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农村学生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
【作者】 梁明荣
【机构】 (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革步乡领好村完小)
【正文】 摘 要:家庭教育是人类一切教育的起点和基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但是在农村,家庭教育仍然得不到重视,家长缺乏家庭教育的能力,同时大部分学校留守学生较多,留守子女的教育问题已成为学校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农村学生;家庭教育现状;解决方法
家庭教育是人类一切教育的起点和基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但是在农村,家庭教育仍然得不到重视,家长缺乏家庭教育的能力,同时大部分学校留守学生较多,留守子女的教育问题已成为学校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由于学生父母受教育水平低、家庭经济水平低导致家长教育方式简单粗暴、教育观念落后,同时学校留守子女较多,家长对学生放任自流,不闻不问的情况大有人在,这些都成为农村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不利因素。作为农村教育工作者,了解农村家庭教育现状及其对学生的影响,采取相应的对策,对改善家庭教育,提高学校教育质量是非常重要的。俗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现阶段的农村家庭教育不乏存在以下三个现状:
一、“留守儿童”多,家庭教育缺失,管理难度大
我校“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外出打工或做生意较多,而把孩子留给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管带的现象非常普遍,农村家庭隔代教育的现象比较严重。长辈们的晚年生活都以孩子为“重心”、“中心”、“轴心”,这种隔代教育存在着许多弊端:过去家庭条件差,当时的父母极少宠爱孩子,现在祖父母把那一份宠爱加倍地给予了第三代,造成了溺爱。有些祖父母在带孙子孙女时担心出差错,所以对孩子百依百顺。同时,祖父母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在农村很少接触新事物,影响了对孩子的教育。隔代教育对孩子个性发展有许多负面影响:过分的溺爱和迁就使孩子产生“自我中心”意识,遏制了孩子的独立能力和自信心的发展,影响孩子个性和优秀品质的形成。
二、代管家长文化低,教育观念陈旧,教育方法落后
文化水平低,教育观念滞后是造成农村家庭教育同学校教育脱节的根本原因。在家庭教育中,没有意识到教育具有隐性,想不到自己的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父母在日常的生活中不注意言行,行动鲁莽,语言粗俗,在孩子面前没有表现出家长的风范,受父母影响,孩子慢慢也滋长了一些不良的想法并体现于言行举止上。家庭教育观念落后是最大的落后,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在农村家长的大脑中根深蒂固,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绝对权威,家长主义、命令主义等落后陈旧的思想观念,严重束缚了家长的教育思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可怜天下父母心”,天下没有不疼爱子女、不期待子女成才的父母,祖祖辈辈生活在农村的家庭更是将一切的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期待他们能跳出“农门”,光耀祖宗。他们是想让孩子学好,但没有具体的行动,平时对孩子的学习情况很少过问,任其自然。农村家长素质低、习惯差,家庭缺乏文化教育氛围,对孩子成长负面影响很大。家长在农闲时沉湎于搓麻将、打扑克、喝酒,很少看书读报。农民的住房及经济条件提高很快,但对精神文明投入太少,有的是一片空白。因此,孩子的作业经常没完成,孩子也容易犯错,一旦孩子犯错,家长则严加管教,轻则痛斥一顿,重则狠打一顿。家长对子女的关爱、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可以理解,可他们对子女的爱、期望、教育与新时代格格不入。
三、家长与孩子、学校缺乏交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同步
农村家长缺乏与孩子的交流,缺少对孩子正确的思想教育。同时,农村家长与教师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有相当一部分家长不能配合教师对孩子进行教育。父母与孩子心灵的沟通是实施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基础。许多家长认为,他们的任务就是提供孩子吃穿,学习教育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在农村,许多家长认为把子女送进了学校就等于送进了“保险箱”,教育属于学校的事,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部推给了学校,培养和教育孩子属于学校的应尽之责。家长不主动与学校沟通,将孩子交到学校之后不闻不问。在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教育系统中,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缺乏配合和协调,致使学校教育工作很难取得成效。
只有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协调发展,才能让孩子拥有一个成功的未来。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认为:
