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小学数学中高学段两极分化的成因和应对策略
【作者】 乔玉芳 肖莉莉
【机构】 (湖北省丹江口市丁家营镇小学)
【正文】根据这几年的教学经验来看,小学数学学科在中段两极分化的现象已经突显出来,越到高年级差距越大,两级分化更加严重。就拿我校六年级去年期末侧试而言,学生之间的差距最多达到了将近70分。形成这种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老师的教学手段,知识的难度,学生的思维能力差异,家庭问题等。在这里我想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看法:
一、两极分化成因分析
1. 学生能力差异
(1)我校各年级均有存在智力问题的儿童,这些学生在低年级时就无法正常学习,尤其体现在数学学习上,成绩在60分以下甚至更低。到了中高年级,知识越来越复杂,他们的成绩就在30分以下。(2)与低年级知识相比,高年级知识难度均有提升,不同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理解能力不一致,知识领悟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在难度大的数学学科学习中逐渐丧失学习兴趣,会拉大与其他学生之间的成绩差距,从而造成两极分化现象。
2.中高年级知识难度变化。
小学数学的内容由易到难,低年级的简单形象,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而中高学段的知识变抽象,学习难度变大,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时的学生以感性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还处于发展时期,在数学学习中往往会感到吃力。而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其思维的发展速度、发展时期都不尽相同,因此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上也会表现出较大的差距。
3.学生家庭教育环境差异。
(1)我校处于乡镇地区,有不少学生都是留守儿童,父母陪伴孩子的时间很少,而爷爷奶奶文化水平低甚至不识字,而在本地工作的父母在低学段可以辅导孩子。父母在家能够让孩子保持良好的心态,形成健康的性格,学习的积极性也会高。而父母常年在外的学生性格自卑,注意力旺旺不在学习上。到了中高年级,他们的数学水平拉开差距。(2)有部分学生的父母受到高等教育,重视孩子的学习,到了中高年级会辅导甚至采取其他利于学习的手段。而有些父母虽然在家,但是家庭风气不好,或离异家庭逐年上升。这些家庭的学生学习习惯往往较差。(3)在网络发达的时代,越来越多的学生因父母或爷爷奶奶管理不严而沉迷手机网络游戏,在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部分学生以学习网课的名义玩手机。这些直接导致后面的学习问题。
4.教师因素。
(1)我校存在人员流动现象,数学老师多数带双班,因为一些原因,不能完全实现“跟班走”,教师更换频繁。一些带高学段的教师对低学段的知识缺乏深入了解。不同教师的教学方式不同,带双班的教师辅导时间不足等都影响学生的学习。(2)课堂教学方式有待改善。在新课改背景下,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教师以启发和引导为主,这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也产生了问题,比如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如果组长组织不好,就会导致性格外向、成绩优秀的学生表现积极,而性格内向、学困生没有真正参与到合作学习中,与其他学生之间的差距也变大,形成两极分化现象。(3)教学评价机制不够完善。许多教师将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教学评价环节不够重视,在评价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比如评价片面,对于优等生多积极评价,而对于学困生多负面评价等,以至于优等生学习的信心和动力更强,而学困生被否定,对学习失去兴趣,使两极分化的现象愈演愈烈。
二、解决两极分化的有效策略
1.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良好学习习惯养成对于数学知识学习的重要促进作用。教师应在低年级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比如作业格式,数字的书写。对于中高年级,教师应指导学生采用有效的学习方法。比如预习、课堂听讲习惯、课后复习反思,运用错题本等。此外,教师应对学生的思维习惯加以培养。在良好学习习惯的推动下,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应用能力均会有效提升。
2.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学习较差的学生往往对数学缺乏兴趣。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设计丰富的探究活动,为了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竞争关系,教师还可以开展学习竞赛, 鼓励学困生参与其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这样,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得以丰富, 对数学知识的认识也会更进一步。
3.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
(1)数学老师必须熟知各年级的知识点,否则,就会出现各年级教学时知识衔接不当的现象。例如,三年级在教学周长时,应结合六年级圆的周长的教学要求,重点教学周长的概念和意义,缺乏了这种认识,只教会学生计算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到了高年级学生就会出现知识盲点;而五年级在有关面积和体积的教学时,如果不了解三、四年级面积的知识点,就不容易教学相关公式的推导。(2)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小学生喜欢哪位老师,就会对哪位老师的课也感兴趣,学习数学就更加热情。因此,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习的重要策略,对学困生和留守儿童耐心辅导,多鼓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提高其学习动力。(3)采取分层教学和合作学习模式。对不同学生进行学习目标分层、计划分层以及评价方法分层,首先,教师应了解班级中每位学生的基本情况,并依照学习能力进行分层,注重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学习有效性,对于学生所取得的进步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从而提升其学习信心。另外,教师应鼓励学生之间交流,安排学生成绩较好的学生为学困生提供学习上的帮助。
4.加强家校之间的互动。
对于小学生来说,家庭和学校是两个最为重要的学习环境和成长环境,教师要及时与家长沟通学生的学习情况,尽可能地让家长掌握一些数学学习方法,向家长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让家长多关心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教会家长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通过家校的积极合作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快乐的学习环境。
