位给个位。比如儿童数到39,他们往往会从31开始重数,甚至又从21开始,很难进入四十几,原因是他们不会给个位3加1变4后再数。这时老师要提醒,而且是直接告诉他们,“39接着数到40”就可以了,不要讲繁琐的道理,因为理论和现实的跨度是抽象的,对儿童来说,没有意义。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游戏化教学的游戏学具,我们可以直接从自然中拿来,并且由学生自己拿,这样强加的成分就少,课堂的效率就高,得到的知识是连续而持久。
三、生活化教学
刚才我们谈到了故事化和游戏化教学,这从儿童世界来说,已经是他们的生活。儿童生活对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动机、自觉性和兴趣是十分有效的,其习得是影响人的一生。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了四年级后,小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确立并走向成熟,他们虽然喜欢故事和游戏,但故事希望是逻辑严密的故事,游戏希望是参合着逻辑推理的游戏,比如比赛的电子游戏,智商较高的学生希望玩真正的无人机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生活化教学是成人的生活,也就是小学生长大后面对的生活。我们的教学主线依然是生活化,我们优先考虑的是,农村儿童常接触的生活。比如计算田地里的砂糖桔收成;农药的使用量计算;小卖部的进货出货等,而不是重大工程题目的计算。如果我们坚持了地域性和时代性的生活化教学,农村小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的锻炼和兴趣的培养,也是很有效果的,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性就是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和培养学生严密的生活思维。
以上所用的故事化、游戏化、生活化教学方法,实际都可以归结为广域的生活化教学,包括儿童世界的生活和成人世界实用性生活。而运用于数学教学,都是很有效的,前者在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动机、自觉性和兴趣爱好方面有很大的效果;而后者对培养学生保持数学兴趣和严密的数学逻辑思维效果都十分有效。
参考文献:
[1]杜威《学校与社会 明日之学校》人民教育出版社
[2]《教育心理学》第87页德国心理学家“塞宾浩斯”遗忘曲线图,人民教育出版社
[3]美国化学老师伯尔曼和萨姆的“翻转课堂”,网络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