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巧用“逐步擦除法”简化串并联电路
【作者】 佘庆雄
【机构】 (广东北江中学)
【正文】摘 要:高中物理稳恒电路中涉及的电路基本为可化为串并联组合的电路。多个电阻、元件形成串并联混联结构分析时,需要将各元件、电阻的串并联关系理清楚。高中学生在分析串并联连接关系时有时候难度甚大。不少教学辅导资料书中介绍了诸如“电流分支法”、“等势点排列法”等,方法专业有时掌握较难。本文从技巧性的角度提出“逐步擦除法”简化串并联电路,从串并联电路概述、“擦除”原则、简化示例详细分析方法。该种方法操作简单、分析容易,可彻底解决高中学生分析稳恒电路等效问题。
关键词:核心素养;串并联组合;逐步擦除法;等效电路
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谈到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本文所谈之高中物理中稳恒电路的简化分析技巧,便是基于物理概念和规律等在头脑中的提炼与升华后,从稳恒电路分析的本质属性、内在规律及相互关系的一种认识方式;是综合分析在电路分析问题中的具体运用。巧妙掌握“逐步擦除法”充分能体现学生的某种关键应用能力。
本文所谈之可化为串并联组合的电路简化问题,因为有时电阻及电路元件个数较多,在教学简化电路时,不少同学对该问题甚是困惑。多个电阻、元件形成串并联混联结构分析时,需要将各元件、电阻的串并联关系理清楚。高中学生在分析串并联连接关系时有时候难度甚大。不少教学辅导书中介绍了诸如“电流分支法”、“等势点排列法”等,方法掌握较难。本文另辟蹊径,从技巧性的角度提出“逐步擦除法”简化串并联电路,从串并联电路概述、“擦除”原则、简化示例详细分析方法。该种方法操作简单、分析容易,可彻底解决高中学生分析稳恒电路等效问题。
一、串并联电路简化概述
在高中稳恒电路分析问题中,电阻元件个数较多、连接方式较为复杂时,简化电路便不太直观或者难以厘清。无论电阻元件个数多少,只要最终能简化为串并联组合的连接电路,不妨都可称之为“简单电路”(图1);而最终无法简化为串并联组合的连接电路,相对可称之为“复杂电路”(图2)。
当“简单电路”电阻元件个数增多时,串并联关系随之也较难分辨。“逐步擦除法”就是针对可化为串并联组合的“简单电路”非常有效的技巧方法。
在理清电阻元件的串并联关系之前,一些基本直流电路的简化原则还是必须掌握,如:理想导线任意长;理想电流表可视为短路,理想电压表可视为断路;电容器稳定时可视为断路;电势相等的点可合并;无电流的支路可除去等等。
在基本物理概念、物理基础形成前提之下,“逐步擦除法”是如何操作简化电路呢?如图3可化为串并联组合的“简单电路”,等效电路会简化成如何呢?假设图3中每个电阻、每个灯泡都是1Ω,电流表为理想电表,那外电路总等效电阻为多少?
何为“逐步擦除法”简化?要分析等电势点否?不需要。要电流分支分析?亦不需要。若在课堂,一支粉笔、一个黑板擦,足矣。
二、“逐步擦除法”之“擦除”原则
首先提出两个电阻串并联简化的“擦除法”。大道至简,似乎两个电阻串联或者并联没有什么好简化,然而却是“擦除”之依据。
(一)两个电阻串联之“擦除”原则一
若两个电阻R1、R2是串联关系,两电阻可等效为一个电阻R,等效阻值R为两者串联值R1+R2。所以两电阻串联时,可实施这样的“擦除”。把其中一个电阻用导线替代,另一个电阻写成“电阻和”值(图4)。
(图4)
(二)两个电阻并联之“擦除”原则二
若两个电阻R1、R2是并联关系,两电阻可等效为一个电阻R,等效阻值R为两者并联值。所以两电阻并联时,可实施这样的“擦除”。把其中任选一个电阻直接“擦除”,另一个电阻写成“两电阻并联”等效值(图5)。
实质上,上面两个“原则”,遵循的思想是物理学中的“等效替代”;在“擦除”的过程中,其实就把电路进行了简化。因此,无论是对电路中的局部两个串联电阻实施“擦除”,还是对两个并联电阻实施“擦除”,都逐步地找到了等效的电路连接关系。因而,特别是发现两个电阻是并联关系,那简化电路就容易了。也就是说,使用“逐步擦除法”简化,只要能发现两个电阻是并联关系就足够了。
三、“逐步擦除法”详解
例1:以下图(即图3)电路简化为例,设每个电阻、每个灯泡都是1Ω,电流表为理想电表,图中电源外电路总等效电阻为多少?
