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在初高中生物教学衔接中 凸显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的落实
【作者】 廖长明
【机构】 (福建省建宁县教师进修学校)
【正文】摘 要: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生物和高中生物如何有效地进行衔接,是摆在初、高中生物教师面前亟待探讨解决的有关核心素养的课题。本文就适应新课程教学需要,教师们落实设置教学情境和采用有效互动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课堂学习活动的有效性和成长性,提出了具体落实措施,进而提升课堂教学的能力培养和核心素养的形成。
关键词:初高中;生物教学;衔接;科学思维;科学方法
在多年传统课程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初中和高中生物教学的衔接往往忽略不计。这主要是由于教材编写者意识不到位满足于体系化忽略了实验动手能力;大学科建设发展思路的连续性不强;受高考指挥棒的左右,生物教师对初高中生物衔接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中学生物教学包括初、高中两个教学阶段,考虑将来学生专业发展的主体需要、社会需求和生物科学专业发展三个基本方面,加强初、高中生物学教学衔接势在必行。
一、问题的提出
新时代迎来了立德树人和“五育并举”的新环境,为此,不仅要积极进行初高中生物科学知识及学生对生物学兴趣的衔接,更要进行初中和高中生物教学方法的有效衔接,以利于培养初高中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形成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二、初高中生物教学衔接中涉及的重要概念
1.有关科学思维
在《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里,“科学思维”是指尊重事实和证据,崇尚严谨和务实的求知态度,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能力。在360百科中指出,科学思维也叫科学逻辑,即形成并运用于科学认识活动、对感性认识材料进行加工处理的方式与途径的理论体系;它是真理在认识的统一过程中,对各种科学的思维方法的有机整合,它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
一般认为,科学思维的核心是理性思维,此外还有直觉、灵感、顿悟等。在科学课程中能够训练的科学思维,主要是理性思维。理性思维以逻辑为基础,表现为推理、论证。
概念是科学思维的“细胞”;推理主要包括归纳和演绎两大类。在生物学教学中所遇到科学思维方式,是以论证的方式出现。论证包括理由和论断两部分,科学论证所依据的理由主要是科学事实;连接理由与论断的是隐性的论证方式(归纳或演绎)。
2.有关科学方法
科学方法是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遵循或运用的、符合科学一般原则的各种途径和手段,包括在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开发推广等科学活动过程中采用的思路、程序、规则、技巧和模式。初中生物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了科学探究和小组自主合作学习;实验版高中生物学教材已经重视了科学方法、科学思维训练,2019年出版的高中生物学新教材进一步强化了发展科学思维。
三、将《初中生物课程标准》与《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知识体系、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相衔接
1.在教材设计上凸出科学思维
高中生物学新教材中科学思维的有关内容,有显性化的科学方法、思维训练、批判性思维等栏目,也有的隐含在正文叙述、学生活动、课后阅读、习题检测内容里。
教材中的科学方法,有很多就是科学思维的方法:科学方法増加“归纳法”“加法原理与减法原理”等;思维训练补充了“运用证据与逻辑评价论点”“综合概括”“区别假设与预期”“质疑与理由”“验证假说,预测结果”等等。总之,新教材中的科学思维方法包括证据的获取与甄别、数据的处理与解释、辨别假设、展开推理、评估论断等多个方面。
2.在教材生物学概念学习中嵌入科学思维
生物学课程内容主要是概念体系,教科书是以生物学概念体系为框架组织的,科学思维训练的内容结合概念的学习嵌入。同时,几乎每个生物学大概念的建立都会综合运用各种科学思维方法。教材在生物学概念学习中嵌入科学思维的内容,需要放到整套书的框架内去思考才能发现。
3.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利用教材落实科学思维训练
3.1在课堂开展思维训练时,注重核心概念和概念图教学。
