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初中数学实验教学应用价值解析
【作者】 王立琦
【机构】 (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江口镇莆田锦江中学)
【正文】摘 要:数学实验有操作性、启迪性、开放性等特征,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锻炼,教师合理运用实验展开教学应对,学生接受度更高,其训练价值也会更好。教师要精选实验方案、优化实验组织、延伸实验训练,引导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发现数学规律、培养其探究数学的意识、历练其实践操作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实验教学;价值
初中数学有丰富实验内容,教师需要有整合创新意识,合理利用实验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服务,帮助学生顺利发现数学规律,形成良好探索意识,在不断实践体验中成长学科综合能力。教师要精心选择实验方案、优化实验组织、延伸实验训练,针对学生学习实际需要做出调整和指导,帮助学生自然建立实验认知体系。初中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对数学实验有更强认同感,教师要有对接意识,针对学生学习需要做出应对,提升教学有效性。
一、精选实验方案,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数学实验设计时,教师需要做好教学调研,给学生提供适合的训练机会,让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发现数学应用规律。学生学力基础、学习悟性、数学思想认知等方面都存在一些差距,教师在实验内容、实验形式选择时,要注意做好对接,切合学生学习心理的实验,学生接受起来更为容易,其启迪价值也会更突出,学生主动进入到实验环节,从实验中获得启迪力量,会给学生提供更多探索发现的线索。
教师进入数学实验设计环节后,要有延伸和创新的主观意识,给学生准备一些具体趣味性、挑战行动实验任务,能够对学生数学思维形成冲击。如教学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直线、射线、线段》,教师对教材内容做深度发掘,给学生准备的实验内容是:学习线段知识后,要做好实践应用。这里有一块长方体木块,如果要在这个长方体上打四个孔,而且要在一条直线上,每两个相邻孔之间的距离都相等,该如何来操作呢?可以用图示法来展示。学生开始研读教材相关内容,找出长方体的物品,利用直尺做具体的测量,逐渐找到操作的路线,画出具体的图示。
教师设计投放了一个操作性实验任务,这个任务操作难度不是很大,学生通过探索都能够顺利完成。学生进入实验后,需要整合多种制约因素,还要对操作程序做出研究,其数学思维得到有效历练。因此,教师多给学生设计一些数学实验任务,能够从本质上形成锻炼价值。
二、优化实验组织,培养学生探究意识
教师设定实验方案后,需要在组织环节做出一些设计和规划,包括实验小组的设定、实验程序的调度、实验互动的组织、实验效果的评价等,唯有给学生带来学习激励,才能形成更多探索的意识。数学实验组织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潜质,让学生展开自主探索学习,对培养学生探究学习意识也有积极作用。如果教师与学生一起行动,共同展开数学实验操作,其效果会更为突出,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顺利建立实验认知。
学生对生活化实验有更强感觉,教师要对实验内容做出精心筛选,还要对实验操作过程有一定预判和设计,组织学生展开广泛互动,其训练效果会自然呈现出来。在教学《角的比较与运算》时,教师给学生设计的实验操作任务比较简单:拿出一副三角尺,尝试一下,你能够画出哪些度数的角?学生对这个操作任务充满探索兴趣,都能够主动展开操作尝试。教师深入课堂,对学生操作情况做观察。为激发学生操作热情,教师继续布设和组织:找到量角器,自行画出规定度数的角,用剪刀将其剪下来,看谁制作的角最为精确。学生开始研究量角器的使用,教师及时做出介绍,对量角器应用注意事项做解读。