在上图中,电源外电路有多个电阻、灯泡串并联组合,等效电路如何?外电路总等效电阻为多少?高中学生要画出等效电路难度不小。实施“逐步擦除法”找等效电阻步骤如下:
(一)发现R1与L1为并联关系,实施“擦除”原则二
即任意擦除一个,如擦除L1,将R1数值改写为两者“并联值”,如图6。
(二)发现R2与R3为并联关系,实施“擦除”原则二
即任意擦除一个,如擦除R3,将R2数值改写为两者“并联值”,如图7。
(三)上一步后,发现与R4为串联关系,实施“擦除”原则一
即将R4用导线替代(电流表A可视为短路),与上一步R2与R3并联后的0.5Ω进行串联相加,如图8。
(四)经过三次“擦除”简化后,已经可以迅速计算出所有外电阻为1.1Ω
通过上述例子的详解,关键在于能发现局部串联或者局部并联,然后进行“擦除”等效替代,逐步简化。
再看一例分析:
例2:如图,图中每个电阻为1Ω,RAB= Ω。
【解析】本题电路连接复杂,节点众多,使用“逐步擦除法”简化时,发现R2与R3两端为导线直接连接,即并联关系。于是即可展开“擦除”简化。依照“擦除”原则,依次简化如图10(1-4)。
由此,显然最终RAB= 1.2 Ω。
四、“逐步擦除法”简化电路要点
(一)首先是“逐步”,关键是发现局部电阻串联或者并联,特别是发现两个电阻并联,优先实施“擦除”简化
发现稳恒电路中局部两个电阻为并联关系,是“逐步”中的优先一步。这也是要求学生具备最基本的物理概念,关键能力是审图能力。并联要诀是两个电阻两端为“导线公共端”,发现并联关系与电路其他部分并无关系。如图11中,发现R4与R5两端为“导线公共端”即为并联关系,所以优先“擦除”其中一个进行逐步简化。“擦除”其一后,电路关系立即得到彻底简化,并不需要分析电流支路之类的问题。
(二)其次是果断“擦除”,任意选择局部并联电阻中之一实施“擦除”,从而实现整体电路简化
当发现电路中局部连接关系而实施“擦除”时,可以任意选择其一电阻进行“擦除”替代,以下一步更简洁为原则,而且“擦除”后不影响其他电路的结构,保持其他部分的“原本性”即可。如图12所示电路中,将R2与R5按串联“擦除”原则简化后,与R7为并联,则擦除R2与R5后,保持其他电路部分的“原本性”,剩余关系也一目了然。
(三)再次是理清串并联关系后“学会复盘”作出等效电路
在“逐步擦除”简化过程中,实际上记录了每个电阻的连接关系。完成全部简化后,重新“复盘”作出等效电路即可,而无需理会原来电路的复杂性,也没有诸如“等电势点法”。如图13“复盘”等效电路。
总之,“逐步擦除法”实际为“等效替代”的物理思维。在技巧性使用这种方法时,充分体现了科学的物理思维。利用“逐步擦除法”简化电路,可彻底解决高中学生分析稳恒电路等效问题。至于要画所谓之“等效电路”,只需复盘将电路关系逐一画出即可。通过高中物理电路简化多种方法的学习,学生能用其快速解决实际问题。在寻找可“擦除”替代的过程中,实质上锻炼了学生建构模型的意识和能力;也考察了运用科学思维的方法。而在“逐步擦除”过程中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也达到了一种追求创新思维的锻炼。
关键词:核心素养;串并联组合;逐步擦除法;等效电路
