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对语文随堂小练笔的几点思考
【作者】 刘 芳
【机构】 (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龙白九年制学校)
【正文】摘 要:语文是基础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写作是衡量学生语言学习水平的标准之一。为有效提升小学生的写作水平,我们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练笔训练。本文针对随堂小练笔进行分析,结合主要问题提出几点意见,供大家参看。
关键词:小学语文;随堂小练笔;训练方法
语文随堂小练笔能够将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到一起。这对于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开展小练笔时,需要选择合理的方法和方式,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练笔的作用。本文结合小练笔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应对措施。
1、随堂小练笔现存的主要问题
1.1 形式化问题严重
随堂小练笔的使用频率较高,但很多小练笔具有形式单一的特点,即:多数教师完成讲解后都会引出某一内容,以此作为话题供大家练习。大多小练笔“套路”固定,所用字、词、句具有同质化特征。学生未能结合阅读内容进行深入思考,构思也是草草了事。长此已久,这种随堂小练笔就会蒙上形式主义色彩。教师耗费精力较多,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却未见长进。
1.2 与教学内容相距甚远
随堂小练笔的重点是“随文”和“练笔”,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练笔时需结合课堂阅读,所写文章应和文章存在关联。完成阅读教学后,学生深受启发,才能在写作中融入相关素材。从而做到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同步提升。但在实际教学中,这两部分缺乏足够的关联性,设计小练笔内容较为随意,小练笔也和教学内容存在差距,由此降低了小练笔的实际效果。
1.3与学生实际生活脱节
小练笔离不开生活实践。依托生活经验,小学生能够很好地表达出个人的见解和想法。为此,设计随堂小练笔时,还要考虑到小学生是否具有这方面的阅历。由于小学生社会经验较少,生活体验不足,若设计不当则小练笔缺乏落足点,小练笔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实际情况也是如此,很多小学生面对练笔内容一脸茫然,无处下笔。最后只能用简单的文字应付了事,整体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2、提升随堂小练笔有效性方法分析
2.1以真实的教学情境提升学生的体验度
小学生无论在知识积累、生活经验、社会认知等方面,均存在短板。开展随堂小练笔时,往往因为对练笔内容较为生疏而不知所云。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可以在教学中营造出相应的教学情境,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感受到文本的时代特征与相关背景,如,借助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对不同年代、不同人物、不同环境有初步了解。南方儿童对于漫天大雪、冰凌、滑冰、麦收等缺乏认知,若借助多媒体能让小学生产生直观的认识,由此可提升学生的体验度,积累写作素材。
以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大自然的声音》一课为例,随堂小练笔的落足点肯定是“声音”。但小学生对于声音的理解较为模糊,无法用准确的语言进行刻画。为此,我们可播放相关音频,如:水流的声音、风吹树叶的声音、鸟鸣声、蝉叫声、机器轰鸣声、歌唱的声音等等。从而让大家对声音有初步认知。写作时,也会使用“潺潺”、“咕咕”、“哗啦”、“咚咚”等各种象声词,练笔也会文思泉涌。
2.2 借助仿写锻炼写作技能
语文教材是千挑万选的结果,语文教材均具有极强的教育价值。在随堂小练笔中,我们可以让小学生对照文中优美语句进行仿写。通过长期培养,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会让小学生更好的驾驭文字。
以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为例,该文在描写鱼儿时运用了大量排比句。在随堂小练笔环节,教师可让学生选择一幅喜欢的图(如:海鸥、螃蟹、海龟、珊瑚等),借助排比的手法进行仿写。
2.3 编写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创造力
语文教材的体裁和内容非常丰富。设计随堂小练笔时,可以针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编写,如:古诗词是重要的教材内容,我们可将某一古诗为对象,让学生充分理解诗词意境后进行编写。这种写作设计应保证编写不能脱离原作品,且所写内容贴近生活实际。这种重新编写的创新过程,能让小学生清晰的认识教学内容,更好的理解作者意图,并在重新编写时进行大胆创新,从而提高阅读水平和写作水平。
以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山行》一诗为例,该诗主要描绘了秋景和主人公的心情。编写时,学生们会设定一个特定的故事情节,如:探亲、访友、走马上任。由此描写出主人公的心境与美景之间的内在关系。
2.4 借助阅读丰富情感
我们在阅读文章时会产生各种感悟,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我们的情绪也会出现起伏。为此,我们要让学生感悟到文字所蕴含的情感,并及时锻炼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以及语言运用能力。我们积极引导学生,让他们学会结合阅读内容进行思考,及时记录自己的感想。可以说,这种阅读随笔不仅能帮助学生从深层次理解文章,还能积累更多的写作经验和素材。
以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陶罐和铁罐》一课为例,该故事的寓意是: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不足、相互尊重、和睦相处。学生们体会到铁罐“凶巴巴”、“言语凶狠”,甚至“面带狰狞”的特征。陶罐则更为“谦卑”、“温和”,并时刻“关爱”着铁罐。从而让这些物品与人的情感特征结合起来,小练笔也会更具感情色彩。
