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低段语文中的运用

【作者】 李梅芳

【机构】 (湖北省恩施市崔家坝镇小学)


【正文】摘 要: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已经习惯了幼儿园的游戏教学法。他们进入小学阶段以后,面对复杂枯燥的语文知识讲解,很难集中注意力坚持学习40分钟。游戏教学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语文的热情,也可以强化他们学习语文的效果,同时也适应了新课改对语文学习的要求。
  关键词:游戏教学法;小学低段;语文教学
  一、研究背景
  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但如今的小学生却面临着繁重的课业负担,根本没有时间玩耍:他们每天早早地来到学校,完成一整天的课程以后,放学回家做完作业,还要面对家长给他们安排的各种作业,就连他们的周末时间也被各种各样的特长班填得满满当当的!可以说,现代少年儿童的童年,与上一辈人的童年相比,已经毫无快乐可言!
  二、研究意义
  (一)改变语文教学现状
  小学低段儿童刚刚从幼儿园毕业,他们已经习惯了幼儿园的游戏教学法,对小学语文中传统的讲授法必定会很不适应,也会觉得语文学习枯燥乏味。
  (二)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转变以往的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情。
  (三)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
  低年级儿童抽象思维还在发展之中,他们的形象思维比较发达。
  (四)符合教育的本质
  教育的本质在于不断促进人的社会化。现在的少年儿童在家里大多是被照顾的小公主、小皇帝,他们充满了个性和自我,不懂得照顾别人,更不懂得合作。
  三、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    
  访谈法     
  课堂观察法      
  文献法
  四、游戏教学现状分析
  (一)低年级师生对游戏教学法的态度
  (二)现阶段游戏教学法出现的问题
  通过与几位老师的访谈,我发现了游戏教学法在现阶段低年级语文课堂中出现了以下问题:
  1.游戏形式单一
  通过访谈和调查问卷发现,有一半以上的老师会固定采用“开火车”游戏学习生字,分角色扮演的游戏也采用较多。游戏形式比较单一,在语文课堂上除了识字之外的其他板块中,游戏运用比较少。
  2.游戏中纪律混乱
  笔者通过课堂观察发现,低年级学生在游戏教学中的纪律难以把控。游戏具有竞争性和娱乐性,自制力差而好胜心强的小学低段孩子,在争取游戏主动权的时候,往往把纪律忘在一边,导致课堂上看似热闹,实则乱糟糟的,教学效果也大打折扣。在笔者观察的一节《动物儿歌》课例中,教师让六名学生分别戴着六个小动物的头饰上台表演,当老师拿出头饰的时候,教室里面沸腾了,孩子们纷纷举起手,有的孩子甚至站起来喊到“我来,我来”,老师确定表演人选了之后,其他孩子的面露失望之色,对于接下来的表演也没有认真去看。
  3.游戏教学流于形式,没有与教学目标融合
  笔者发现,有些教师在设置游戏的过程中,往往只是简单套用游戏规则,没有考虑学生具体学情。少数教师设置的课堂游戏与整节课的教学内容关联不大,导致游戏就像一层浮在课堂上的泡沫,没有真正的和课堂融合在一起。笔者观察的一节《怎么都快乐》的课例中,课前导学的时候,教师和同学们玩了一个萝卜蹲的游戏,第一遍玩完以后,学生吵着还要玩,教师于是高兴地说“那我们再来玩一遍”,第二遍游戏玩了之后,学生嚷着还要玩一遍,于是该教师又带着学生们玩了第三遍“萝卜蹲”的游戏。这节课的课堂引入环节,就花了15分钟时间。学生们看似兴趣高涨,实则只是无意义的玩耍,浪费了课堂时间,这样的游戏教学法不仅没有提高学习效率,反而拉低了学习效率。
  要想利用游戏教学提高学习效果,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首先,教师需要深挖教材,准确把握把握教学重难点。其次,教师还要根据学生学情,合理设计能够契合教学重难点的游戏,从而将游戏目标与教学目标合而为一,而不是流于形式。
  五、游戏教学的实施
  (一)游戏教学法分类
  1.情境创设类游戏
  2.角色扮演类游戏
  这一类游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已经被广泛采用,它通常用于故事类课文,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之上,分别扮演故事里的主人公,模仿他们的神态、动作、语言,通过扮演表达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竞技比赛类游戏
  这一类游戏最能体现游戏教学法竞争的特点,它可以用于拼音、字词教学中,学生之间比赛,看谁最先记住拼音和字词;还可以用于诗句抢答、词语积累,让学生比赛,看谁积累的诗句多、反应快,赢的人可以拿到一定的奖励,从而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4.合作比赛类游戏
  这一类游戏不仅考察学生本人的能力,也能培养和考验学生的合作能力,对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游戏教学的实施原则
  1.直观性和可操作性
  2.兼顾趣味性和教育性
  3.多样性和创造性
  4.游戏评价的公平性
  (三)实施步骤
  1.教师进行精心的游戏教学设计
  2.学生准备
  学生准备游戏中要用到的工具及相应的资料。
  3.规则讲解与示范
  教师向学生讲清楚游戏规则及违反规则后受到的相应处罚(此处可以把违反课堂纪律当作违反规则)。
  4.教学实施
  学生明确游戏规则以后可以开始游戏。
  5.评价反馈
  六、结语
  综上所述,游戏教学法既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也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还能提高学习成效,广泛受到师生的欢迎,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运用广泛。
  教师在游戏教学中要坚持一定的原则,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教学重难点精心设置游戏环节,游戏过程中秉持公正公平的原则,及时反馈游戏效果,才能够最终达到游戏教学的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建平.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灵活运用游戏教学法[J].文教资料,2019(7):49-50
  [2]夏元露.小学语文教学中游戏渗透初探[J].读与写,2018,(21)89-90
  [3]吴艳格.谈小学语文游戏教学如何开展[J].学周刊,2018,(17):76-77
  作者简介:李梅芳,女,2012年毕业于湖北民族学院,2015年9月考入湖北省恩施市崔家坝镇小学,工作以来一直担任小学语文教师及班主任工作。人如其名,她就像一朵怒放的“希望之花”,给恩施市的乡村的校园增添几分生机。她用慈母情怀和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让“希望之花”绚烂绽放在平凡的校园。她一路走来,在身后留下了丝丝幽芳。扎根农村山区,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6年中,一直站在教育工作的第一线上,“让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收获”是其事业追求的目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是其自律的信条。一是锐意进取,不断超越。李梅芳老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以来,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教书育人,诲人不倦。时时以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二是认真教学,潜心教研。作为一名教师,李梅芳能不断地刻苦钻研业务,认真研究教材教法,研究新课程标准,注重多方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学习习惯,对工作讲求实效,对学生因材施教。三是,李梅芳老师关爱学生,无私忘我,深受师生家长喜爱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