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作者】 朱艳娥

【机构】 (云南省曲靖市民族中学)


【正文】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行,高中英语教学越来越重视阅读教学。新课程标准把思维品质列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其中批判性思维是思维品质的表现之一,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融入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必然趋势。文章通过提出高中英语阅读思维型课堂的教学构思来探讨如何培养高中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批判性思维;培养策略
  长期以来,英语阅读教学更多关注语言知识的积累和语言技能的操练,而很少从思维品质培养的角度对语言素材进行深入阅读。尽管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需要开动脑筋,进行各种各样的思考,但大多是处于不自觉的状态。教师也不重视对学生的思维进行系统训练,有的英语教师甚至误以为思维是在数理化等理科学习中发展的。新版《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提出了思维品质的概念,并将语言能力、学习能力和文化意识一并列入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从而把对学生的思维培养提升到了新的高度。阅读课作为英语教学的一种重要课型,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定义
  上世纪80年代,批判性思维的概念从美国流入我国。我国部分教育学家表示批判性思维培养的本质就是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而批判性思维能力包含了关于问题的预估、评价、思考以及概述等流程。部分学者则表示批判性思维能力与创造性思维之间关系密切。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批判性思维能力是人类结合个人主观经验以及关于事物的了解开展评价以及观察的流程,若人们在该流程之中形成了怀疑或是疑问,便会尝试通过思考以及推论的方式获取部分结论。该过程中,人类能够更为有效地促进个人思考能力的发展,从而提高个人批判性思维能力。
  2、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策略
  2.1创设良好环境,引导学生批判性思维
  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中,应该创设开放性的课堂学习环境,开放性的课堂有助于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教师应鼓励学生经常思考,为其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阅读环境。教师要有耐心地引导学生思考,改变以往无聊、紧张的学习氛围,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下面以2018年高考全国卷I的C篇英语阅读题为例,简述笔者对于如何创建良好的环境,引导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具体观点。这篇英语阅读的主要内容是近年来,语言的种类越来越少,很多语言的出现越来越少。在阅读这篇文章之前,教师就可以提问学生:你知道世界上有多少种语言吗?你知道哪些种语言?你认为近年来世界上的语言种类是越来越少还是越来越多了呢?为什么?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们发现文中可能出现的现象,让学生猜测文中作者对于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的看法。然后,再引导学生阅读出题人所出的问题,在出题人所出的问题上画出关键词,进一步猜测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及作者的观点。再引导学生带着上述的猜测去阅读这篇文章,找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及作者的观点,引导学生思考并学习作者的观点,反思他们自己之前独立的猜测以及他们自己对于文章主旨问题即近年来语言种类越来越少这一现象的看法,并将作者的观点与学生自己的观点进行对比。小组讨论:对比作者和学生自己的观点之后,如果学生对于主旨的看法与作者不同,讨论为什么不同,从而,对本文内容进行分析及反思。最后,教师引导学生们总结出文章主旨以及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关于这篇阅读,以上笔者所涉及的教学步骤,都是在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们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反思自己的结论是否正确,这些步骤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独立地批判性思维。
  2.2应用所学,独立思考,深化批判性思维
  学生对语篇的主题意义和内容结构等进行深度的解读,推理出作者对全球变暖的态度和科技类说明文的文体结构,赏析了说明文的语言特点等,最后学生应根据语篇内容和结构特点,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进行评价型理解(Critical Comprehension)。该文本的最后给出了一个不确定性问题:对于全球变暖,我们需要做些什么,抑或是什么都不做,任由它发展?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为进行辩论提供了可能性。就这个问题,教师要求学生到互联网上寻找更多的材料,然后组织学生就“需要做些什么来应对全球变暖”抑或“不需要做什么”进行辩论。辩论完后,学生形成自己的观点,并撰写一篇小论文。学生通过解读与分析、推理与解释、评价与建构等思维活动,形成了自己的看法并审慎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了自我监控等思维技能,同时也培养了追求真理、认知成熟等思维倾向。
  2.3合理运用标题信息刺激学生联想能力
  英语阅读教学与语文阅读教学之间存在差别,特别是对高中生而言。高中生阅读依赖学生拥有海量的词汇储备,所以词汇量对学生而言是较大的挑战,而教学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得学生在学习中思维更为活跃。教师可以通过标题信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能力,该方式也具有可行性。例如,教师在教授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Don’t MakePaper with My Home !》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通过标题以预估文章内容。教师引导学生逐渐意识到砍伐树木不仅是林木资源的损耗,许多动物最终也无家可归,而在日常生活中,学生通过网络、电视等不同渠道,也可观察到许多动物,这对学生而言并非陌生的话题,讨论过程中也不会存在陌生感以及距离感,此时教师向学生提问文本中的问题“Isit right to make animals homeless so that humans canhave more paper ?”要求学生进行思考以及回答,并借此开展对学生思想教育,要求其能够养成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观念。
  2.4引导学生质疑和评价,探究文本意义
  质疑是提出疑难问题进行讨论或求得解答;而评价则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判断问题是否基于可靠的信息来源。探究过程就是学生运用语言技能实现对意义解读的过程,是学生学习、理解、内化、运用语言的过程。在熟读文本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合理地质疑和评价文本标题、内容、观点等,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探究文本意义,并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发表观点。为了让老师更好地引领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的实践,深挖英文小说的文本意义,从而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
  结语
  综上所述,英语阅读教学的目的是理解信息、关注内涵和发展思维。而批判性思维教育的目的正是引导学生发展其认识和思考的深度与广度。教师需要探索有效的方法和着眼点,以问题和活动为抓手,在阅读任务的设计中融入思维的训练,给学生提高思维的空间,从预测文本内容、梳理文本脉络、挖掘文本内涵和探究文本意义等方面入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预测、分析、概括、推断、质疑、评价等多种批判性思维,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和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梅德明,王蔷.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董焱.基于批判性思维技能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8(3):17-22.
  [4]林崇德,胡卫平.思维型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9-36.
  [5]熊丽萍.在读写课中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8(7):5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