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析小学低段绘本写话教学问题设计

【作者】 关潇烨

【机构】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122小学)


【正文】  摘 要:基于绘本图画和文字的问题设计,有助于孩子深入的思考,大胆的想象,自信的表达,快乐的分享。本文针对不同绘本的特点,结合课程标准,归类整理出小学低段绘本写话教学读写训练点,依据不同训练点,设计不同问题,以求达到循序渐进,提升学生读写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低段;绘本写话教学;问题设计
  语文能力,归根到底是“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要让孩子有兴趣的写,就必须先让孩子有兴趣的说。绘本精美的插图和简单有趣的故事内容对孩子的吸引力是是巨大的。基于绘本图画和文字的问题设计,有助于孩子深入的思考,大胆的想象,自信的表达,快乐的分享。
  一、指导孩子有序、细致观察图画中的形象、色彩,细节
  《逃家小兔》一书表达了母亲对孩子的爱。教师恰当的引导,能够有效的指导学生细致观察图画中的细节。在初读绘本后,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走钢索的图,“这幅图中,你在哪儿找到了妈妈的爱?”孩子们带着问题细心观察画面,不仅注意到兔妈妈的眼睛,还注意到兔妈妈手中的伞,孩子们大胆想象,质朴的言语中留下母爱的痕迹。“马戏团里,兔宝宝在表演空中飞人。兔妈妈在走钢索,撑着一把雨伞。她的眼睛老是盯着兔宝宝,兔宝宝如果掉下来的话,她就飞过去,把雨伞给他当降落伞。”教师的有效指导,为孩子们的绘本阅读和写话插上了翅膀。钓鱼图中一根普通的红萝卜,兔妈妈湿漉漉的兔毛,这些无声的图片都在讲述有声的故事。孩子们用心体会妈妈的爱,用文字记录对母爱的理解。
  二、鼓励孩子探究绘本画面构图中的“秘密”
  《爷爷一定有办法》,爷爷用他慈爱的心和灵巧的手创造出一个个奇迹,把旧的看上去可以扔弃的东西重新变新。一张张精美丰富的图画和一段段简洁流畅的文字叙述,让孩子们不禁赞叹绘本创作者的奇妙构思。这是一个精彩的值得品味阅读的故事!当你用心观察图画时,你是否发现了绘本画面构图中的秘密?故事的下空还有一群小老鼠在忙碌和喜悦,把所有的零零碎碎缝制成自己喜欢的摸样。当孩子们发现绘本画面构图中的“秘密”时,兴奋,喜悦,强烈的阅读欲望被再次激发。孩子们兴趣盎然的再次观察图画,在头脑中构思关于小老鼠的故事。孩子的想象力有多丰富,关于小老鼠的故事就有多奇妙。“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师在指导孩子探究绘本画面构图中的“秘密”时,培养孩子细致观察图画的能力,激发孩子的表达兴趣,同时也拓展孩子的想象空间。
  《母鸡萝丝去散步》,画面色泽鲜艳,文字简洁流畅。对一年级孩子而言,是优秀的绘本阅读书籍。教师巧妙的设计问题,“母鸡萝丝散步时,狐狸在哪呢?”“狐狸又走过那些地方?”“他都发生什么事情了?”孩子们发现了绘本构图的“秘密”,就能从萝丝散步的故事中,创编关于狐狸的故事。
  三、选择最富想象、最动人的画面,引导孩子猜测图像表达的思想、情绪
  《大卫不可以》以一个孩子的视角感知要求和规则。“大卫,不可以!”命令式的语言没有改变大卫,却让孩子们重现自己犯错误时的情景。“当大卫被妈妈罚坐在墙角,孤零零一人,望着墙面时,心里会怎么想呢?”此情此景,孩子们有话说,乐于说,正是真实表达自己的契机。
  《苏菲生气了》,讲一个叫苏菲的小姑娘,因为姐姐抢了她的玩具,妈妈还帮姐姐说话,她非常生气,绘本中用了“竖起的头发、狮子、火”等形象,来表现苏菲愤怒的情绪,而后出现了这样两幅图画,所配文字是“苏菲现在是一座火山,就要爆发。当苏菲生起气来——真的真的生起气来……”
  苏菲真的真的生起气来会怎样呢?故事讲到这儿,孩子的心会不由自主地拎起来,内心在揣度,在猜测,在根据自己的生气模样编织着故事。