生物学课堂教学内容的主体是生物学概念,利用教材显性化的栏目适当提炼和总结非常必要,对科学思维的感悟就从模糊到清晰,从混沌状态到自觉水平。简而言之,在进行科学思维的教学时,既利用教材构建起核心概念图,也考虑学生的经验针对性地训练科学思维、提炼总结科学思维的要点,培养整体性的素养。
3.2用足教材资源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思维训练
教学时,利用教材中显性化的科学思维训练内容和探究实践中的思维运用,促进学生思维训练;同时,挖掘教材的科学史素材、科学探究活动等科学方法教育价值。
科学思维是概念建构的工具,凡是运用科学思维而建构的概念,理解更为深刻。教科书中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的内容,对理解概念来说有意义,在理解概念的同时,理解方法、训练思维。从这个意义上看,教科书中的科学方法、思维训练栏目的内容也应该用足。
3.3在课堂开展思维训练时,把教材资源用活。
教学中重视教科书并不是拘泥于教科书,而是将教科书用活。
一是整体把握,串点成线。应整体把握全套书中的科学方法、科学思维的内容,特别是应全面梳理教材里显性化的思维训练、科学方法的内容。这样,在面对每一处具体的科学思维时,知道它在全套书中的位置。在开展每一处科学思维教学时,都应该考虑如何与已有的思维技能建立联系,把各处的思维点串起来。
二是显性为“骨”,隐性为“肉”。显性化的科学思维训练,起骨架作用;但是科学思维训练不能只靠这些内容。科学思维训练还需要结合探究实践活动、科学史素材等,结合概念建构过程来训练、来运用,使之丰满、充实。
在使用教材教学时,不能只拘泥于教材素材,适当补充教材以外的资源来支持科学思维的教学,是可以的也是需要的。
四、如何在初中生物学科教学凸出科学思维和方法的落实
1.在教学中,落实概念图为抓手,训练科学思维。复习教学中,引导学生将这个主题用概念图或思维导图分清知识脉络和系统化,对不同学生进行不同指导,实现有教无类不同程度进步。
2.在学业水平检测或练习设计中,注重科学探究的思维和科学方法的落实培养。
选用科学探究题,这类试题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学生能力的考查,以柱形图与数据分析的形式呈现,注重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考查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科学探究和实验技能的考查,科学探究应重视科学步骤和科学方法,通过控制单一变量设计对照实验并平行重复。
参考文献:
[1]王倩. 新高考、新课标背景下初高中生物衔接教学的探索[J].新教师,2020(10):23-25.
[2]官秀萍.初高中生物衔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名师在线,2021(05):35-37.
[3]林梅玲.破茧成蝶,完美蜕变—初高中生物教学的衔接研究[J].江西教育,2021(03):17-19.
关键词:初高中;生物教学;衔接;科学思维;科学方法
在多年传统课程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初中和高中生物教学的衔接往往忽略不计。这主要是由于教材编写者意识不到位满足于体系化忽略了实验动手能力;大学科建设发展思路的连续性不强;受高考指挥棒的左右,生物教师对初高中生物衔接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中学生物教学包括初、高中两个教学阶段,考虑将来学生专业发展的主体需要、社会需求和生物科学专业发展三个基本方面,加强初、高中生物学教学衔接势在必行。
一、问题的提出
新时代迎来了立德树人和“五育并举”的新环境,为此,不仅要积极进行初高中生物科学知识及学生对生物学兴趣的衔接,更要进行初中和高中生物教学方法的有效衔接,以利于培养初高中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形成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二、初高中生物教学衔接中涉及的重要概念
1.有关科学思维
在《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里,“科学思维”是指尊重事实和证据,崇尚严谨和务实的求知态度,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能力。在360百科中指出,科学思维也叫科学逻辑,即形成并运用于科学认识活动、对感性认识材料进行加工处理的方式与途径的理论体系;它是真理在认识的统一过程中,对各种科学的思维方法的有机整合,它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
一般认为,科学思维的核心是理性思维,此外还有直觉、灵感、顿悟等。在科学课程中能够训练的科学思维,主要是理性思维。理性思维以逻辑为基础,表现为推理、论证。
概念是科学思维的“细胞”;推理主要包括归纳和演绎两大类。在生物学教学中所遇到科学思维方式,是以论证的方式出现。论证包括理由和论断两部分,科学论证所依据的理由主要是科学事实;连接理由与论断的是隐性的论证方式(归纳或演绎)。
