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怎样进行有效的家庭教育
【作者】 张雅萌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武当山特区杨家畈小学)
【正文】摘 要:一个孩子的成长需要各方面的教育,最主要来自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的影响。特别在幼童年阶段,家庭的教育是最为重要的,学校的教育重在引导,教知识,教行为规范,但是很大部分在学校表现出色的孩子一般都会有个健康,父母三观正确,而且有正面影响力的家庭。
关键词:幸福感;家庭教育;正确的爱;正面影响;陪伴
进入教师行业十年间见到了很多学生以及了解到他们的家庭情况,领悟了很多道理。所以现在对家庭教育方面也有了不少心得体会。下面谈谈我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的一些看法:
一、家长要会正确的表达爱
我的孩子在三岁前,我会经常亲吻他们,拥抱他们,然后告诉他们,妈妈很爱他们,因为母亲的爱是最能让孩子们感到满足的,所以我的两个孩子会说的第一个句子都是:妈妈我爱你!
爱是生活的基础,一个内心充满爱的孩子才能有幸福感,而有幸福感的孩子在生活中才能有动力去做任何事情。所以我的两个孩子基本每天都笑容满面,而且知道感恩,因为他们知道妈妈这么爱他们,他们应该表现好一点让妈妈也开心。爱是相互的,你让孩子知道你的爱,他们潜意识里也会回馈你同等的爱。
二、增加与孩子相处的时间
毫不夸张的说,我的两个孩子都是我一手带大的,很多朋友跟我说,你看看别人天天多自由,你不是没这个条件,又不是没有老人帮忙带孩子,犯得着一天到晚陪着他们吗?是的,我的确牺牲了很多个人的时间,但是我认为孩子的陪伴非常重要,特别是幼儿阶段,一辈子孩子能每天呆在你身边的时间就那么几年,然后就是求学,成人后有自己的生活,我们为什么不能在小时候多陪伴他们呢?陪着玩、陪着学习,陪着做任何事情。而且孩子陪伴久了就会比较听话。
当然,陪伴不仅仅是花时间跟孩子在一起,很多家长由于奔波生活,的确不能长时间的陪伴,但是精神上你得让孩子知道你永远在关注着他,爱着他,可能陪伴的时间少,但是一旦有时间,就应该有效的陪伴。
三、家庭氛围要和谐
我曾经所带的一个班有个小姑娘叫段琳君,在校表现非常糟糕,不愿意写作业,当我问她为什么不写作业时,她会找各种理由来解释,可以算的上“软硬不吃”。实在让我头疼不已。后来我发现家长群里她的家长进的最多,可是为什么没有人管学习呢,我很疑惑,私下跟她妈妈沟通,她妈妈告诉我,她和孩子爸爸离婚后,孩子一直是爷爷奶奶带,妈妈在武汉工作,爸爸对孩子的要求就是身体健康,女孩子不需要读很多书,混着吧。爷爷奶奶因为没有什么文化也不能培养孩子好的学习习惯,而且孩子进入青春期,心思比较敏感,只要是老师跟爷爷奶奶反映她的在校问题,回家就说很多难听的话刺激孩子,导致孩子现在性格比较沉默寡言。在没有转入我们学校前的一个学期,她妈妈已经发现孩子学习习惯和性格上的问题了,就把孩子领回姥姥姥爷家,因为舅舅可以辅导孩子学习,可是才一个多月,奶奶就哭着闹着指责孩子妈妈说她辛辛苦苦把孩子养大了,妈妈却要来抢走孩子,然后又把孩子又拉扯回家了。回到家后还是老样子,也不关注孩子。
她的妈妈在电话中都快哭了,一再跟我说希望老师们不要放弃孩子,并把孩子奶奶的手机号告诉我,央求我能帮助她跟孩子奶奶说明她并不是抢孩子,而是不愿让孩子荒废了。希望让我建议孩子能由有能力辅导的舅舅监管。
了解情况后,我才真正理解这个女孩,她其实也是个可怜的孩子,处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怎么会有好的学习习惯呢?于是我又跟孩子奶奶沟通,聊了很多次。后来孩子的作业也明显有了很大的转变。这个时候我又找孩子谈话,告诉她:家人们其实都很爱你,只是教育的方式不同,可能方式并不是你所接受或者喜欢的对吗?爸爸妈妈虽然爱你,可是也很辛苦,有自己的生活,并不能时刻把注意力放在你身上,所以你必须靠自己努力,去改善现在的境遇。在课堂上我也时不时的点她回答问题,找小老师帮助她解决学习上的一些问题,慢慢的,我发现这个孩子是有所改变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上已经有明显的好转了。
