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高中美术课堂中国画的教学方法探究
【作者】 马周加
【机构】 (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中学)
【正文】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化,大众对美术教育教学的关注度日渐增长。对此,在高中美术课堂中可增多国画相关知识的讲解与教学,通过教育教学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下文,笔者将以美术学科重点的国画为切入点进行深入分析,探索分析出适合高中美术课堂中国画的教学方法,并针对性提高学生国画水平,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高中美术;国画;教学方法
新课程改革明确对高中美术课堂提出了新标准、新要求,在中国实际教学过程中需重视对学生进行笔墨技法基础方面的教学。而在传统高中美术课堂国画知识讲解过程中,并未重视技法类知识的教学,这样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因此,教师应当及时通过广泛汲取吸收资源,对高中阶段学生实际学习水平进行深入分析,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充分提高学生绘画技能。并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美术学习氛围,让学生体验到中国绘画的笔墨韵味及独特魅力。
一、 以欣赏引导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美术兴趣
(一) 合理利用影视资源
国画欣赏课主要教学难点有两方面,一是由于学生受到个人美术素养的局限,对美术技法及相关知识认识方面受到限制,无法深入理解国画中的内涵与意义,使其无法理解道家与禅家的理论知识;二是大部分国画与油画对比分析显示存在一定差距,国画主要以平淡为主,而油画主要以色彩浓艳为主。但在学生关注方面,国画确不如油画重视度高。基于此,在引导学生欣赏国画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播放相关影视资源视频。为学生创设构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并合理激发学生探索学习美术知识的兴趣。
比如,在欣赏张择端《清明上河图》这幅作品时,在引导环节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播放宋代市井生活的视频,为学生呈现直观的视觉冲击感受。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便于学生快速了解掌握宋代市民的生活习惯;而后,引导学生欣赏作品,教师以引导的方式详细对画面内容进行讲解,画面主要呈现是汴河两岸生活的繁华景象。最后,教师可以问题的方式让学生在画卷中找到相关事务,分析为何将画面分为三个部分。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培养学生绘画构图能力,还可促进提高学生美术鉴赏能力。
(二) 对比分析中西作品
在鉴赏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对比中西方不同绘画作品的方式,为学生直观了解掌握中西文化美术作品的内涵与意义,并理解掌握国画主要侧重点是写意。因文化差异存在区别,也使得中西方绘画作品、表现形式方面也存在一定差异。对此,便于学生充分体会国画作品运用水墨与线条的技巧,及散点透视方法在作品中呈现的意境。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欣赏作品的方式,来对中西方绘画风格进行比对。比如,在引导学生欣赏《采薇图》与《蒙娜丽莎》进行对比分析,将二者放在一起比较,可使学生明确掌握人物画追求气韵生动的特点,且与西方写实主义形成鲜明的对比,进而使学生快速分清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及区别。
二、 以国画练习方式,引导学生感悟水墨魅力
(一) 笔墨游戏
美术学科涵盖许多品类,中国较为出名的是水墨画,然而水墨画的绘画材料也与油画、版画等材料存在一定区别。水墨画只能用宣纸进行绘制,且在宣纸上可呈现多种变化,充分将水墨淋漓的效果进行展现。同时,在绘制过程中还可增添不同运笔方式,针对性对国画的表现方法进行丰富与展现。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提前准备好宣纸。教师为学生进行实操示范演练,而后引导学生在宣纸上进行绘制。在学生实践过程中,学生要掌握毛笔调及对比例不同墨汁与水结合时,在宣纸上创作时如何将墨块与墨线的变化进行充分展现,且学生可用不同用笔方式进行尝试。在讲解知识时,教师通过笔墨游戏的方式,不仅可改变传统美术灌输式课堂的枯燥乏味,还可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国画的积极性,了解掌握宣纸、水墨、毛笔三者之间的联系。
(二) 练习构图
一幅作品呈现的效果明显与否,构图在其中起到关键性作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讲解美术知识的主要核心环节就是讲解构图,引导学生明确理解掌握构图的意义。且构图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时常会出现问题的一方面,对此应当合理解决构图这一问题,才可将自身创意进行充分展现。基于此,教师在讲解知识时,可以分析著名国画作品为例,引导学生理解构图的章法及重要性。比如,了解齐白石、徐悲鸿等近现代画家的作品。教师可先讲解画面的构图,并向学生讲解构图中散点透视的应用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 临摹绘制
在高中美术课堂教学各环节中,出现问题较多地是临摹环节。而要想针对性解决临摹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先通过铅笔进行线稿构图,再通过毛笔进行水墨勾勒。这样的方式是以半生宣代替生宣,可降低吸水性。如学生可一直坚持用铅笔进行底稿构图,可促进提高学生造型能力。此外,教师应当增多向学生讲解造型相关知识,并引导学生理解掌握笔墨技巧。以这样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美术知识,可有效避免学生学习兴趣的降低。而后,教师还可根据现阶段学生学习情况,设置实践创作训练活动,在实践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及创造能力,为学生日后学习美术知识奠定基础。
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中美术这门课程与其他学科比较分析来看,是较为轻松愉快的教学活动。在新课改教学理念下的高中美术课程,在中国画教学方面变化较为明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将全新的教学理念及方法进行合理引入,并针对性更新美术教学内容。对以上诸多步骤进行调整,都是在为提高学生美术素养奠定基础,也在为提高国画教学水平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环磊.高中美术绘画课中的中国画教学初探[J].黑龙江教育:中学版,2018,0(4): 43-44.
[2]邢飞 .初中美术课堂的国画教学方法研究[J].名师在线,2017
[3]李扬.高中美术课堂教学方法探索[J].杂文月刊:教育世界,2015:64.