2.有关科学方法
科学方法是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遵循或运用的、符合科学一般原则的各种途径和手段,包括在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开发推广等科学活动过程中采用的思路、程序、规则、技巧和模式。初中生物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了科学探究和小组自主合作学习;实验版高中生物学教材已经重视了科学方法、科学思维训练,2019年出版的高中生物学新教材进一步强化了发展科学思维。
三、将《初中生物课程标准》与《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知识体系、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相衔接
1.在教材设计上凸出科学思维
高中生物学新教材中科学思维的有关内容,有显性化的科学方法、思维训练、批判性思维等栏目,也有的隐含在正文叙述、学生活动、课后阅读、习题检测内容里。
教材中的科学方法,有很多就是科学思维的方法:科学方法増加“归纳法”“加法原理与减法原理”等;思维训练补充了“运用证据与逻辑评价论点”“综合概括”“区别假设与预期”“质疑与理由”“验证假说,预测结果”等等。总之,新教材中的科学思维方法包括证据的获取与甄别、数据的处理与解释、辨别假设、展开推理、评估论断等多个方面。
2.在教材生物学概念学习中嵌入科学思维
生物学课程内容主要是概念体系,教科书是以生物学概念体系为框架组织的,科学思维训练的内容结合概念的学习嵌入。同时,几乎每个生物学大概念的建立都会综合运用各种科学思维方法。教材在生物学概念学习中嵌入科学思维的内容,需要放到整套书的框架内去思考才能发现。
3.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利用教材落实科学思维训练
3.1在课堂开展思维训练时,注重核心概念和概念图教学。
生物学课堂教学内容的主体是生物学概念,利用教材显性化的栏目适当提炼和总结非常必要,对科学思维的感悟就从模糊到清晰,从混沌状态到自觉水平。简而言之,在进行科学思维的教学时,既利用教材构建起核心概念图,也考虑学生的经验针对性地训练科学思维、提炼总结科学思维的要点,培养整体性的素养。
3.2用足教材资源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思维训练
教学时,利用教材中显性化的科学思维训练内容和探究实践中的思维运用,促进学生思维训练;同时,挖掘教材的科学史素材、科学探究活动等科学方法教育价值。
科学思维是概念建构的工具,凡是运用科学思维而建构的概念,理解更为深刻。教科书中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的内容,对理解概念来说有意义,在理解概念的同时,理解方法、训练思维。从这个意义上看,教科书中的科学方法、思维训练栏目的内容也应该用足。
3.3在课堂开展思维训练时,把教材资源用活。
教学中重视教科书并不是拘泥于教科书,而是将教科书用活。
一是整体把握,串点成线。应整体把握全套书中的科学方法、科学思维的内容,特别是应全面梳理教材里显性化的思维训练、科学方法的内容。这样,在面对每一处具体的科学思维时,知道它在全套书中的位置。在开展每一处科学思维教学时,都应该考虑如何与已有的思维技能建立联系,把各处的思维点串起来。
二是显性为“骨”,隐性为“肉”。显性化的科学思维训练,起骨架作用;但是科学思维训练不能只靠这些内容。科学思维训练还需要结合探究实践活动、科学史素材等,结合概念建构过程来训练、来运用,使之丰满、充实。
在使用教材教学时,不能只拘泥于教材素材,适当补充教材以外的资源来支持科学思维的教学,是可以的也是需要的。
四、如何在初中生物学科教学凸出科学思维和方法的落实
1.在教学中,落实概念图为抓手,训练科学思维。复习教学中,引导学生将这个主题用概念图或思维导图分清知识脉络和系统化,对不同学生进行不同指导,实现有教无类不同程度进步。
2.在学业水平检测或练习设计中,注重科学探究的思维和科学方法的落实培养。
选用科学探究题,这类试题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学生能力的考查,以柱形图与数据分析的形式呈现,注重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考查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科学探究和实验技能的考查,科学探究应重视科学步骤和科学方法,通过控制单一变量设计对照实验并平行重复。
参考文献:
[1]王倩. 新高考、新课标背景下初高中生物衔接教学的探索[J].新教师,2020(10):23-25.
[2]官秀萍.初高中生物衔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名师在线,2021(05):35-37.
[3]林梅玲.破茧成蝶,完美蜕变—初高中生物教学的衔接研究[J].江西教育,2021(03):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