四、家长应该尊重孩子,学习和孩子沟通
有效的沟通是解决亲子冲突中最重要的途径,父母需要耐心的听孩子的声音,不要一味的遇到问题就大声的斥责孩子,不给孩子解释的机会,慢慢的孩子就会叛逆,内向,甚至心理出现问题,遇事不想跟家长沟通。
五、学会适当放手,给孩子足够的空间,注重道德品质的培养
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应该是学霸,所以家长不要一味的盯着成绩,学习固然重要,但是有一个健全,健康的性格,有责任心,能吃苦耐劳,有好品德的孩子才是社会需要的人才。多鼓励,学会放手,你不大胆的放手让他们去做,怎么知道干的好干不好,有时候也是需要从一次一次失败中总结经验,才能自我反省,自我修正的。
不要过多关注孩子的隐私,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小秘密,风筝线只有松紧自如,顺势而飞才能飞向更远的地方。
六、以身作则,自我提高才能给孩子正确引导
其实当父母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修炼,自我提升的过程。有些家长,觉得孩子欺负别人的孩子就是不吃亏,厉害。有的孩子进超市偷拿小糖果,出来还被家长表扬真灵光。等等等等的事殊不知这样是在害孩子。孩子就像一面镜子,能够照出父母的表现,如果你是个爱占小便宜的父母,你的孩子也会斤斤计较;你是个不求上进的家长,你的孩子也会懒散;你是个爱随地丢垃圾吐痰的父母,你的孩子也不会干净到哪去;你是一个彬彬有礼的家长,你的孩子也会谦和有度,你是一个三观正确的父母,你的孩子也不会差到哪去。你的眼界,你的世界观都会影响孩子对各种环境的态度。所以为了给孩子正确的表率,我们做家长的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举止言行,争取不把社会上的负面情绪和负面思想带到家庭教育中。
孩子成长的路上,陪伴最长久的是父母,父母对孩子性格、品德各方面的养成都起着很关键的作用,孩子的观念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自己的父母和家庭氛围。所以我们做父母的的应该多给予孩子正确的爱,给他们足够的幸福感,给他们正面的影响,多陪伴他们,引导他们身心健康发展才是为人父母正确的意义。
关键词:幸福感;家庭教育;正确的爱;正面影响;陪伴
进入教师行业十年间见到了很多学生以及了解到他们的家庭情况,领悟了很多道理。所以现在对家庭教育方面也有了不少心得体会。下面谈谈我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的一些看法:
一、家长要会正确的表达爱
我的孩子在三岁前,我会经常亲吻他们,拥抱他们,然后告诉他们,妈妈很爱他们,因为母亲的爱是最能让孩子们感到满足的,所以我的两个孩子会说的第一个句子都是:妈妈我爱你!
爱是生活的基础,一个内心充满爱的孩子才能有幸福感,而有幸福感的孩子在生活中才能有动力去做任何事情。所以我的两个孩子基本每天都笑容满面,而且知道感恩,因为他们知道妈妈这么爱他们,他们应该表现好一点让妈妈也开心。爱是相互的,你让孩子知道你的爱,他们潜意识里也会回馈你同等的爱。
二、增加与孩子相处的时间
毫不夸张的说,我的两个孩子都是我一手带大的,很多朋友跟我说,你看看别人天天多自由,你不是没这个条件,又不是没有老人帮忙带孩子,犯得着一天到晚陪着他们吗?是的,我的确牺牲了很多个人的时间,但是我认为孩子的陪伴非常重要,特别是幼儿阶段,一辈子孩子能每天呆在你身边的时间就那么几年,然后就是求学,成人后有自己的生活,我们为什么不能在小时候多陪伴他们呢?陪着玩、陪着学习,陪着做任何事情。而且孩子陪伴久了就会比较听话。
当然,陪伴不仅仅是花时间跟孩子在一起,很多家长由于奔波生活,的确不能长时间的陪伴,但是精神上你得让孩子知道你永远在关注着他,爱着他,可能陪伴的时间少,但是一旦有时间,就应该有效的陪伴。
三、家庭氛围要和谐
