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帮助小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收获心灵感悟

【作者】 徐 阔

【机构】 (吉林省通化集安市第一小学)


【正文】  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必然会对每一个人产生多种影响,提出新的要求。保持自身良好健康状态,以适应环境变化,完善自我的同时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这是我们最基本的行为准则,同时也应该成为一种人生追求。多年来,我们在不断地关注“健康”,尤其近年来,学生的“健康”问题更是关乎家庭幸福、学校教育和社会发展进步的大事。
  人的心理状态是一个动态过程,每个人在人生的不同时期、不同阶段,都可能遇到心理问题,产生心理障碍。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锻炼心理承受能力。对于学生来说,成长就是一个不断迎接问题和克服问题的过程。而现代社会对学生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给我们施加了更大更重的压力,所以让我们的学生正确面对“不期而遇”的心理问题,给予他们真诚的支持和科学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尽快地走出心理阴影,克服心理障碍,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学习和成长。
  一、消除自我封闭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个别学生不爱与人沟通,没有朋友,上课也不爱回答问题,在家中很少与父母交谈,家长询问学校情况,他们往往显得不耐烦或只作简单的回答,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趋势更加明显。
  怎样克服自我封闭的心理呢?
  尊重、信任他人。生活在人类社会中,必须与人进行交往,如果你对人际交往表现得冷淡,这说明你对人的信任感和孩子般天真的直觉已被自我封闭毁灭了,因而要舒缓紧张的学习压力,努力去寻找生活乐趣,如主动与人打招呼,和同学一起互动等,使自己不至于走向自闭的深渊。
  学会说“真有趣”。生活中你常常会发现,在大人眼里一点都不值得笑或一点都不觉得有趣的事,在孩子们眼里却那么有趣可笑。正因为如此,孩子的烦恼才不会久留心中,总是过眼烟云。如果我们总是对什么都觉得“真有趣”,那么生活中就会常常充满欢声笑语。
  顺其自然地生活。我们习惯做什么事情都要事先有计划,有目的,觉得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但现实生活并不能完全刻板行事,不能为了一件事没按计划进行、没达目的就烦恼。如果你对每件事都精心策划,就不知不觉地把自己的感情封闭起来。要重视生活中偶然的灵感和快乐,懂得快乐是人生的一个重要价值标准。
  不要压抑自己的真实情感,生活中有很多令我们陶醉、值得我们动心的事情,我们应该真实表露自己的情感。遵从你的心,听取你心灵的声音,这样即使做错了,也不会太压抑。所以当我们遇到挫折、感到烦恼的时候,不妨向你的父母、老师诉说你的苦衷,即使有些话不便对他们说,你可以告诉自己最亲密的朋友。
  每一个孩子都应该尽情展示天真的气息,都应该享受童年的乐趣,以热情开朗的态度面对人生,从而从“自我封闭”中走出来,拥抱快乐的生活。
  二、摆脱抑郁
  抑郁心理是小学生较常见的一种心理失调症,是小学生感到无力应付外界压力而产生的一种消极情绪。处于抑郁情绪状态下的小学生,经常生活在焦虑的心境中,他们内心孤独却不愿向同学和老师倾诉;在学习上,经常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低落,反应迟钝;其实他们有较强的自尊心和成功的愿望,但因为他们对挫折的忍耐力差,经不起失败的打击,常常因学习成绩不理想和不善与人沟通等事情感到痛苦和恐惧。有严重抑郁的学生还会出现躯体化症状,如食欲不振、失眠、胸闷等。小学生之所以产生抑郁心理,既受个体生理、意志等因素影响,同时也受社会、家庭和学校等外在因素的影响。
  如何预防抑郁心理?
  建立良好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热情地关心和爱护学生,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同时,还要客观地评价他们的成绩,鼓励他们正确对待失败。在教学中老师还要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各种兴趣爱好,激励他们奋发向上的精神。
  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取消排名次的做法,让学生正确对待考试,明确考试的目的。同时,教师对考得差的学生要给予及时的引导和鼓励,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及时消除他们对考试的恐惧心理和考试失败后的自卑心理。
  在学校开设心理辅导课,对学生进行辅导,这对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以及有效地预防各种心理疾病的产生,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加强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帮助有抑郁心理的学生走出“牢笼”。所谓自我意识,就是学生对自我的认识和看法。它包括三个因素,即自我认识、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
  加强对有抑郁心理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首先要帮助他们客观认识自己,让他们增强对自我的爱护和对生命的珍惜;其次帮助他们客观地评价自我,摆脱自我无能心理的压力;最后,要帮助他们学会有效地控制自我,学会向朋友倾诉自己的烦恼,是小学生平衡心理矛盾的一个有效方法,也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抑郁心境,从而轻松、愉快地学习和生活。
  三、远离考试焦虑
  每个人一生当中,都会经历无数次考试,尤其是学生时期,整个学习过程,基本处于考试的状态中。考试对学生心理的紧张度明显增加,考试的焦虑对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都有负面的影响。那么如何远离考试焦虑,发挥自己的正常水平,取得理想的成绩呢?
  首先,夯实基础,以不变应万变。我们常说“万变不离其宗”,考试的“宗”实际上就是指的基础知识的考察。只有打牢了基础,即使拿不到高分,起码不会出现严重失误而造成过度紧张焦虑。这是避免或者减少考试焦虑的最重要的方法。
  其次,充分了解自己,培养健康心态。
  一是家长和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家长和老师帮助学生多发掘长处和优点,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给予学生准确中肯的评价,并帮助学生分析挫折和失败的原因,共同寻找应对的办法。切忌给学生“贴标签”和使用过分的否定甚至侮辱的语言和评价,如“没出息”、“什么都做不好”、“笨蛋”、“太给我丢脸了”等等。
  二是可以借助心理测试,用量化的数据来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尤其了解自己个性的长处和不足,在学习和生活中有意识地扬长避短,并采取一些积极措施培养良好性格。
  三是对考试的正确认识。老师和家长有责任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考试的作用和重要性,一味地盯着学生的分数,自然就在潜意识中强化了考试的重要性,人为地促成了紧张和患得患失的心态。家长也要多了解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不好不代表孩子没出息,家庭教育上有句名言“三分教育,七分等待”,尽心地去关心和教育孩子,耐心地等待孩子的成长和进步。
  四是给自己一个客观的定位。主观愿望和客观现实相差太远会导致挫折感的产生,更容易产生焦虑。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给自己一个比较客观的定位,并选择适合自己能力的目标和方向,一旦达成或接近自己的目标,能够更好地获得心理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有利于培养乐观向上的性格和持之以恒的品质,自然就会减少焦虑的发生。
  五是掌握一些克服考试焦虑的技巧。如:合理用脑、充足睡眠、听音乐、户外活动、与朋友聚会等,心理暗示不断提高自信心,方式肌肉训练等等。
  六是专业心理辅导。对于重度考试焦虑的学生来说,可以寻求专业心理辅导老师的帮助,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逐渐克服考试焦虑。
  人的一生,能够幸福生活、有所追求、成就自我,适应环境的变化和时代的进步,这是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作为小学生,更应该关注自身的健康,以理性和科学的视角和方法,应对成长中的任务和问题,顺利走过童年,为将来的美好人生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