一、两极分化成因分析
1. 学生能力差异
(1)我校各年级均有存在智力问题的儿童,这些学生在低年级时就无法正常学习,尤其体现在数学学习上,成绩在60分以下甚至更低。到了中高年级,知识越来越复杂,他们的成绩就在30分以下。(2)与低年级知识相比,高年级知识难度均有提升,不同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理解能力不一致,知识领悟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在难度大的数学学科学习中逐渐丧失学习兴趣,会拉大与其他学生之间的成绩差距,从而造成两极分化现象。
2.中高年级知识难度变化。
小学数学的内容由易到难,低年级的简单形象,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而中高学段的知识变抽象,学习难度变大,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时的学生以感性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还处于发展时期,在数学学习中往往会感到吃力。而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其思维的发展速度、发展时期都不尽相同,因此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上也会表现出较大的差距。
3.学生家庭教育环境差异。
(1)我校处于乡镇地区,有不少学生都是留守儿童,父母陪伴孩子的时间很少,而爷爷奶奶文化水平低甚至不识字,而在本地工作的父母在低学段可以辅导孩子。父母在家能够让孩子保持良好的心态,形成健康的性格,学习的积极性也会高。而父母常年在外的学生性格自卑,注意力旺旺不在学习上。到了中高年级,他们的数学水平拉开差距。(2)有部分学生的父母受到高等教育,重视孩子的学习,到了中高年级会辅导甚至采取其他利于学习的手段。而有些父母虽然在家,但是家庭风气不好,或离异家庭逐年上升。这些家庭的学生学习习惯往往较差。(3)在网络发达的时代,越来越多的学生因父母或爷爷奶奶管理不严而沉迷手机网络游戏,在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部分学生以学习网课的名义玩手机。这些直接导致后面的学习问题。
4.教师因素。
(1)我校存在人员流动现象,数学老师多数带双班,因为一些原因,不能完全实现“跟班走”,教师更换频繁。一些带高学段的教师对低学段的知识缺乏深入了解。不同教师的教学方式不同,带双班的教师辅导时间不足等都影响学生的学习。(2)课堂教学方式有待改善。在新课改背景下,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教师以启发和引导为主,这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也产生了问题,比如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如果组长组织不好,就会导致性格外向、成绩优秀的学生表现积极,而性格内向、学困生没有真正参与到合作学习中,与其他学生之间的差距也变大,形成两极分化现象。(3)教学评价机制不够完善。许多教师将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教学评价环节不够重视,在评价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比如评价片面,对于优等生多积极评价,而对于学困生多负面评价等,以至于优等生学习的信心和动力更强,而学困生被否定,对学习失去兴趣,使两极分化的现象愈演愈烈。
二、解决两极分化的有效策略
1.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良好学习习惯养成对于数学知识学习的重要促进作用。教师应在低年级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比如作业格式,数字的书写。对于中高年级,教师应指导学生采用有效的学习方法。比如预习、课堂听讲习惯、课后复习反思,运用错题本等。此外,教师应对学生的思维习惯加以培养。在良好学习习惯的推动下,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应用能力均会有效提升。
2.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学习较差的学生往往对数学缺乏兴趣。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设计丰富的探究活动,为了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竞争关系,教师还可以开展学习竞赛, 鼓励学困生参与其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这样,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得以丰富, 对数学知识的认识也会更进一步。
3.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
(1)数学老师必须熟知各年级的知识点,否则,就会出现各年级教学时知识衔接不当的现象。例如,三年级在教学周长时,应结合六年级圆的周长的教学要求,重点教学周长的概念和意义,缺乏了这种认识,只教会学生计算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到了高年级学生就会出现知识盲点;而五年级在有关面积和体积的教学时,如果不了解三、四年级面积的知识点,就不容易教学相关公式的推导。(2)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小学生喜欢哪位老师,就会对哪位老师的课也感兴趣,学习数学就更加热情。因此,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习的重要策略,对学困生和留守儿童耐心辅导,多鼓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提高其学习动力。(3)采取分层教学和合作学习模式。对不同学生进行学习目标分层、计划分层以及评价方法分层,首先,教师应了解班级中每位学生的基本情况,并依照学习能力进行分层,注重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学习有效性,对于学生所取得的进步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从而提升其学习信心。另外,教师应鼓励学生之间交流,安排学生成绩较好的学生为学困生提供学习上的帮助。
4.加强家校之间的互动。
对于小学生来说,家庭和学校是两个最为重要的学习环境和成长环境,教师要及时与家长沟通学生的学习情况,尽可能地让家长掌握一些数学学习方法,向家长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让家长多关心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教会家长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通过家校的积极合作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快乐的学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