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学以致用 用以促学——《统计表和统计图》执教心得

【作者】 郎世勇

【机构】 (广西那坡县平孟镇九年一贯制学校)


【正文】  用实用主义者的话来说,学习就是为了应用,只有学有所用,学习才有目的性,学习者才会因此而努力。有人说,数学是学起来深奥用起来简单,日常生活中只要掌握加减乘除就足够。这话未免偏颇,但是也不能说没有丁点道理。这句话同时也提醒我们,教学要结合实际,务必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通俗地说,学习是为了实际应用,着眼于应用可以促进学习能力的提高。
  本人在执教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整理和复习”之《统计表和统计图》一堂课时,特别注意从“学以致用,用以促学”的角度来设计教学。也就是说,使学生知道这堂课所学的内容实用性极强,对每个人现在、将来的用处极大,从而乐意学习,主动学习,下决心学好;学习过程中,要辅之以使用,使学生在用中学、学中用,从而达到用学相长。
  为了达成学以致用、用以促学,执教《统计表和统计图》这堂课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帮助学生把以前所学的统计知识做一个完整的回顾,借此次复习进一步领会统计表和统计图的意义,以及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其次,几种统计图各有特点,指导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选用,用得恰到好处,同时能对统计图上体现的数据进行必要的分析和描述,由此对事情的发展作出合理的、可信的预测。再次,指导学生掌握如何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能够根据数据进行合理的描述,描述必须覆盖全过程,在描述过程中渗透统计的思想。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描述的全过程是这堂课的重点,但是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统计图的特点,并且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合理恰当地选用统计图,进而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描述、对事件作出合理的预测是教学的难点。整堂课的教学过程可以分为情境导入、课堂练习、课堂小结和课后作业四个环节或四大板块。
  在情境导入环节,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统计知识,明确统计包括统计图、统计表和统计量三个要素,关键词分别是“图”“表”“量”,图是图形,表是表格,量是数量,三者是统计学中必不可少的关键要素。
  要让学生明白,把收集到的数据填到统计表之前,必须先分类、整理,这样才能把数据填到恰当的表格里。统计表有单式和复式之分,填对了才能切实地反映情况和说明问题,否则就是乱填数据。为了巩固学习效果,教师此时布置学生使用学过的知识分别制作单式和复式统计表。学生完成练习、教师小结之后,教师出示单式、复式统计表,进一步明确概念和加深学生印象。
  单式统计表举例:
6年级1班同学1—6周捡废品情况统计表




6年级2班同学1—6周捡废品情况统计表



  
  复式统计表举例:
6年级1、2班同学1—6周捡废品情况统计表






  接下来讲授统计图。统计图包括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三种。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又可以分别分为单式和复式两种。条形统计图用直条的长短表示数量的多少,它的作用是可以直观地看出数量的多少,便于互相比较。折线统计图则是使用折线的起伏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它的作用是能清楚地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也能看出数量的多少。扇形统计图要用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部分,每个部分都用百分比标示它在整体中的比例。明确概念仅仅是第一步,关键是学会运用,而且要清除地知道什么时候使用哪一种统计图。教师出示题目,让学生自己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下列数据,并说明理由:1.2050年各大洲人口预测达到的具体数据;2.1957—2050年世界人口变化预测情况;3.2050年世界人口分布预测情况。
  这个环节的重点,就在安排学生分组讨论,然后用合适的统计图来分别表示3个小题的数据。由于画图相当费时间,教师必须给予学生足够的练习时间,让每个学生都能完成练习。





























  讲到统计量,务必让学生分清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一组数据只有一个平均数;有序排列的一组数据中,排在最中间的那个数叫做中位数,中位数体现一般水平;一组数据中出现最多的那个数据叫做众数,众数可以有1个2个以上或者没有。明确概念之后,让全班同学报出自己的身高和体重数据,然后全班同学分别找出身高和体重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把学到的知识直接用到实际需要。
  这是一堂复习课。我们都知道,复习课和讲授新课截然不同,它不是把旧知识重新讲授一遍,绝不是简单的和机械的重复,而是在重温旧知识基础上对知识的脉络和结构进一步归纳概括,即温故而知新。然后,通过深度练习使学生学以致用,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在认识上有一个大的提升,从而实现从知识到能力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