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班级管理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策略

【作者】 张 璐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文锦学校)


【正文】摘 要: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小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都有着深刻的影响作用。本文以小学班主任为研究对象,简要地阐述了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主要问题,分别从民主管理、形象塑造、沟通艺术、管理手段这四个方面入手,对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具体方法进行了深入地分析与探讨。希望能够在文中为管理小学班级事务的班主任们提供相关的实践参考。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学生;和谐关系;构建
  小学是学生离开父母、开始集体生活的初步阶段。班主任是小学生群体和小学班级事务的直接管理者,对小学生的言谈举止、心理状态和思想观念等都有着一定的影响。如何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构建起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所有小学班主任都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1、小学班主任管理班级时存在的问题  
  由于小学班主任的薪资待遇和一般的科任教师一样,却需要花费比其他教师更多的心血在班级事务的管理上,一些班主任身心疲惫却没有什么实效性的成果;一些班主任工作懈怠,任由学生自由发展。大部分的小学班主任都对自身所在岗位的认知较低,没有意识或是没有精力将心思灌注在师生和谐关系的构建工作上。有的班主任即便已经有了建设师生关系的思想意识,却没有与之相对应的有效措施,既不能控制住自身的负面情绪,也管束不了学生的违规行为,往往费尽心力也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2、班主任管理班级时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具体方法 
  2.1 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平等关系  
  在教师与学生之间构建出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实现师生和谐相处的基本前提和先决条件。新课标改革的教育大环境推动了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进程,也明确提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占主体地位”的教学理念。教师不再是教学课堂上的领导者,而是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引导者与辅助者。在班级范围内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不仅能够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和谐相处,还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促进师生双方的共同进步。在以往的小学教育中,与班级管理相关的大小事务都由班主任一人决定或是由教师群体讨论决定,缺乏学生的民主意见。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的时候,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和个体自尊心,灵活运用平等民主的管理方式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学生群体实施科学合理的多元化管理。这就要求班主任想方设法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班级的管理工作中,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体人物。 
  2.2 班主任应该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  
  班主任正面形象的塑造,在构建师生关系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积极作用。小学生正处于蒙昧不明的启智阶段,会在无意识中模仿身边成年人的行为举止。而学生接触最多的成年人除了自己的父母以外,就是管理班级事务的班主任。根据众多的调查报告显示,小学生都会下意识地模仿班主任的言谈举止。所以,班主任必须随时随地都以律己及人的思想观念约束自身的言行。不管是生活中的待人处事,还是工作上的班级管理,都要尽量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和状态,以正面的健康形象示人,为学生们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例如,班主任在要求学生不能在走廊上嬉戏打闹、不能在教室里高声喧哗的同时,就应该注意自己在学校里的行为举止。不在学校范围内抽烟喝酒,看到学生的违规现象不大声呵斥,不在工作时间与其他教师嬉笑,不在学生面前展现任何负面情绪等。另外,班主任还应该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将一些优良的行为习惯教授给学生。 
  2.3 与学生进行沟通时讲究沟通艺术  
  教师和学生的众多关系中,最主要的是教与学的师生关系,最难把控的则是私下交流的朋友关系。如果班主任过于放低姿态,就难以在学生群体中树立威信。个别学生会在教学课堂上肆无忌惮地妨碍教学。如果班主任居高临下,又无法有效地和学生打成一片,深入了解到学生真实的心理需求。这时候,班主任就要讲求沟通的艺术性。师生间单独交流时,教师的语气会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心态。所以,班主任应该尽量使用亲和的语气,以一种长兄或长姐的姿态和学生展开话题。始终站在讲台上的教师,在学生心中有着一定的距离感。所以班主任还要深入基层,主动参与学生的集体性活动,和学生一起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以此消除师生之间的疏远感。例如,当某个学生犯了纪律性的错误,班主任要对其进行单独教育时,不能直接将学生叫进办公室里训斥一顿。而应该利用“帮老师整理文件”之类的理由将学生叫到一边,从一些普通的话题切入。在明确指出学生的错误之后,可以观察学生的现场反应,有针对性地加深交流。如果学生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且悔过态度良好。班主任就应该耐心安慰学生,旁敲侧击地询问出犯错的原因。如果学生的态度非常随便,没有对自己的错误形成正确的认识,班主任就应该以长辈的身份给以劝诫。但同时也要斟酌字句,在保证语言亲和力的前提下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犯错的严重性。  
  2.4 改进和创新班级管理的主要手段  
  小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与控制能力都相对较弱。班主任的管理手段必须宽严并济、有奖有罚,在班级内建立奖惩有度的纪律制度。系统化的管理规范可以让学生自觉树立遵纪守法的纪律意识,对于班级管理和学生的自我管理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与影响。例如,班主任可以定期开展班级内的总结大会,让学生对在校期间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结合其它科任教师给出的学习评价,班主任就能得到需要奖惩的主要名单。对在校期间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表扬和奖励,对表现恶劣的学生做出警告并略施小惩。这样的奖励和惩罚,有利于在学生群体中建立正确的是非观,既可以更好地营造班级内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又能优化升级班级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让小学生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进行学习活动,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思想品德都有积极正面的教育意义。班主任在管理班级事务的时候,应该综合考虑到学生的立场与意愿,尊重学生,以学生为本。只有这样,才能培养起学生的集体意识,帮助学生形成宽厚待人、友善处事的思想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