我曾经所带的一个班有个小姑娘叫段琳君,在校表现非常糟糕,不愿意写作业,当我问她为什么不写作业时,她会找各种理由来解释,可以算的上“软硬不吃”。实在让我头疼不已。后来我发现家长群里她的家长进的最多,可是为什么没有人管学习呢,我很疑惑,私下跟她妈妈沟通,她妈妈告诉我,她和孩子爸爸离婚后,孩子一直是爷爷奶奶带,妈妈在武汉工作,爸爸对孩子的要求就是身体健康,女孩子不需要读很多书,混着吧。爷爷奶奶因为没有什么文化也不能培养孩子好的学习习惯,而且孩子进入青春期,心思比较敏感,只要是老师跟爷爷奶奶反映她的在校问题,回家就说很多难听的话刺激孩子,导致孩子现在性格比较沉默寡言。在没有转入我们学校前的一个学期,她妈妈已经发现孩子学习习惯和性格上的问题了,就把孩子领回姥姥姥爷家,因为舅舅可以辅导孩子学习,可是才一个多月,奶奶就哭着闹着指责孩子妈妈说她辛辛苦苦把孩子养大了,妈妈却要来抢走孩子,然后又把孩子又拉扯回家了。回到家后还是老样子,也不关注孩子。
她的妈妈在电话中都快哭了,一再跟我说希望老师们不要放弃孩子,并把孩子奶奶的手机号告诉我,央求我能帮助她跟孩子奶奶说明她并不是抢孩子,而是不愿让孩子荒废了。希望让我建议孩子能由有能力辅导的舅舅监管。
了解情况后,我才真正理解这个女孩,她其实也是个可怜的孩子,处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怎么会有好的学习习惯呢?于是我又跟孩子奶奶沟通,聊了很多次。后来孩子的作业也明显有了很大的转变。这个时候我又找孩子谈话,告诉她:家人们其实都很爱你,只是教育的方式不同,可能方式并不是你所接受或者喜欢的对吗?爸爸妈妈虽然爱你,可是也很辛苦,有自己的生活,并不能时刻把注意力放在你身上,所以你必须靠自己努力,去改善现在的境遇。在课堂上我也时不时的点她回答问题,找小老师帮助她解决学习上的一些问题,慢慢的,我发现这个孩子是有所改变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上已经有明显的好转了。
四、家长应该尊重孩子,学习和孩子沟通
有效的沟通是解决亲子冲突中最重要的途径,父母需要耐心的听孩子的声音,不要一味的遇到问题就大声的斥责孩子,不给孩子解释的机会,慢慢的孩子就会叛逆,内向,甚至心理出现问题,遇事不想跟家长沟通。
五、学会适当放手,给孩子足够的空间,注重道德品质的培养
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应该是学霸,所以家长不要一味的盯着成绩,学习固然重要,但是有一个健全,健康的性格,有责任心,能吃苦耐劳,有好品德的孩子才是社会需要的人才。多鼓励,学会放手,你不大胆的放手让他们去做,怎么知道干的好干不好,有时候也是需要从一次一次失败中总结经验,才能自我反省,自我修正的。
不要过多关注孩子的隐私,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小秘密,风筝线只有松紧自如,顺势而飞才能飞向更远的地方。
六、以身作则,自我提高才能给孩子正确引导
其实当父母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修炼,自我提升的过程。有些家长,觉得孩子欺负别人的孩子就是不吃亏,厉害。有的孩子进超市偷拿小糖果,出来还被家长表扬真灵光。等等等等的事殊不知这样是在害孩子。孩子就像一面镜子,能够照出父母的表现,如果你是个爱占小便宜的父母,你的孩子也会斤斤计较;你是个不求上进的家长,你的孩子也会懒散;你是个爱随地丢垃圾吐痰的父母,你的孩子也不会干净到哪去;你是一个彬彬有礼的家长,你的孩子也会谦和有度,你是一个三观正确的父母,你的孩子也不会差到哪去。你的眼界,你的世界观都会影响孩子对各种环境的态度。所以为了给孩子正确的表率,我们做家长的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举止言行,争取不把社会上的负面情绪和负面思想带到家庭教育中。
孩子成长的路上,陪伴最长久的是父母,父母对孩子性格、品德各方面的养成都起着很关键的作用,孩子的观念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自己的父母和家庭氛围。所以我们做父母的的应该多给予孩子正确的爱,给他们足够的幸福感,给他们正面的影响,多陪伴他们,引导他们身心健康发展才是为人父母正确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