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谈到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本文所谈之高中物理中稳恒电路的简化分析技巧,便是基于物理概念和规律等在头脑中的提炼与升华后,从稳恒电路分析的本质属性、内在规律及相互关系的一种认识方式;是综合分析在电路分析问题中的具体运用。巧妙掌握“逐步擦除法”充分能体现学生的某种关键应用能力。
本文所谈之可化为串并联组合的电路简化问题,因为有时电阻及电路元件个数较多,在教学简化电路时,不少同学对该问题甚是困惑。多个电阻、元件形成串并联混联结构分析时,需要将各元件、电阻的串并联关系理清楚。高中学生在分析串并联连接关系时有时候难度甚大。不少教学辅导书中介绍了诸如“电流分支法”、“等势点排列法”等,方法掌握较难。本文另辟蹊径,从技巧性的角度提出“逐步擦除法”简化串并联电路,从串并联电路概述、“擦除”原则、简化示例详细分析方法。该种方法操作简单、分析容易,可彻底解决高中学生分析稳恒电路等效问题。
一、串并联电路简化概述
在高中稳恒电路分析问题中,电阻元件个数较多、连接方式较为复杂时,简化电路便不太直观或者难以厘清。无论电阻元件个数多少,只要最终能简化为串并联组合的连接电路,不妨都可称之为“简单电路”(图1);而最终无法简化为串并联组合的连接电路,相对可称之为“复杂电路”(图2)。
当“简单电路”电阻元件个数增多时,串并联关系随之也较难分辨。“逐步擦除法”就是针对可化为串并联组合的“简单电路”非常有效的技巧方法。
在理清电阻元件的串并联关系之前,一些基本直流电路的简化原则还是必须掌握,如:理想导线任意长;理想电流表可视为短路,理想电压表可视为断路;电容器稳定时可视为断路;电势相等的点可合并;无电流的支路可除去等等。
在基本物理概念、物理基础形成前提之下,“逐步擦除法”是如何操作简化电路呢?如图3可化为串并联组合的“简单电路”,等效电路会简化成如何呢?假设图3中每个电阻、每个灯泡都是1Ω,电流表为理想电表,那外电路总等效电阻为多少?
何为“逐步擦除法”简化?要分析等电势点否?不需要。要电流分支分析?亦不需要。若在课堂,一支粉笔、一个黑板擦,足矣。
二、“逐步擦除法”之“擦除”原则
首先提出两个电阻串并联简化的“擦除法”。大道至简,似乎两个电阻串联或者并联没有什么好简化,然而却是“擦除”之依据。
(一)两个电阻串联之“擦除”原则一
若两个电阻R1、R2是串联关系,两电阻可等效为一个电阻R,等效阻值R为两者串联值R1+R2。所以两电阻串联时,可实施这样的“擦除”。把其中一个电阻用导线替代,另一个电阻写成“电阻和”值(图4)。
(图4)
(二)两个电阻并联之“擦除”原则二
若两个电阻R1、R2是并联关系,两电阻可等效为一个电阻R,等效阻值R为两者并联值。所以两电阻并联时,可实施这样的“擦除”。把其中任选一个电阻直接“擦除”,另一个电阻写成“两电阻并联”等效值(图5)。
实质上,上面两个“原则”,遵循的思想是物理学中的“等效替代”;在“擦除”的过程中,其实就把电路进行了简化。因此,无论是对电路中的局部两个串联电阻实施“擦除”,还是对两个并联电阻实施“擦除”,都逐步地找到了等效的电路连接关系。因而,特别是发现两个电阻是并联关系,那简化电路就容易了。也就是说,使用“逐步擦除法”简化,只要能发现两个电阻是并联关系就足够了。
三、“逐步擦除法”详解
例1:以下图(即图3)电路简化为例,设每个电阻、每个灯泡都是1Ω,电流表为理想电表,图中电源外电路总等效电阻为多少?