[4]沈岚.初中美术课堂中国画的教学方法研究[J].《学子:理论版》,2015(20):72-.
关键词:高中美术;国画;教学方法
新课程改革明确对高中美术课堂提出了新标准、新要求,在中国实际教学过程中需重视对学生进行笔墨技法基础方面的教学。而在传统高中美术课堂国画知识讲解过程中,并未重视技法类知识的教学,这样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因此,教师应当及时通过广泛汲取吸收资源,对高中阶段学生实际学习水平进行深入分析,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充分提高学生绘画技能。并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美术学习氛围,让学生体验到中国绘画的笔墨韵味及独特魅力。
一、 以欣赏引导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美术兴趣
(一) 合理利用影视资源
国画欣赏课主要教学难点有两方面,一是由于学生受到个人美术素养的局限,对美术技法及相关知识认识方面受到限制,无法深入理解国画中的内涵与意义,使其无法理解道家与禅家的理论知识;二是大部分国画与油画对比分析显示存在一定差距,国画主要以平淡为主,而油画主要以色彩浓艳为主。但在学生关注方面,国画确不如油画重视度高。基于此,在引导学生欣赏国画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播放相关影视资源视频。为学生创设构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并合理激发学生探索学习美术知识的兴趣。
比如,在欣赏张择端《清明上河图》这幅作品时,在引导环节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播放宋代市井生活的视频,为学生呈现直观的视觉冲击感受。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便于学生快速了解掌握宋代市民的生活习惯;而后,引导学生欣赏作品,教师以引导的方式详细对画面内容进行讲解,画面主要呈现是汴河两岸生活的繁华景象。最后,教师可以问题的方式让学生在画卷中找到相关事务,分析为何将画面分为三个部分。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培养学生绘画构图能力,还可促进提高学生美术鉴赏能力。
(二) 对比分析中西作品
在鉴赏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对比中西方不同绘画作品的方式,为学生直观了解掌握中西文化美术作品的内涵与意义,并理解掌握国画主要侧重点是写意。因文化差异存在区别,也使得中西方绘画作品、表现形式方面也存在一定差异。对此,便于学生充分体会国画作品运用水墨与线条的技巧,及散点透视方法在作品中呈现的意境。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欣赏作品的方式,来对中西方绘画风格进行比对。比如,在引导学生欣赏《采薇图》与《蒙娜丽莎》进行对比分析,将二者放在一起比较,可使学生明确掌握人物画追求气韵生动的特点,且与西方写实主义形成鲜明的对比,进而使学生快速分清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及区别。
二、 以国画练习方式,引导学生感悟水墨魅力
(一) 笔墨游戏
美术学科涵盖许多品类,中国较为出名的是水墨画,然而水墨画的绘画材料也与油画、版画等材料存在一定区别。水墨画只能用宣纸进行绘制,且在宣纸上可呈现多种变化,充分将水墨淋漓的效果进行展现。同时,在绘制过程中还可增添不同运笔方式,针对性对国画的表现方法进行丰富与展现。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提前准备好宣纸。教师为学生进行实操示范演练,而后引导学生在宣纸上进行绘制。在学生实践过程中,学生要掌握毛笔调及对比例不同墨汁与水结合时,在宣纸上创作时如何将墨块与墨线的变化进行充分展现,且学生可用不同用笔方式进行尝试。在讲解知识时,教师通过笔墨游戏的方式,不仅可改变传统美术灌输式课堂的枯燥乏味,还可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国画的积极性,了解掌握宣纸、水墨、毛笔三者之间的联系。
(二) 练习构图
一幅作品呈现的效果明显与否,构图在其中起到关键性作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讲解美术知识的主要核心环节就是讲解构图,引导学生明确理解掌握构图的意义。且构图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时常会出现问题的一方面,对此应当合理解决构图这一问题,才可将自身创意进行充分展现。基于此,教师在讲解知识时,可以分析著名国画作品为例,引导学生理解构图的章法及重要性。比如,了解齐白石、徐悲鸿等近现代画家的作品。教师可先讲解画面的构图,并向学生讲解构图中散点透视的应用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 临摹绘制
在高中美术课堂教学各环节中,出现问题较多地是临摹环节。而要想针对性解决临摹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先通过铅笔进行线稿构图,再通过毛笔进行水墨勾勒。这样的方式是以半生宣代替生宣,可降低吸水性。如学生可一直坚持用铅笔进行底稿构图,可促进提高学生造型能力。此外,教师应当增多向学生讲解造型相关知识,并引导学生理解掌握笔墨技巧。以这样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美术知识,可有效避免学生学习兴趣的降低。而后,教师还可根据现阶段学生学习情况,设置实践创作训练活动,在实践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及创造能力,为学生日后学习美术知识奠定基础。
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中美术这门课程与其他学科比较分析来看,是较为轻松愉快的教学活动。在新课改教学理念下的高中美术课程,在中国画教学方面变化较为明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将全新的教学理念及方法进行合理引入,并针对性更新美术教学内容。对以上诸多步骤进行调整,都是在为提高学生美术素养奠定基础,也在为提高国画教学水平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环磊.高中美术绘画课中的中国画教学初探[J].黑龙江教育:中学版,2018,0(4): 43-44.
[2]邢飞 .初中美术课堂的国画教学方法研究[J].名师在线,2017
[3]李扬.高中美术课堂教学方法探索[J].杂文月刊:教育世界,2015:64.
[4]沈岚.初中美术课堂中国画的教学方法研究[J].《学子:理论版》,2015(2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