1.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教会孩子学“做人”是家庭教育的核心,父母的责任就是帮助孩子在价值观念与人生态度上去实践这一核心准则。留给孩子一些做人最基本的品质,让孩子学会做人,才是最成功的教育。如果你给祖国和人民养育了优秀的儿女,你就在自己身后立下了一座活生生的不朽的丰碑;如果你养育的子女不争气,成了社会的败类,你就留下了可耻的罪行。可见,社会的发展对家庭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一名家长一定要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以文明科学的态度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物质基础和心理基础,积极创建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家庭教育环境。而不应该一意孤行,忽视孩子的能力锻炼和全面发展。家长既要对孩子进行智育培养,又要善于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和能力的培养,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作为家长不要在道德教育上采取灌输的方法,说教的方式,硬把成人的一套道德观念强加给儿童。而是强调启发儿童,“遇事而诲,遇物而教”,使儿童自己发自内心地来接受教育,通过儿童自身积极的思考来达到教育的目的。身教重于言教,父母要以自己乐观、开朗、热情、诚恳,积极进取的心理品德感染子女,以自己思想道德上的楷模作用,业务中的表率作用,尊老爱幼的榜样作用,勤俭的示范作用,引导他们迈好童年、少年、青年的每一步,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另外,要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习惯。劳动有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思想和道德品质。每一位有远见的父母,都应该培养孩子从小学会做合格的家庭成员,这不仅是为了减轻做父母的劳动强度,而且也是为了孩子一生的幸福。实践证明,人的许多优秀品质是在劳动中形成的。劳动能培养孩子自立、自理、自强的独立生活能力和进取精神。劳动可以培养孩子自己动手创造整洁的学习生活环境,使他们明白劳动是创造美好生活的源泉,有助于孩子的心灵美。总之,劳动是孩子学会生活,形成健康的人格的重要保证。
2.农村家长应舍得为孩子花心思,及时沟通,建立平等关系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也是孩子最信任的朋友。父母应与孩子在相互尊重、理解和真诚的基础上,进行思想交流,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状况和思想动向。对交流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与孩子分析,进行正确的引导和耐心的教育,使孩子能正确自我认识,客观地评价自我,
3.教育一致,言传身教。
家长对孩子必须相互配合,教育一致,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实践证明,家长意见分歧,各搞一套,不仅使教育影响相互抵消,还会促使孩子利用家长的矛盾掩盖自己的缺点和错误,甚至养成优柔寡断的性格,两面讨好的坏作风。这也是一些孩子不能健康成长的重要原因之一,不能不引起家长的重视。另外,家长是孩子模仿的榜样。孩子模仿成年人,首先是模仿家长,包括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一般说家长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孩子的思想也往往就高尚;反之,家长言行不正,心口不一,孩子也必然受到不好的影响。所以,做家长的应随时检点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则,有意识地在学习、道德行为、锻炼身体等方面,给孩子作出良好的榜样。言教身教一致,才能教育好孩子。
4.提高农村家长自身素质。
家长的素质是家庭教育成败的关键,随着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发展,信息传播渠道显然更为开放,传播方式也更为便捷,给家庭教育从内容到方式都提出了一系列新课题,使家长在实施家庭教育中面临着许多新的困惑。不少家长对新知识,新技术相当缺乏认识与了解,以致于在与子女沟通时感到力不从心。因而,作为家长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通过自身的学习,培训和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当今的儿童是孩子的面
4.提高农村家长自身素质。
家长的素质是家庭教育成败的关键,随着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发展,信息传播渠道显然更为开放,传播方式也更为便捷,给家庭教育从内容到方式都提出了一系列新课题,使家长在实施家庭教育中面临着许多新的困惑。不少家长对新知识,新技术相当缺乏认识与了解,以致于在与子女沟通时感到力不从心。因而,作为家长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通过自身的学习,培训和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当今的儿童是孩子的面孔,成年人的脑袋,他们的信息来源非常丰实。假如父母不注意自身学习,语言乏味,头脑中墨水干乏,靠穿高跟鞋维持在孩子面前的高度,不但达不到有的放矢,目标明确的理念,有可能南辕北辙、适得其反。