在上图中,电源外电路有多个电阻、灯泡串并联组合,等效电路如何?外电路总等效电阻为多少?高中学生要画出等效电路难度不小。实施“逐步擦除法”找等效电阻步骤如下:
(一)发现R1与L1为并联关系,实施“擦除”原则二
即任意擦除一个,如擦除L1,将R1数值改写为两者“并联值”,如图6。
(二)发现R2与R3为并联关系,实施“擦除”原则二
即任意擦除一个,如擦除R3,将R2数值改写为两者“并联值”,如图7。
(三)上一步后,发现与R4为串联关系,实施“擦除”原则一
即将R4用导线替代(电流表A可视为短路),与上一步R2与R3并联后的0.5Ω进行串联相加,如图8。
(四)经过三次“擦除”简化后,已经可以迅速计算出所有外电阻为1.1Ω
通过上述例子的详解,关键在于能发现局部串联或者局部并联,然后进行“擦除”等效替代,逐步简化。
再看一例分析:
例2:如图,图中每个电阻为1Ω,RAB= Ω。
【解析】本题电路连接复杂,节点众多,使用“逐步擦除法”简化时,发现R2与R3两端为导线直接连接,即并联关系。于是即可展开“擦除”简化。依照“擦除”原则,依次简化如图10(1-4)。
由此,显然最终RAB= 1.2 Ω。
四、“逐步擦除法”简化电路要点
(一)首先是“逐步”,关键是发现局部电阻串联或者并联,特别是发现两个电阻并联,优先实施“擦除”简化
发现稳恒电路中局部两个电阻为并联关系,是“逐步”中的优先一步。这也是要求学生具备最基本的物理概念,关键能力是审图能力。并联要诀是两个电阻两端为“导线公共端”,发现并联关系与电路其他部分并无关系。如图11中,发现R4与R5两端为“导线公共端”即为并联关系,所以优先“擦除”其中一个进行逐步简化。“擦除”其一后,电路关系立即得到彻底简化,并不需要分析电流支路之类的问题。
(二)其次是果断“擦除”,任意选择局部并联电阻中之一实施“擦除”,从而实现整体电路简化
当发现电路中局部连接关系而实施“擦除”时,可以任意选择其一电阻进行“擦除”替代,以下一步更简洁为原则,而且“擦除”后不影响其他电路的结构,保持其他部分的“原本性”即可。如图12所示电路中,将R2与R5按串联“擦除”原则简化后,与R7为并联,则擦除R2与R5后,保持其他电路部分的“原本性”,剩余关系也一目了然。
(三)再次是理清串并联关系后“学会复盘”作出等效电路
在“逐步擦除”简化过程中,实际上记录了每个电阻的连接关系。完成全部简化后,重新“复盘”作出等效电路即可,而无需理会原来电路的复杂性,也没有诸如“等电势点法”。如图13“复盘”等效电路。
总之,“逐步擦除法”实际为“等效替代”的物理思维。在技巧性使用这种方法时,充分体现了科学的物理思维。利用“逐步擦除法”简化电路,可彻底解决高中学生分析稳恒电路等效问题。至于要画所谓之“等效电路”,只需复盘将电路关系逐一画出即可。通过高中物理电路简化多种方法的学习,学生能用其快速解决实际问题。在寻找可“擦除”替代的过程中,实质上锻炼了学生建构模型的意识和能力;也考察了运用科学思维的方法。而在“逐步擦除”过程中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也达到了一种追求创新思维的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