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合作愉快 探究成长
【作者】 陈文臻
【机构】 (福建省泉州第十六中学)
——小组合作学习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初中体育学科教学引入合作探究模式,符合学生学习要求,具有更为广泛的实践意义,教师要在合作团队成立、合作形式选择、合作教学设计、合作活动组织等环节做出积极探索,为学生提供良好互动环境,提升其训练效率。学生大多喜欢合作训练和活动,教师抓住学生心理做调度,能够形成更多教学亮点。
关键词:初中体育;小组合作;教学应用
新课程改革极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特别是合作互动性学习,其适用范围更为广阔,学生欢迎程度更高,教师适时做出设计和组织,能够带来丰富学习激发动力。合作学习能够集合集体智慧,也能够调动学生主动思维,聚集更多正能量,促进学生学力的成长。初中学生思想活跃,对互动性、趣味性、开放性合作训练有更高认同感,教师在小组成立、方案设计、活动组织等环节做出积极探索,能够顺利启动合作训练机制,确保学生在广泛互动交流中建立学科认知基础。
一、科学分组,建立合作互动氛围
合作训练有不同分组标准,教师要做好对接处理,根据运动训练内容需要,以及学生接受实际做出对应设计,这样可以获得更丰富调动效果。异质分组、同质分组、自由组合是最为常见的合作学习分组标准,教师在具体应用时,要对多种制约因素做定性分析,以便形成最为科学的教学设计。异质分组是将不同运动基础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让骨干学生带动其他学生做运动;同质分组是将相同学力基础学生放在一起,让学生展开广泛互动交流;自由组合是让学生自己选择团队,给学生更多主动操作的权利,提升合作和谐度。
如球类训练,学生对不同球类运动有不同喜好,教师准备了篮球、足球、排球这些大球,还投放了羽毛球、乒乓球等小球,要求学生自行组建团队,参与不同的球类训练项目。学生开始挑选同学组建团队,教师为不同团队布设训练任务,提出训练目标。如篮球,教师推出了比赛任务,自行分组展开比赛活动,要注意培养学生团队精神,还要锻炼篮球基本技术动作。这个团队的成员都是篮球爱好者,自然对比赛有更高期待。教师指定团队负责人,让团队自行组织比赛活动。再如足球,因为场地有限制,没有比赛条件,教师推出了足球盘带和射门专项训练,要求学生以团队为单位,展开对抗训练或者游戏操作。可以进行抛球掷远比赛活动,经过多轮次比拼,排出名次。因为是自由组建的团队,学生参与热情很高,训练效果更为突出。
二、精准设计,推出合作学习活动
体育训练引入合作训练机制,能够带来更多学习动能,教师要做好教学设计,特别是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的选择,要提升匹配性。不同运动基础的学生,其活动要求处于不同位置,教师需要做学情分析,以便给出对应设计,布设不同运动内容,设计不同运动要求和标准。在合作形式研究时,要做好必要学情调查,征询学生参与意见,提升训练形式设计的适合性,给更多学生提供深度研究互动的机会。合作训练形式众多,教师要做创新探索和设计。
如耐力跑训练内容,学生对这样的训练普遍缺少参与兴趣,教师展开优化设计,要求学生做比赛性训练。首先,教师利用抽签形式决定比赛对子,然后比赛对子做比赛距离选择。可以是200米、300米短距离,也可以是500米、800米较长的距离。其次,比赛形式自由选择,单独比赛或者集体比赛,只要比赛双方达成共识,如何操作都可以协商。最后,比赛可以是单轮,也可以是多轮,比赛对子自由协商。因为充分放权给学生,比赛活动搞得轰轰烈烈,学生参与热情极高,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教师巡视班级,对不同场地不同比赛做裁判,或者是运动协调,确保每一个对子都能够顺利进入运动状态,在比赛对抗中形成训练体验。合作训练成为学生的自由协调运动,成功激发学生运动热情,给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其训练效果更为突出。
三、精心组织,构建合作探索模式
合作学习时,教师不能放手不管,要做必要的组织管理。学生进入合作互动环节,可能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教师要跟进观察,帮助学生解决一些个性问题,引导学生做良性互动,在健康交流中达成学习共识。学生训练兴趣存在差异性,教师不妨多推出自助训练活动,让学生有更多自主选择的机会,这样能够给不同学生群体带来不同训练机会,教师深度介入学生互动环节,对学生训练情况做跟踪观察,及时做出教学干预,将运动推向高潮。
如韵律操训练时,教师做示范操作,要求学生跟随学习,但训练效果不是很好。教师将学生分成四人小组,让这些小组分别上台表演,其他同学观看,这些在台上的学生,开始认真对待训练动作了。为激发学生运动热情,教师还组织学生做现场评价,对小组成员表现做个性点评,对学生形成一定触动。学生特别看重他人的评价,能够重视训练和学习。为此,教师继续优化设计,推出了视频制作活动,将小组展示情况以配乐视频形式投放出来,对学生形成一定激发。学生听说有视频呈现任务,都表现出更高的热情。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教师适时做出指导,学生学习主动性大大提升,在视频录制时,学生对自身表现更为在意。教师精心组织,成功调动学生主动性。合作训练有更多独特优势,教师抓住学生心理展开对应设计和组织,给学生提供更多自我表现的机会,其训练效果也逐渐呈现出来。教师也可以放手让学生参与主动性训练,在创新体验中建立学科认知。
体育学科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形式更为灵动,教师有意识增加一些趣味性、竞赛性、开放性、实践性内容,能够对学生形成更多激发和调动,满足学生个性运动需求。学生对趣味性合作训练有更高参与热情,教师适时做出设计和组织,对学生训练做科学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更高,其训练效果会更为丰富。
参考文献:
[1]陆军.小组合作学习在体育教学中的开展方法研究[J].田径,2020(10):20-21.
[2]刘伙林.初中体育教学中小组合作教学策略探讨[J].名师在线,2021(03):51-53.
[3]吕碧霞.拓展训练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吉林教育,2021(05):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