教师设计了绘图、剪裁等实验内容,成功调动学生参与实验操作的主动性。从学生具体表现可以看出,教师实验投放是比较及时的,学生积极响应,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成长了学习认知。如果教师不用实验手段进行调动,学生根本不会仔细关注量角器的使用注意事项内容,因为有了实验操作的需要,学生主动学习精神得到了强化,这当然是实验设计的结果。
三、延伸实验训练,历练学生实践能力
数学实验训练设计时,教师要有延伸和创新意识,关注学生生活认知现实,借助生活材料,延伸实验训练长度,都可以形成丰富实验经验积累,历练学生实践能力。教师还可以发动学生参与生活数学实验的材料搜集、实验操作、实验评价等学习活动,让学生自然进入到实验环节,在主动探索中形成实验认知。数学实验与学生生活形成多点对接,教师要做好必要的学情调查,满足更多学生的学习需要。
教师设计实验时,要注意对接学生学习思维。在教学《平行线的性质》,教师推出平行线的性质: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你能够用实验加以验证吗?学生接受任务后,纷纷表达自己的观点,其探索主张众多。有准备用测量的方法,也有准备运用折叠法,或者是通过剪纸拼图的方法进行验证。教师鼓励学生展开实践操作,对验证目标做实际验证处理。学生开始行动起来,各种方法都得到了运用。验证结束后,教师集中学生做实验介绍,或者是利用文字做解读。学生进入思维展示环节,对每一个操作步骤都做解读,最终给出了验证结论。教师对学生实验操作情况做出归结,肯定学生的积极探索行为。
学生对操作性实验有特殊情结,教师抓住学生学习心理展开对应设计,成功激发学生参与实验操作的主动性。不管是直接测量还是通过剪纸拼接,都能够给学生提供直观认知的机会,学生对通过实验验证的结论,其记忆会更为深刻。教师利用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也能够形成丰富教学效果。
数学实验具有丰富训练价值,教师科学利用实验展开教学设计和组织,能够为学生学习提供更多助力支持。初中学生对数学实验有更强认同感,教师给学生准备一些实用性、操作性、趣味性实验方案,学生大多会积极参与其中,其训练效果也会更高。特别是生活化数学实验,对操作条件要求不高,学生自己可以操作,其应用价值会更高。
参考文献:
[1]王小华.探析初中数学实验教育对学生思维的培养[J].教师,2020(03):36-38.
[2]黄丽平.借助数学实验,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03):75-77.
[3]黄婷.探究合作学习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价值[J].名师在线,2021(10):66-68.
关键词:初中数学;实验教学;价值
初中数学有丰富实验内容,教师需要有整合创新意识,合理利用实验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服务,帮助学生顺利发现数学规律,形成良好探索意识,在不断实践体验中成长学科综合能力。教师要精心选择实验方案、优化实验组织、延伸实验训练,针对学生学习实际需要做出调整和指导,帮助学生自然建立实验认知体系。初中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对数学实验有更强认同感,教师要有对接意识,针对学生学习需要做出应对,提升教学有效性。
一、精选实验方案,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数学实验设计时,教师需要做好教学调研,给学生提供适合的训练机会,让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发现数学应用规律。学生学力基础、学习悟性、数学思想认知等方面都存在一些差距,教师在实验内容、实验形式选择时,要注意做好对接,切合学生学习心理的实验,学生接受起来更为容易,其启迪价值也会更突出,学生主动进入到实验环节,从实验中获得启迪力量,会给学生提供更多探索发现的线索。
教师进入数学实验设计环节后,要有延伸和创新的主观意识,给学生准备一些具体趣味性、挑战行动实验任务,能够对学生数学思维形成冲击。如教学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直线、射线、线段》,教师对教材内容做深度发掘,给学生准备的实验内容是:学习线段知识后,要做好实践应用。这里有一块长方体木块,如果要在这个长方体上打四个孔,而且要在一条直线上,每两个相邻孔之间的距离都相等,该如何来操作呢?可以用图示法来展示。学生开始研读教材相关内容,找出长方体的物品,利用直尺做具体的测量,逐渐找到操作的路线,画出具体的图示。
