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试论小学语文的古诗教学策略

【作者】 王桂红

【机构】 (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桠杈镇中心小学)


【正文】摘 要:中小学古诗教学不仅是为了传承优秀的中国文化,同时也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情怀。本文就小学课堂的古诗教学问题、教育教学理念和教育认知心理的角度,阐述小学古诗教学的思想,提出相关基本策略,旨在促进我国中小学古诗教学,为今后的人才培养做好基础工作。
  关键词:小学古诗教学理念策略
  中国古诗词是中国文学的精华。古诗教学是我国古典文学的教育起点,凝练的语言、绘声绘色的情景描写、生动形象的意象,对提高我们的语言感知品味能力、审美能力以及想象力的培养都具有重要作用。古诗由高度凝练的语言组成,寓意丰富。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元素多元化,古诗由于年代较为久远,语言极其精炼,抽象程度高等特点对当代的古诗教学提出了一定的难度要求。小学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古诗教学作为小学教学的一部分,理应得到足够的重视。与此同时,随着小学课改不断推进,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学理念的深化,小学古诗教学的目标定位和意义也需重新调整和探讨。近年来,有些教育人士不断降低对小学古诗教学标准,片面追求功利化的教学目标,更有甚者,提出要将小学古诗教学边缘化,将古诗教学放到中学以及高等教育的课程中去,凡此种种,都对小学古诗教学提出严酷考验。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不在于时代的变迁,而在于教育者的育人理念,以及对小学教学规律的科学认知。
  小学古诗词教学应继续加大力度,高度重视。培养小学生的传统文化,让古诗词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发扬光大,为升级初、高中学习古诗打下良好基础。  
  一、小学语文教学理念探讨 
  从文学教学的角度讲,古诗这种体裁的文学作品,也是很好的教学素材。然而,在小学古诗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使得教学效果不尽人意。《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教学应当根植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当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的语文实践能力。在此基础上,教育者们普遍提出来的所谓开放性教学理念,其实从实质上讲就是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那么,何谓以人为本?针对小学生群体,需要具体对待,即教学工作要符合小学生身心特点、复合教育规律,符合终身教育的宏观目标。在这种框架下,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提升教学质量。小学古诗教学很重要,对于教育者而言,不能在态度上出现偏差。
  二、开放式教学在小学古诗教学的应用 
  开放式教学,是一种以少年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活动,即鼓励少年儿童积极参与的教学模式,反对传统教学中灌输式的教学方法。
  1.坚持以人为本。少年儿童的天性特点就是活泼好动,所以,教师应根据这一特点在教学中确立一种平等的教学关系,重视引导,辅助管教。我们认为,儿童的学习和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最科学的办法是,用合适的手段去引导其自主培养。管教方式的出现是在引导过程中出现失误造成的,包括忽略个体性差异、方法单一、机械性重复等。
  2.灵活教学模式。在从事具体的小学古诗教学活动中,我们的教学目标是:渲染中国古典文学文化,培养优秀思维品质,提升整体思想情操。为此,我们应当注意区别哪些是硬性培养目标,哪些是软性要求。所谓硬性,就是指哪些是对于人才培养所必须具有的能力;所谓软性,是指哪些是可以在今后的自我教育中可以逐渐提升和具有的素质。比如说,小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思维方式的培养,这些就是硬性的培养目标,这些能力的培养有着严谨的科学规律,而古诗教学也确实能够达到这种能力训练的目的。而如爱国情怀、文学修养的素质品质培养,就是属于软性要求,这是一种素质培养,不是能力培养。当然,素质和能力同等重要,因此,应明确古诗教学在能力和素质之间的作用区别,灵活选择教学模式。    
  三、古诗教学策略分析 
  1.创设情境激发想象。古诗其实是一件事、一幅画的描述,充分利用小学生爱想象的天赋,综合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小学生想象诗的情景,引导学生逐步进入诗的意境。教师扮演着引导、启发的角色,即抛锚式教学,提出一个问题,不做回答,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当然出现学习困难时,教师应给予适当点拨。
  2.鼓励学生参与翻创古诗。在课堂上,可以根据学生对诗歌内容理解,编排情景诗剧,教师在旁边根据学生编排的情况,及时提出问题,指出学生的一些不足。另外一种方式,就是组织学生翻创仿写简单的古诗,以达到训练学生观察和写作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生学了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后,学生仿写为“伴花敲棋子,山静水有声。风来访杨柳,飒飒满山中”。刘禹锡的《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仿写为《望故乡》青山绿树两相依,碧水红瓦炊烟起。俯瞰故乡景色秀,小桥流水舟缓行“。这种教学方法,目前实施起来会出现一个问题,就是学生参与时,场面比较混乱,有的学生提前准备不足,教师没有提前审阅学生的作品,没有给出指导,导致在短短的45分钟课堂上,要么将表演过程形式化,照本宣科,要么太注重学生参与,整堂课都在表演,缺乏明确的主题,导致古诗教学娱乐化,效率低下,实际效果不明显。
  3.朗诵和背诵是必须的要求。有些知识性的东西,在小学阶段是可以先记住、再理解的。除此之外,背诵能力是小学生的强项,教师应当在一定的强度下,强化小学生的记忆背诵能力,当然要结合一些形象记忆等记忆方法。我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九年义务教学阶段学生应背诵240篇诗文,阅读量大约在400万字以上。这种硬性的规定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即必须有一定的强度训练,而不是单纯的问而不管。
  4.以形象的方式引入开放性诵读教学。小学阶段是人生接受教育的重要阶段,古诗教学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教师应当予以重视。一方面加强渲染和引导,针对诗歌特点,引入科技手段,用形象的方式展开诗歌教学。另一方面,应引入开放性诵读教学,教学条件不局限在课堂。教学只是手段,关键还要对育人者的素质审定,对从事小学教育的工作者,在任用上应格外重视,对于教师的理论功底和素质要求,应提高标准。
  参考文献:
  [1]曾小霞.小学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考试周刊,201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