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要素组合法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应用

【作者】 王绍静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东风23小学)


【正文】摘 要:把听、看、讲、想、做和动、静7个要素组合起来的教学方式,叫做要素组合法,它是孟照彬教授创立的教学方法。要素组合法的特征有两个,一是要求听、看、讲、想、做、动、静七个要素轮换使用,不能单独使用其中一个要素;二是课堂上各个主体要产生互动,也就是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都要互动,通过互动提高学习的效率。课堂教学过程中,七个要素的排列组合可谓千变万化、丰富多彩,不知不觉中完成了学习强化次数和课堂调控,使学生没有时间分心走神,也不可能分心走神,从而大大提高学习积极性,避免了教学活动中的强化疲劳。
  关键词:动静结合;要素轮换
  相对于其他学科,数学是比较枯燥沉闷的,它对学生的吸引力貌似不是很强大。数学又是一门很严谨的学科,一环紧扣一环,疏漏了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学习的链条就会被打断。因此,要想给学生学好数学,必须在提高学生的关注度方面下功夫,课堂上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到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上来。要想吸引住学生,单看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是不够的,因为我们不能保证每一个教学内容都充满趣味性。研究表明,课堂上单独的听、看,很难把学生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到学习上,只有听、看、讲、想、做交替轮换使用,才能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关注度。另外,课堂上长期处于静态或者动态都不好,应该动、静反复转换,才能防止学生分心走神。那么,小学数学教学如何运用要素组合法呢?下面我们以人教版小学数学课本第八册《垂直》为例来分析研究。   
  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有两个:1.初步认识垂线;2.会用三角尺画垂线。教学过程可以分为“导入—理解概念—画垂线—强化拓展”四个环节。“导入”环节,教师用谈话导入,用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例子激起学生学习垂直的兴趣。这个环节的学生处于“听”的状态。“理解概念”环节,可以分为七个步骤。第一步,教师先给学生摆小棒,学生用两根小棒摆出的花样越多越好。第二步,学生摆小棒之后,教师提问:“摆出的这些图形可以怎样分类?分成几类?为什么?”提问是启发性的,在教师的启发之下,学生先是个人单独分类。个人分类之后全班学生以四人为一组讨论,讨论之后各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发言,汇报本组的学习成果。第三步,教师提问:“在这几种相交里,哪一种比较特殊?为什么?”然后,学生同桌之间交流,确定哪一种相交比较特殊。第四步,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垂直”的概念,一步步把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确定下来,使学生准确理解、掌握什么叫“垂直”。第五步,教师提问:“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垂直,主要看什么?”学生接受学习任务之后分小组讨论、总结,明确答案。第六步,学生动手,用正方形纸折出互相垂直的折痕,然后以四人为一组互相检测,明确垂直的必备条件。第七步,让学生以生活为例,找出生活中互相垂直的线。能找到的例子越多越好,然后师生一起拿出几个例子检测,看看找到的是不是属于垂直的例子。这个环节,听、看、讲、想、做和动、静7个要素都已经呈现,其中摆小棒和用正方形纸折出互相垂直的折痕是典型的“动”,教师提问学生思考的时段是典型的“静”。“画垂线”环节,可以分为五个步骤完成。第一步,布置学生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可以先给学生个人自己画,然后在全班面前展示,由同学点评。学生点评之后,老师引导学生把画法归纳出来。第二步,教师引导学生过直线上(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先是安排学生个人自己画,然后同桌交流,分析画得是否正确。最后以四人为一组交流讨论,讨论结束后各组派出代表发言,把本组的心得体会和经验教训告诉大家,与大家共享。第三步,教师点名叫2到3名学生上台演示,其他学生在台下认真观察。第四步,教师和学生一起归纳过直线上(外)一点画已知直线垂线的画法,力求总结得准确,语言简洁。第五步,教师布置学生做学习卡上的相应练习,然后同桌互相检测。这个环节,想、做、看、讲、听轮替出现,其中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2到3人上台演示是典型的“动”,学生思考问题、大多数学生观察上台演示的同学等时段是典型的“静”。“强化拓展”环节,可以分为两个步骤完成。第一步,安排学生做判断题,考察学生的判断力。第二步,布置一道生活思考题:从小亮家到国道线修一条最近的水泥路,怎么修?你来帮他设计。学生先是个人自己画,然后同桌交流,最后以四人为一组交流讨论,讨论结束后各组派出代表发言。   
  要素组合法虽然只是利用听、看、讲、想、做、动、静七个经常性行为来构建课堂,但是由于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做了专门的而不是随意的排列组合,而它们的排列组合方式有5000多种之多,因此课堂上呈现了千变万化的教学流程状况。由于课堂教学流程是变化无穷的,学生再也不会感到课堂教学的单一沉闷,从而被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深深吸引,再也不会人在教室心在外,注意力全部集中到学习上。
  在课堂教学这个主战场上,要素组合法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听、看、讲、想、做、动、静七个最基本的素质;使学生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避免了因为教学方式过于单一而导致的学习疲劳;学得快、学得慢、有特色的学生相互促进,不同个性的学生都得到关照,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由于要素组合法是一切课型的基础,它操作简单,简便易行,在城市和农村都有广泛的适用性,因此很快就得以大范围推广。事实证明,要素组合法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聚焦于学习,从而大面积、大幅度提高学生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