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德育”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作者】 李亚莉
【机构】 (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观阁镇小学校)
【正文】摘 要: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要求,探索一条适合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方法和途径已成为重中之重。而班主任工作是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为班主任在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进行德育过程中提供得天独厚的条件。
关键词:道德认知;德育;诚信;实效与经验
在学校德育过程中,德育工作是班主任工作很重要的一部分,班主任工作是学校针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一个重要而特殊的途径。而这一工作具有长效性与延时性,并不是能立马立竿见影或者说效果显著的。现在很大一部分学生在诸多方面认知不清,意志不够坚定。作为一名班主任,怎样做才能让德育工作浸润学生心田,更贴近生活实际与有效呢?
一、案例综述
小峰,是让我特别头疼的一个小男生。他是四年级从外地转回来的,他上课从不主动发言,并不是他性格孤僻。他上课时爱和同学交头接耳,聊一些手机游戏或是自己感兴趣的事,在那里眉飞色舞,显得异常活跃。可每当老师点到他名字的时候,无论问什么问题,他总是一个反应:低头,一言不发。当下课铃声一响总是第一个飞奔出教室。每天中午安排的作业总要等到下午快上课了才胡乱的完成。每天各科的家庭作业也总是完成不了的,刚转到我这个班级时,他告诉老师作业放家里了,一脸真诚的样子,谁会怀疑这么一个天真可爱的孩子呢?经过几次我发现他在撒谎,我立即私下联系他的爷爷核实情况,他爷爷说:“我看见他每天回家都在做作业,不会没完成吧!我知道了,晚上回家我会教育他!”等到了第二天没完成作业依旧是他,他理直气壮说:“我做了的,放家里了,不信你跟我一起回家拿便是。”屡屡数次,我在认真思考要怎样才能彻底转化他,把他变成一个“好人”呢?
二、案例解析
(一)学生自身因素
我与几位科任老师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观察,我们发现他不爱讲究个人卫生,常常衣服穿很多天都不换,脸上也总是脏兮兮的,在同学面前调皮活跃爱捣蛋,但同学因为他的捣蛋,不讲卫生都不愿意跟他玩儿。越是这样他越爱去招惹他们,想要获取他们对自己的关注。而在老师眼前又显得格外内向孤僻。学习习惯差,做作业拖拖拉拉,上课听课不认真,从不按学习要求预习和复习所写内容,对学习提不上一点儿劲儿,长此以往,学习就更加吃力了,做一点就会觉得累,成绩也一直下滑,体会不到一丝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
(二)教师因素
小峰在学校的种种表现以及家长对此的反馈很难让老师们喜欢,常常自己不学还打扰其他同学,老师会批评他。家庭教育又不能与学校教育相配,他经常为自己不做家庭作业找遍各种借口,他失去了老师的信任,而晕轮效应有时候的出现,一段时间甚至几个学期很难让老师再相信他。慢慢老师们对他的关注降低,就容易造成对他评价的全面与客观。一旦如此,在老师这里他得不到过多的关注与鼓励,产生越来越厚重的失落感。
(三)家庭因素
在多次进行家访和电话联系中,我了解到小峰的家离学校较远,他是由爷爷奶奶在街上租房子照顾他生活起居及上学。爷爷奶奶年纪大,爷爷认识些字,而奶奶是文盲。起初老师向他们反映小峰的学习情况时,他们几乎都是轻言细语说教,到后面就是打骂孩子。现在小峰大了,看到要被打的时候他就跑。看到爷爷年纪大了追不上,小峰乐呵呵的。在跟他爷爷的交流中,爷爷也表示心有余而力不足。爷爷奶奶的“打工论”以及父母的生活压力,小峰在这种家庭环境下,很难得到家庭教育的帮助,而他所处家庭的家庭理念甚至存在很多不好的影响。
(四)实施德育策略及实效
1.激励教育,强化认知。为了改掉小峰不讲卫生和不完成家庭作业的坏习惯,我在课后有意无意找他聊天,私底下跟他约定只要连续三次完成作业,就可以满足他一个小愿望,如果你没完成你也要说实话,不然再做多少老师也不会满足你的小愿望。
2.体谅关心,树立榜样。在学校午餐时间我会跟他坐一桌吃饭,吃完我们一起漱口擦嘴。在我们的办公室都有一面镜子,就餐完之后我带他一起照镜子,看看自己是不是花脸猫,常常他看着自己的花脸忍不住发笑,
3.家校结合,合力促进。我始终相信这世上没有不爱自己孩子的父母,通过耐心的劝告和全力的督促,小峰有了可喜的改变,我会及时将这些小改变反馈给家长,让家长明白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多与孩子沟通,关心孩子,肯定孩子。他父母常年在外,我就通过学校的“爱心小屋”抽空闲时间让他们视频聊天,让他感受到爸爸妈妈的关爱。针对小峰不按时完成家庭作业这一毛病,我将每天的作业告诉其爷爷,先连续几天检查,后面再抽查。先要求数量,再要求质量。
三、案例反思
小峰这个案例让我深思,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多给予学生关注,评价公平公正,注重教育方式方法。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离不开老师和家长,我们千万不要害怕麻烦就放弃。苏轼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我们作为一名教师,更要懂得坚持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这是对教育事业的初心,更是我们培育祖国接班人的使命。
关键词:道德认知;德育;诚信;实效与经验
在学校德育过程中,德育工作是班主任工作很重要的一部分,班主任工作是学校针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一个重要而特殊的途径。而这一工作具有长效性与延时性,并不是能立马立竿见影或者说效果显著的。现在很大一部分学生在诸多方面认知不清,意志不够坚定。作为一名班主任,怎样做才能让德育工作浸润学生心田,更贴近生活实际与有效呢?