3、结论
总之,随堂小练笔应将阅读和小练笔充分结合起来。设计练笔内容时,尽量为学生营造出对应的环境氛围,这样才能保证随堂小练笔更具体验性和情感特征。
关键词:小学语文;随堂小练笔;训练方法
语文随堂小练笔能够将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到一起。这对于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开展小练笔时,需要选择合理的方法和方式,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练笔的作用。本文结合小练笔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应对措施。
1、随堂小练笔现存的主要问题
1.1 形式化问题严重
随堂小练笔的使用频率较高,但很多小练笔具有形式单一的特点,即:多数教师完成讲解后都会引出某一内容,以此作为话题供大家练习。大多小练笔“套路”固定,所用字、词、句具有同质化特征。学生未能结合阅读内容进行深入思考,构思也是草草了事。长此已久,这种随堂小练笔就会蒙上形式主义色彩。教师耗费精力较多,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却未见长进。
1.2 与教学内容相距甚远
随堂小练笔的重点是“随文”和“练笔”,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练笔时需结合课堂阅读,所写文章应和文章存在关联。完成阅读教学后,学生深受启发,才能在写作中融入相关素材。从而做到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同步提升。但在实际教学中,这两部分缺乏足够的关联性,设计小练笔内容较为随意,小练笔也和教学内容存在差距,由此降低了小练笔的实际效果。
1.3与学生实际生活脱节
小练笔离不开生活实践。依托生活经验,小学生能够很好地表达出个人的见解和想法。为此,设计随堂小练笔时,还要考虑到小学生是否具有这方面的阅历。由于小学生社会经验较少,生活体验不足,若设计不当则小练笔缺乏落足点,小练笔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实际情况也是如此,很多小学生面对练笔内容一脸茫然,无处下笔。最后只能用简单的文字应付了事,整体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2、提升随堂小练笔有效性方法分析
2.1以真实的教学情境提升学生的体验度
小学生无论在知识积累、生活经验、社会认知等方面,均存在短板。开展随堂小练笔时,往往因为对练笔内容较为生疏而不知所云。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可以在教学中营造出相应的教学情境,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感受到文本的时代特征与相关背景,如,借助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对不同年代、不同人物、不同环境有初步了解。南方儿童对于漫天大雪、冰凌、滑冰、麦收等缺乏认知,若借助多媒体能让小学生产生直观的认识,由此可提升学生的体验度,积累写作素材。
以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大自然的声音》一课为例,随堂小练笔的落足点肯定是“声音”。但小学生对于声音的理解较为模糊,无法用准确的语言进行刻画。为此,我们可播放相关音频,如:水流的声音、风吹树叶的声音、鸟鸣声、蝉叫声、机器轰鸣声、歌唱的声音等等。从而让大家对声音有初步认知。写作时,也会使用“潺潺”、“咕咕”、“哗啦”、“咚咚”等各种象声词,练笔也会文思泉涌。
2.2 借助仿写锻炼写作技能
语文教材是千挑万选的结果,语文教材均具有极强的教育价值。在随堂小练笔中,我们可以让小学生对照文中优美语句进行仿写。通过长期培养,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会让小学生更好的驾驭文字。
以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为例,该文在描写鱼儿时运用了大量排比句。在随堂小练笔环节,教师可让学生选择一幅喜欢的图(如:海鸥、螃蟹、海龟、珊瑚等),借助排比的手法进行仿写。
2.3 编写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创造力
语文教材的体裁和内容非常丰富。设计随堂小练笔时,可以针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编写,如:古诗词是重要的教材内容,我们可将某一古诗为对象,让学生充分理解诗词意境后进行编写。这种写作设计应保证编写不能脱离原作品,且所写内容贴近生活实际。这种重新编写的创新过程,能让小学生清晰的认识教学内容,更好的理解作者意图,并在重新编写时进行大胆创新,从而提高阅读水平和写作水平。
以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山行》一诗为例,该诗主要描绘了秋景和主人公的心情。编写时,学生们会设定一个特定的故事情节,如:探亲、访友、走马上任。由此描写出主人公的心境与美景之间的内在关系。
2.4 借助阅读丰富情感
我们在阅读文章时会产生各种感悟,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我们的情绪也会出现起伏。为此,我们要让学生感悟到文字所蕴含的情感,并及时锻炼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以及语言运用能力。我们积极引导学生,让他们学会结合阅读内容进行思考,及时记录自己的感想。可以说,这种阅读随笔不仅能帮助学生从深层次理解文章,还能积累更多的写作经验和素材。
以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陶罐和铁罐》一课为例,该故事的寓意是: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不足、相互尊重、和睦相处。学生们体会到铁罐“凶巴巴”、“言语凶狠”,甚至“面带狰狞”的特征。陶罐则更为“谦卑”、“温和”,并时刻“关爱”着铁罐。从而让这些物品与人的情感特征结合起来,小练笔也会更具感情色彩。
3、结论
总之,随堂小练笔应将阅读和小练笔充分结合起来。设计练笔内容时,尽量为学生营造出对应的环境氛围,这样才能保证随堂小练笔更具体验性和情感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