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多媒体让语文教育绽放光彩

【作者】 刘 磊

【机构】 (湖北省房县实验中学)


【正文】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学生只是知识的接受者,传统的中学语文教学是教师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阅读文本,获取相关的语文知识,而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可以促进语文教学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改变传统的一人、一支粉笔、一本书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去启发、引导学生“如何去研究,如何去学”,教学方法由过去的灌输式转变为启发式、协作讨论式的教学,学生由被动地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究,教师角色也随之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信息技术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助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优化中学语文教学方式,达到促进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的教学目的。
  信息时代呼唤着语文教育技术的更新。多媒体的运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提高科学研究资料证明:人们从语言信号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15%,而从图象信号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25%,如果同时使用这两种传递知识的工具,就能够接受知识内容的65%。多种媒体的综合运用能拓宽教学时空,向学生提供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详实、典型的具体经验或感性材料,为思维活动的展开构筑坚实基础。
  利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可以使语文教学进入一种美的意境。从内容上说,优美的画面、动听的音乐、富有理性意义的内容,无疑可以给听者带来美的享受;从形式上说,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将教与学连成一个整体,使课堂生动活波,教学艺术化、多样化,这也是一种美的形式。它不仅可以使语文课充满意境之美,更重要的是大大提高了语文课堂的效率,同时也提高了教学质量。比如我在教学《沁园春·雪》这一课时,一方面,生活在南方的我们对雪没有什么直观、生动的印象,另一方面,那个无产阶级革命英雄豪情壮志、浴血奋战的年代离今天的我们已经很远,缺少生活体验又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学生很难体会毛主席这首词的情感和理解这首词的内涵。于是,我利用多媒体课件一方面直观、形象的展示了壮丽的北国雪景,引导享受入情入境,另一方面展示这首词的相关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这首词写作背景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师不可回避的内容,尤其是在诗词教学中。诗词教学的一个重要的学习目标就是朗诵。既要读得准确、流利,更要读准节奏、读出感情。在这里,语文教师不仅要充当“师”的角色,同时又要是“朗读家”和“表演家”。但是,不是所有老师都完美的能胜任这样的一个角色。在这里,多媒体的重要作用就体现出来了。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朗读录音作为示范。朗读录音是朗读大师们给予我们的优秀作品,一方面,它用响亮、清晰的语言转换了书面文字语言,恰到好处地再现了语言、节奏、格调乃至蕴含的情趣、意味,能给学生提供语言、节奏、语气和语调等方面的示范;同时,录音教材,还具有可重复的特点,因而运用多媒体来进行朗读训练,效果颇佳。另一方面,配乐朗读,可创设意境,调动情绪,对学生领悟作品内容、把握作品主题具有积极的作用。我在教学《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这首词时,不仅使用了录音朗读作为范读来指导学生朗读和引导学生领悟课文,在完成教学后还播放了王菲演唱的根据这首词编曲的《明月几时有》这首歌,王菲那空灵的声音和完美的演绎不仅使人陶醉,更重要是使学生爱上了这首歌,由爱听爱唱这首歌进而轻而易举地完成了这首词的背诵任务。
  我们在应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的过程中,要客观地考虑传统方面的因素,如传统的教师的板书、演示、讲解、指导、引导、学生讨论、理解、消化的过程和环节等,合理运用教学手段,使得教学效果达到最佳化。比如我在教学《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一课时,课后的习题探究里有要求学生学习尝试画出课文结构图。在这里我将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因素相结合,先让学生自主学习,理解课文,合作探究,画出课文结构图,然后我请一些学生代表上黑板演示自己的结构图,大家对比评价,在这个过程中既理解了课文内容,又学会了根据课文内容画出课文结构图。最后我再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我画的结构图进一步与学生所画的做对比。在这里,多媒体的使用大大节省了我现场画结构图的时间,又能直观、形象的展示,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正如巴尔扎克所说的那样:“世界上的事情永远不是绝对的,结果完全因人而异。”多媒体教学手段是新生物,其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其进步性与优越性无可置疑,同时它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作用。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要扬长避短,一方面要利用多媒体的优点为语文教学服务,另一方面也要尽量避免它的缺点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不良的后果,我们要认识到多媒体教学只能是教师教学活动中的辅助手段,它不应该也不可能代替教师进行全程教学。我们应该从自我的实际出发,总结经验,利用其优点,消除或避免其缺点。要正确客观地看待多媒体,不要盲目追赶潮流,应该看到多媒体与语文教学整合的空间是广阔的,语文老师应在实践中不断寻求二者有效结合的新途径,使多媒体技术更好地服务于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