  四、唤醒生活体验,激发言说欲望
  《大卫上学去》,大卫总是违反学校的规则,总是受到批评。当大卫再次犯错,接受惩罚后,他得到了妈妈的表扬。“做得很好,大卫!”画面上大卫开心的咧着嘴笑,妈妈手中的“星星”无疑是对大卫的奖励。图画中妈妈的表情是什么样呢?或许这也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刻,孩子们眉飞色舞的描述自己做好事时妈妈的表情和动作。这一刻,孩子们从绘本走向生活,学会了在生活中观察,体会。
  以绘本为载体,帮助孩子们找到了绘本故事和生活体验的契合点。《我有友情要出租》,原来友情这么重要,那么,我有哪些好朋友呢?《猜猜我有多爱你》大兔子和小兔子表达爱的方式好奇特啊,我该如何表达对妈妈的爱呢?《蚯蚓日记》,蚯蚓的生活中怎么那么多好玩的事啊,我也想把我的每一天记录下来……在美丽又快乐的图文旅行中,孩子们的表达欲望喷薄而出。
  五、探究绘本语言特点,模仿练习,规范语言表达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模仿是儿童学习技能的基本手段。对于低年级孩子而言,仿写无疑就是写话课上“必经之路”。绘本中语言往往非常简练,却也蕴含着一定的语言规律,能潜移默化地教会孩子有序、规范地说,更让孩子愿意表达、乐于表达。
  记得之前的课下聊天是,让孩子们描述一下自己的爸爸,大多数孩子都无话可说,言之无物。当接触到《我爸爸》这一绘本时,“我爸爸吃得像马一样多。”这样富有儿童情趣的句子在图片的配合下,让孩子们一下子迸发出了无限的灵感,争先恐后仿照这样的句式写自己眼中的爸爸:“我的爸爸像松树一样挺拔。”;“我的爸爸像熊一样强壮。”;“我爸爸的胡须像仙人掌的刺一样扎人。”在绘本句式的仿写中,孩子们都找到了喜欢的表达方式,更加体会到了写话的快乐。
  六、大胆想象,续写故事,延伸绘本空间
  绘本的故事短小精悍,有时候,故事虽已读完,却意犹未尽,回味无穷。精彩之处的戛然而止,让孩子们忍不住想给故事续个“尾巴”。《我的爸爸叫焦尼》这一绘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爸爸焦尼从很远的地方坐车回来了,他很久没回来了,所以也好久没看到儿子蒂姆了,短暂的相聚,结尾处爸爸又坐车离去,留下充满期待的蒂姆!最终,故事没有告诉我们爸爸去了哪里,没有告诉我们爸爸为什么要离开。故事停在这一刻,让学生都产生了续编故事的冲动,有了刚刚的阅读体验,再加上丰富的想象力,一个个精彩的续编故事诞生了:“原来爸爸在城市里找了一份工作,过了不久,就把蒂姆接到了城里。从此,他们一起幸福地生活着。”;“爸爸走了,伤心的蒂姆做了一个梦,他梦见爸爸又回来了,而且永远陪着他。梦醒后,爸爸真的回来了。”;明明已经离开的爸爸,却被孩子们的笔“拉”了回来。绘本为孩子创造了一个情境,在这里,只要孩子们愿意,故事的结局便掌握在他们手中。
  七、反复品读,升华情感,交流读后感言
  《会飞的抱抱》中有一封特殊的信,信的内容是一个大大的拥抱。拥抱怎么寄呢?信件成了一个个爱的接力棒,邮寄成了一场爱的接力赛。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充满创意与温暖。孩子们在暖心的画面中感受爱的温度。伴以舒缓的音乐,教师慢慢讲述这感人的故事。对于小学低段二年级学生而言,独立阅读这本书的文字有一定的困难,是故事中的真情激起了孩子们反复阅读,细细品味的欲望。这种由外而内的唤醒,正是绘本写话教学的成功之处。
  参考文献:
  [1]“绘本阅读”与“看图写话”整合的思考与策略 单群群 《小学语文教学参考》2010(8)
  [2]《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 让.皮亚杰 文化教育出版社
  [3]《点亮孩子的阅读之路:浅谈绘本在阅读区的有效开展》 徐晓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