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学困生”成因中的教师因素

【作者】 胡长林 余象冰

【机构】 (湖北省房县实验中学)


【正文】目前,学困生的问题是教学中一个较为突出的现实问题。学困生的成因十分复杂,除极少数学生由于智力原因引起学习困难外,大多数学困生的产生是由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教师因素、社会因素引起的,这三种因素构成学生学习困难的主导因素。这三种因素相互交织相互作用,互为因果直接导致了学生学习困难。
  本文着重谈谈“学困生”成因中的教师因素。
  有调查显示,有18.8%的学困生认为不喜欢(不学习)某门课程是不喜欢这门课的老师;32.8%的教师认为自已对学困生的帮助不够,29.6%的教师认为学困生不太招人喜爱。这说明爱的缺失使师生的心灵产生了距离,甚至是对立。因此,教师对学生形成学习困难是有一定责任的,而且,在仍以升学率高低来评价教师业绩的区域和学校,教师对学生形成学习困难甚至要承担相当比例的责任。
  1、教师对学生不能平等看待,形成强烈反差。教师将教学精力主要集中在“尖子生”上,对学困生的转化投入精力很少,也缺乏得力措施。偏爱优秀学生,所有的光荣都是优秀学生的,学困生则被冷落,上课不提问,课后不辅导,考后不分析,师生情感疏远,学生学习的乐趣在这种疏远中日渐消失。座位安排按成绩分三、六、九等,尖子生居于教室中央的最佳位置,以此为中心按成绩好坏向教室四周分散,这样,学困生就成了教师教学的盲区,学困生被人为的边缘化了。
  2、教学不分层次,教学要求太高。上课按同一标准要求,超过了部分学生的承受能力,他们往往在尚未掌握已学知识时,就要硬着头皮去学新知识,造成难的学不会,简单的没学好的夹生饭局面,使一些中等生沦为学困生。
  3、作业不分层次,难度数量过大。这种现象造成相当多的学生在无力完成数量较多、难度较大的练习时,又要面对数量更多,难度更大的练习,日积月累,以至于无法解脱。
  4、考题不分层次,考题缺乏合理的梯度、信度和效度。说句实话,这些年来,无论是教师的单元测试、学校组织的考试、县级甚至市级组织的考试,符合课程标准要求,与教材保持一致,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符合的考题少而又少。命题者往往是把自已对试题的偏好和意志通过试题强加给学生,题目要么出得刁钻古怪,让学生如坠云烟;要么难得让相当多的学生无从下笔,名目繁多的各类考试难度高原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用来检查评估教师的教学效果,检查学生阶段知识缺失和不足,检查教师教学漏洞,以备对学生知识、能力矫正补偿之用的考试普遍缺乏科学性、针对性和严肃性;各类考试频度过高,学生不仅仅是疲于应付,更是谈考色变,学生对于考试已形成广泛焦虑与恐惧。学生在学习上付出的努力不仅不能通过这种考试得到证明与肯定,相反还会被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