一、案例综述
小峰,是让我特别头疼的一个小男生。他是四年级从外地转回来的,他上课从不主动发言,并不是他性格孤僻。他上课时爱和同学交头接耳,聊一些手机游戏或是自己感兴趣的事,在那里眉飞色舞,显得异常活跃。可每当老师点到他名字的时候,无论问什么问题,他总是一个反应:低头,一言不发。当下课铃声一响总是第一个飞奔出教室。每天中午安排的作业总要等到下午快上课了才胡乱的完成。每天各科的家庭作业也总是完成不了的,刚转到我这个班级时,他告诉老师作业放家里了,一脸真诚的样子,谁会怀疑这么一个天真可爱的孩子呢?经过几次我发现他在撒谎,我立即私下联系他的爷爷核实情况,他爷爷说:“我看见他每天回家都在做作业,不会没完成吧!我知道了,晚上回家我会教育他!”等到了第二天没完成作业依旧是他,他理直气壮说:“我做了的,放家里了,不信你跟我一起回家拿便是。”屡屡数次,我在认真思考要怎样才能彻底转化他,把他变成一个“好人”呢?
二、案例解析
(一)学生自身因素
我与几位科任老师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观察,我们发现他不爱讲究个人卫生,常常衣服穿很多天都不换,脸上也总是脏兮兮的,在同学面前调皮活跃爱捣蛋,但同学因为他的捣蛋,不讲卫生都不愿意跟他玩儿。越是这样他越爱去招惹他们,想要获取他们对自己的关注。而在老师眼前又显得格外内向孤僻。学习习惯差,做作业拖拖拉拉,上课听课不认真,从不按学习要求预习和复习所写内容,对学习提不上一点儿劲儿,长此以往,学习就更加吃力了,做一点就会觉得累,成绩也一直下滑,体会不到一丝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
(二)教师因素
小峰在学校的种种表现以及家长对此的反馈很难让老师们喜欢,常常自己不学还打扰其他同学,老师会批评他。家庭教育又不能与学校教育相配,他经常为自己不做家庭作业找遍各种借口,他失去了老师的信任,而晕轮效应有时候的出现,一段时间甚至几个学期很难让老师再相信他。慢慢老师们对他的关注降低,就容易造成对他评价的全面与客观。一旦如此,在老师这里他得不到过多的关注与鼓励,产生越来越厚重的失落感。
(三)家庭因素
在多次进行家访和电话联系中,我了解到小峰的家离学校较远,他是由爷爷奶奶在街上租房子照顾他生活起居及上学。爷爷奶奶年纪大,爷爷认识些字,而奶奶是文盲。起初老师向他们反映小峰的学习情况时,他们几乎都是轻言细语说教,到后面就是打骂孩子。现在小峰大了,看到要被打的时候他就跑。看到爷爷年纪大了追不上,小峰乐呵呵的。在跟他爷爷的交流中,爷爷也表示心有余而力不足。爷爷奶奶的“打工论”以及父母的生活压力,小峰在这种家庭环境下,很难得到家庭教育的帮助,而他所处家庭的家庭理念甚至存在很多不好的影响。
(四)实施德育策略及实效
1.激励教育,强化认知。为了改掉小峰不讲卫生和不完成家庭作业的坏习惯,我在课后有意无意找他聊天,私底下跟他约定只要连续三次完成作业,就可以满足他一个小愿望,如果你没完成你也要说实话,不然再做多少老师也不会满足你的小愿望。
2.体谅关心,树立榜样。在学校午餐时间我会跟他坐一桌吃饭,吃完我们一起漱口擦嘴。在我们的办公室都有一面镜子,就餐完之后我带他一起照镜子,看看自己是不是花脸猫,常常他看着自己的花脸忍不住发笑,
3.家校结合,合力促进。我始终相信这世上没有不爱自己孩子的父母,通过耐心的劝告和全力的督促,小峰有了可喜的改变,我会及时将这些小改变反馈给家长,让家长明白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多与孩子沟通,关心孩子,肯定孩子。他父母常年在外,我就通过学校的“爱心小屋”抽空闲时间让他们视频聊天,让他感受到爸爸妈妈的关爱。针对小峰不按时完成家庭作业这一毛病,我将每天的作业告诉其爷爷,先连续几天检查,后面再抽查。先要求数量,再要求质量。
三、案例反思
小峰这个案例让我深思,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多给予学生关注,评价公平公正,注重教育方式方法。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离不开老师和家长,我们千万不要害怕麻烦就放弃。苏轼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我们作为一名教师,更要懂得坚持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这是对教育事业的初心,更是我们培育祖国接班人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