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小学生数学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

【作者】 陈光辉

【机构】 (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沙梨乡开冲村小学)


【正文】摘 要:本文从重视“解决问题”知识的教学,注重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谈起,要求教师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带着数学知识走进生活。此外教师还精心设计课堂练习,适时运用数量关系来解决实际问题,最后要求教师重视解题策略的训练。
  关键词:小学数学;知识运用;能力培养;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数学教学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加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学用结合,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重视培养“解决问题”知识的教学
  旧版小学数学教材的“应用题”都是集中在某一个单元教材编写意图一目了然。新教材中的“解决实际问题”分散在各个单元之中,可能会让教师对新教材中各个单元中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地位认识不到位。所以教师要认真审视教材,最好通观各个年级的全册教材,能够梳理出每册教材中要让学生解决什么问题,掌握解决哪些问题的策略,提高哪些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解决实际问题”方面的教学目标能做到心中有数,再去对学生进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了。
  二、创设熟悉的生活情景
  数学源于生活。现行的教材特别注重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对于每一个知识点的编排,都以生活情景作为学习背景,但是,有些生活情景不是每个地方都存在,而且不同的学生其生活背景也有差异。所以,我们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要根据实际情况,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体验数学,激发学习数学的求知欲望。
  三、让学生带着数学知识走进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教学新知识后,教师怎样让学生学以致用?按照以往老师的一般做法,只是简单的让学生做一些课本上的习题,我觉得这样的做法对学生来说还只是“书中得来终觉浅”。作为一个优秀的数学老师,在教学中,将一些生活问题数学化,从而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在教学圆的周长后,我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我们要测量一棵大树的直径,需要将树砍倒吗?然后引导学生以身边的物体和校园中的大树为对象,让学生通过测量、思考、讨论交流,从而推导出求物体的直径和半径的方法,即d=c÷π和r=c÷π÷2 。又如,为了建立比例尺的概念,让学生亲自丈量学校的操场和教室,再让他们按照一定的比例尺画出平面图。这样,学生不仅加深了对比例尺概念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学生成了获取“比例尺”知识的参与者,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再如,让学生帮助父母测算装修住房平铺地板砖的费用。首先让学生测量、计算房间的面积。了解各种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再了解市面上地板砖的种类。比如有正方形、正六边形等。可以一起探讨什么类型的地板砖可以无空隙镶嵌,如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可以平铺,那么正五边形、正八边形能平铺吗?至于地板砖的花色品种选择后拼成的图案又得出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图形等。然后通过了解地板砖的单价、地板砖的数量、安装地板砖的工钱如何支付等最后测算出需要的总费用。通过让学生主动从数学的角度测算平铺地板砖所需费用,使学生切实了解数学在实际生活中无处不在,能够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对学生所学的很多知识,老师要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得到运用。通过动手实践,并在实践中体验成功,激发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精心设计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仍是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主阵地,例如,小学低年级经常在教学中用到分苹果,比身高、体重,比大小、多少等问题,学生要准确地说出结果,就必须带着数学问题去联系生活,甚至在生活实践中自觉地运用数学,精心设计练习,创造课外的精彩“学以致用”明确地说明了我们教学的根本目的,因此数学练习必须架设起“学”与“用”之间的桥梁,把练习生活化。设计练习题要注意三个问题:(一)突出练习题的趣味性。我常设计“摘苹果”、“闯关游戏”、“啄木鸟医树”等活动,让学生在“娱乐性”的氛围中做题,学习兴趣浓厚,效果也很好。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意识是一种探索意识,是创造的起点。有了问题,才会思考和探索;有了探索才会有创新,才会有发展。因此作为教师在设计课后习题时要把握题目的脉搏,设计出一个好的问题。让原本单调的习题变得有滋有味,让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二)突出练习题的应用性。在实际生活中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才是学习数学的意义。因此,我总是将一些现实的题材改编成有意义的习题,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由此可见,练习要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在“数学课堂”与“生活数学”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既使学生从小就关心社会生活,又体现了数学学习的现实性。(三)练习题设计要有多样性,让学生从内心深处真(下转第96页)(上接第97页)正喜欢上学数学。
  五、适时运用数量关系来解决实际问题
  在旧教材中很多的数量关系式子都标在教材的醒目的位置,为了考试许多教师让学生机械记忆,针对这些弊端,新教材中不在出现抽像的数量关系式子,但是这并不等于说不要数量关系式。例如常见的路程,速度和时间之间的关系;还有数量,单价与总价之间的关系等等,虽然不提倡死记硬背,但也并不是一刀切,数学有时还是需要点死记硬背的。由此可见,我们应该让学生深层次理解和把握具体问题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并使其内化,从而有效建立数学模型,切实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重视解题策略的训练
  在小学数学新教材中,中、高年级每册书中都有一个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内容,这是新教材编写的一个特色。这样的安排有利于老师在学生的不同心理成长阶段教会学生适应学生心理阶段性特点的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这样循序渐进,最终让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多种有效策略和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加强解决问题的策略的训练,让学生充分掌握各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总之,数学教学要结合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来启发诱导学生,要引导学生积极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多找机会让学生亲历知识发生的过程,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数学,在学数学中学会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不再觉得数学是脱离实际、枯燥无味的,以使学生真正能学用结合,不断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务实.重视知识整理 促进能力提升——培养小学生整理数学知识能力的有效方法[J].新课程,2021(05):86.
  [2]蔡太洋.小学生数学知识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策略[J].科普童话,2018(48):40.
  [3]辛全欣.浅论小学生数学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J].中华少年,2018(32):28.
  [4]郭丽君.浅谈小学生数学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J].小学生(中旬刊),2018(03):49.
  [5]金凌霖.培养小学生计算能力,打开数学知识大门[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7(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