孩子的家庭教育是一项不可缺失教育,应多下功夫。教育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它的遗憾在于它的不可重复。正确的爱应该是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家庭教育,就像园丁培育花草,既要精心护养,也要剪枝妨害,不能只顾眼前,还要考虑孩子的将来。若教子无方,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可能会得到相反的效果。因此,只要家长多动脑筋,用爱的艺术,恰当的方法,就一定能教育好孩子,使孩子成才。
关键词:农村学生;家庭教育现状;解决方法
家庭教育是人类一切教育的起点和基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但是在农村,家庭教育仍然得不到重视,家长缺乏家庭教育的能力,同时大部分学校留守学生较多,留守子女的教育问题已成为学校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由于学生父母受教育水平低、家庭经济水平低导致家长教育方式简单粗暴、教育观念落后,同时学校留守子女较多,家长对学生放任自流,不闻不问的情况大有人在,这些都成为农村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不利因素。作为农村教育工作者,了解农村家庭教育现状及其对学生的影响,采取相应的对策,对改善家庭教育,提高学校教育质量是非常重要的。俗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现阶段的农村家庭教育不乏存在以下三个现状:
一、“留守儿童”多,家庭教育缺失,管理难度大
我校“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外出打工或做生意较多,而把孩子留给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管带的现象非常普遍,农村家庭隔代教育的现象比较严重。长辈们的晚年生活都以孩子为“重心”、“中心”、“轴心”,这种隔代教育存在着许多弊端:过去家庭条件差,当时的父母极少宠爱孩子,现在祖父母把那一份宠爱加倍地给予了第三代,造成了溺爱。有些祖父母在带孙子孙女时担心出差错,所以对孩子百依百顺。同时,祖父母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在农村很少接触新事物,影响了对孩子的教育。隔代教育对孩子个性发展有许多负面影响:过分的溺爱和迁就使孩子产生“自我中心”意识,遏制了孩子的独立能力和自信心的发展,影响孩子个性和优秀品质的形成。
二、代管家长文化低,教育观念陈旧,教育方法落后
文化水平低,教育观念滞后是造成农村家庭教育同学校教育脱节的根本原因。在家庭教育中,没有意识到教育具有隐性,想不到自己的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父母在日常的生活中不注意言行,行动鲁莽,语言粗俗,在孩子面前没有表现出家长的风范,受父母影响,孩子慢慢也滋长了一些不良的想法并体现于言行举止上。家庭教育观念落后是最大的落后,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在农村家长的大脑中根深蒂固,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绝对权威,家长主义、命令主义等落后陈旧的思想观念,严重束缚了家长的教育思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可怜天下父母心”,天下没有不疼爱子女、不期待子女成才的父母,祖祖辈辈生活在农村的家庭更是将一切的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期待他们能跳出“农门”,光耀祖宗。他们是想让孩子学好,但没有具体的行动,平时对孩子的学习情况很少过问,任其自然。农村家长素质低、习惯差,家庭缺乏文化教育氛围,对孩子成长负面影响很大。家长在农闲时沉湎于搓麻将、打扑克、喝酒,很少看书读报。农民的住房及经济条件提高很快,但对精神文明投入太少,有的是一片空白。因此,孩子的作业经常没完成,孩子也容易犯错,一旦孩子犯错,家长则严加管教,轻则痛斥一顿,重则狠打一顿。家长对子女的关爱、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可以理解,可他们对子女的爱、期望、教育与新时代格格不入。
三、家长与孩子、学校缺乏交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同步
农村家长缺乏与孩子的交流,缺少对孩子正确的思想教育。同时,农村家长与教师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有相当一部分家长不能配合教师对孩子进行教育。父母与孩子心灵的沟通是实施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基础。许多家长认为,他们的任务就是提供孩子吃穿,学习教育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在农村,许多家长认为把子女送进了学校就等于送进了“保险箱”,教育属于学校的事,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部推给了学校,培养和教育孩子属于学校的应尽之责。家长不主动与学校沟通,将孩子交到学校之后不闻不问。在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教育系统中,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缺乏配合和协调,致使学校教育工作很难取得成效。
只有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协调发展,才能让孩子拥有一个成功的未来。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认为:
1.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教会孩子学“做人”是家庭教育的核心,父母的责任就是帮助孩子在价值观念与人生态度上去实践这一核心准则。留给孩子一些做人最基本的品质,让孩子学会做人,才是最成功的教育。如果你给祖国和人民养育了优秀的儿女,你就在自己身后立下了一座活生生的不朽的丰碑;如果你养育的子女不争气,成了社会的败类,你就留下了可耻的罪行。可见,社会的发展对家庭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一名家长一定要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以文明科学的态度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物质基础和心理基础,积极创建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家庭教育环境。而不应该一意孤行,忽视孩子的能力锻炼和全面发展。家长既要对孩子进行智育培养,又要善于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和能力的培养,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作为家长不要在道德教育上采取灌输的方法,说教的方式,硬把成人的一套道德观念强加给儿童。而是强调启发儿童,“遇事而诲,遇物而教”,使儿童自己发自内心地来接受教育,通过儿童自身积极的思考来达到教育的目的。身教重于言教,父母要以自己乐观、开朗、热情、诚恳,积极进取的心理品德感染子女,以自己思想道德上的楷模作用,业务中的表率作用,尊老爱幼的榜样作用,勤俭的示范作用,引导他们迈好童年、少年、青年的每一步,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另外,要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习惯。劳动有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思想和道德品质。每一位有远见的父母,都应该培养孩子从小学会做合格的家庭成员,这不仅是为了减轻做父母的劳动强度,而且也是为了孩子一生的幸福。实践证明,人的许多优秀品质是在劳动中形成的。劳动能培养孩子自立、自理、自强的独立生活能力和进取精神。劳动可以培养孩子自己动手创造整洁的学习生活环境,使他们明白劳动是创造美好生活的源泉,有助于孩子的心灵美。总之,劳动是孩子学会生活,形成健康的人格的重要保证。
2.农村家长应舍得为孩子花心思,及时沟通,建立平等关系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也是孩子最信任的朋友。父母应与孩子在相互尊重、理解和真诚的基础上,进行思想交流,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状况和思想动向。对交流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与孩子分析,进行正确的引导和耐心的教育,使孩子能正确自我认识,客观地评价自我,
3.教育一致,言传身教。
家长对孩子必须相互配合,教育一致,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实践证明,家长意见分歧,各搞一套,不仅使教育影响相互抵消,还会促使孩子利用家长的矛盾掩盖自己的缺点和错误,甚至养成优柔寡断的性格,两面讨好的坏作风。这也是一些孩子不能健康成长的重要原因之一,不能不引起家长的重视。另外,家长是孩子模仿的榜样。孩子模仿成年人,首先是模仿家长,包括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一般说家长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孩子的思想也往往就高尚;反之,家长言行不正,心口不一,孩子也必然受到不好的影响。所以,做家长的应随时检点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则,有意识地在学习、道德行为、锻炼身体等方面,给孩子作出良好的榜样。言教身教一致,才能教育好孩子。
4.提高农村家长自身素质。
家长的素质是家庭教育成败的关键,随着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发展,信息传播渠道显然更为开放,传播方式也更为便捷,给家庭教育从内容到方式都提出了一系列新课题,使家长在实施家庭教育中面临着许多新的困惑。不少家长对新知识,新技术相当缺乏认识与了解,以致于在与子女沟通时感到力不从心。因而,作为家长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通过自身的学习,培训和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当今的儿童是孩子的面
4.提高农村家长自身素质。
家长的素质是家庭教育成败的关键,随着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发展,信息传播渠道显然更为开放,传播方式也更为便捷,给家庭教育从内容到方式都提出了一系列新课题,使家长在实施家庭教育中面临着许多新的困惑。不少家长对新知识,新技术相当缺乏认识与了解,以致于在与子女沟通时感到力不从心。因而,作为家长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通过自身的学习,培训和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当今的儿童是孩子的面孔,成年人的脑袋,他们的信息来源非常丰实。假如父母不注意自身学习,语言乏味,头脑中墨水干乏,靠穿高跟鞋维持在孩子面前的高度,不但达不到有的放矢,目标明确的理念,有可能南辕北辙、适得其反。
孩子的家庭教育是一项不可缺失教育,应多下功夫。教育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它的遗憾在于它的不可重复。正确的爱应该是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家庭教育,就像园丁培育花草,既要精心护养,也要剪枝妨害,不能只顾眼前,还要考虑孩子的将来。若教子无方,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可能会得到相反的效果。因此,只要家长多动脑筋,用爱的艺术,恰当的方法,就一定能教育好孩子,使孩子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