教师设计投放了一个操作性实验任务,这个任务操作难度不是很大,学生通过探索都能够顺利完成。学生进入实验后,需要整合多种制约因素,还要对操作程序做出研究,其数学思维得到有效历练。因此,教师多给学生设计一些数学实验任务,能够从本质上形成锻炼价值。
二、优化实验组织,培养学生探究意识
教师设定实验方案后,需要在组织环节做出一些设计和规划,包括实验小组的设定、实验程序的调度、实验互动的组织、实验效果的评价等,唯有给学生带来学习激励,才能形成更多探索的意识。数学实验组织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潜质,让学生展开自主探索学习,对培养学生探究学习意识也有积极作用。如果教师与学生一起行动,共同展开数学实验操作,其效果会更为突出,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顺利建立实验认知。
学生对生活化实验有更强感觉,教师要对实验内容做出精心筛选,还要对实验操作过程有一定预判和设计,组织学生展开广泛互动,其训练效果会自然呈现出来。在教学《角的比较与运算》时,教师给学生设计的实验操作任务比较简单:拿出一副三角尺,尝试一下,你能够画出哪些度数的角?学生对这个操作任务充满探索兴趣,都能够主动展开操作尝试。教师深入课堂,对学生操作情况做观察。为激发学生操作热情,教师继续布设和组织:找到量角器,自行画出规定度数的角,用剪刀将其剪下来,看谁制作的角最为精确。学生开始研究量角器的使用,教师及时做出介绍,对量角器应用注意事项做解读。
教师设计了绘图、剪裁等实验内容,成功调动学生参与实验操作的主动性。从学生具体表现可以看出,教师实验投放是比较及时的,学生积极响应,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成长了学习认知。如果教师不用实验手段进行调动,学生根本不会仔细关注量角器的使用注意事项内容,因为有了实验操作的需要,学生主动学习精神得到了强化,这当然是实验设计的结果。
三、延伸实验训练,历练学生实践能力
数学实验训练设计时,教师要有延伸和创新意识,关注学生生活认知现实,借助生活材料,延伸实验训练长度,都可以形成丰富实验经验积累,历练学生实践能力。教师还可以发动学生参与生活数学实验的材料搜集、实验操作、实验评价等学习活动,让学生自然进入到实验环节,在主动探索中形成实验认知。数学实验与学生生活形成多点对接,教师要做好必要的学情调查,满足更多学生的学习需要。
教师设计实验时,要注意对接学生学习思维。在教学《平行线的性质》,教师推出平行线的性质: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你能够用实验加以验证吗?学生接受任务后,纷纷表达自己的观点,其探索主张众多。有准备用测量的方法,也有准备运用折叠法,或者是通过剪纸拼图的方法进行验证。教师鼓励学生展开实践操作,对验证目标做实际验证处理。学生开始行动起来,各种方法都得到了运用。验证结束后,教师集中学生做实验介绍,或者是利用文字做解读。学生进入思维展示环节,对每一个操作步骤都做解读,最终给出了验证结论。教师对学生实验操作情况做出归结,肯定学生的积极探索行为。
学生对操作性实验有特殊情结,教师抓住学生学习心理展开对应设计,成功激发学生参与实验操作的主动性。不管是直接测量还是通过剪纸拼接,都能够给学生提供直观认知的机会,学生对通过实验验证的结论,其记忆会更为深刻。教师利用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也能够形成丰富教学效果。
数学实验具有丰富训练价值,教师科学利用实验展开教学设计和组织,能够为学生学习提供更多助力支持。初中学生对数学实验有更强认同感,教师给学生准备一些实用性、操作性、趣味性实验方案,学生大多会积极参与其中,其训练效果也会更高。特别是生活化数学实验,对操作条件要求不高,学生自己可以操作,其应用价值会更高。
参考文献:
[1]王小华.探析初中数学实验教育对学生思维的培养[J].教师,2020(03):36-38.
[2]黄丽平.借助数学实验,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03):75-77.
[3]黄婷.探究合作学习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价值[J].名师在线,2021(10):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