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深度学习探究
【作者】 杨 超
【机构】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第六中学)
【正文】摘 要:当前教育致力于对人才核心素养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具备适合其终身发展的且满足社会需要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高中化学核心素养是学生核心素养中的重要组成,它要求学生能够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去分析问题,能将化学原理应用到解决问题当中,要具备推理能力、创新意识、严谨的科学态度等等,充分体现出了化学学科在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化学;深度学习
高中化学教学不仅仅要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还应当将学生化学核心素养培养列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为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提供促进作用。2017年版课程标准对于高中化学“化学平衡”教学,在原本的教学要求的基础上又新增了一部分内容要求。为了充分落实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教师可以根据新课程标准中对于化学平衡教学要求以及这一部分教学内容的特点重新明确教学目标。
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素质教育的起点,也是学生愿意深入学习和研究的关键。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教材内容来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先接触情境内容,并逐步的过渡到对课堂内容的学习和了解,在给学生渗透化学基础知识的同时激发其学习兴趣,进而也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如在《金属的化学性质》一课教学时,在这节课教学时,教师可从学生常见的生活化学现象出发,给学生设置问题情境来引导其进行探讨。在上课时教师可先给学生展示一些钢铁表面有锈层的图片,然后询问学生这是由于什么原因导致的,大部分学生会立即给出答案:腐蚀。这时教师可继续给学生展示铝的图片,大部分铝的表面是没有锈层的,教师可继续询问学生原因,并要求其将铝和铁进行对比。在这个问题情境中,教师可逐步的引导学生去探索原因,从表象到原因再到本质,如铁生锈是因为其在潮湿的空气中会发生电化学腐蚀和空气氧化、铝不会被腐蚀主要是其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膜等,同时可进一步给学生导出铝和铁不同的化学性质,结合教材内容给学生渗透化学基础知识,让学生能有较为清晰的思路和知识认识。在上述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结合学生实际化学水平,并以阶梯式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学习和研究,给其导出基础的化学知识。2)在课末教师要注意给学生进行总结和完善,帮助学生梳理思路和整理课堂知识点,以此来提升其课堂学习效果。
2、运用实验教学法,激发学生探究欲
化学作为一门理论与实际并重的学科,学习过程应该将两者高度结合。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一个普遍情况,就是教师非常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对于实验教学较为忽视。学生在进行高中化学的学习过程中,需要理解、记忆大量零散、繁杂的知识点,一个遗漏的知识点就很可能导致一道分值极重的答题得分寥寥。同时背诵记忆的过程又及其枯燥乏味且占据时间较多,因此学生很容易对化学学科打退堂鼓。而学生在上学时期普遍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对于传统课堂之外出现的一切事物都有着强烈的好奇,比如说,教师讲钠的性质,列了一黑板学生也不一定感兴趣,但教师一旦拿出钠单独进行现场试验与讲解,或是让学生协助进行实验,那些学生的热情与好奇心将会被充分的调动起来。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实际多增加实验演练环节,或者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一些危险性较低的实验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验证理论知识,并将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反馈回理论学习中。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也能提升学生的化学综合素养,对于学生的综合发展也有帮助。例如在讲解一些简单的酸碱反应、离子置换反应时,有实验条件的教师可在保证安全的条件些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并在实验中验证自己的构思是否正确。这种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去探究化学反应本质以及现象的过程,能够充分调动起正处于好奇心旺盛时期的高中生的积极性。他们在实验中的体验不仅能一定程度减少其学习化学理论知识时的沉闷、枯燥感,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精神以及创造性思维。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也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3、利用信息技术拓展化学知识内容
教师有必要让学生在教材内容知识的基础上,了解更多化学相关的课外内容,这样能够让学生拥有更加全面、完善的化学知识体系,使学生能够以更加全面的角度去看待教材中的知识内容。并且这种方式还能够让学生视野和知识量得到拓展,使学生的思维不局限在教材中的内容,对化学知识的学习产生新的理解和认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方式,围绕着教材中的内容,向学生进行知识的拓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化学这门学科的发展过程向学生进行展示,也可以将一些带有趣味性的历史故事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化学领域中更加全面的知识内容进行全面的学习和掌握,进而使学生能够逐渐认识到化学相关内容的丰富性和广泛性,使学生能够对化学这门学科的开展产生新的理解和认知,引发学生对其进行学习和探索的兴趣和积极性。例如,教师在讲解“共价键”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向学生简要介绍一下共价键的发展历程,将其相关的信息以PPT的形式向学生进行展示,让学生能够对发展历程上所涉及到的科学家们进行认识和了解,使学生能够在学习化学理论知识的同时,不断的提升自己的化学思想和学习意识,进而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取得良好的成果,不断提升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
结语
总而言之,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主要目标的高中化学教学,改变以往的教学思想,结合现代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采取生活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大胆创新,不断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在增强学生核心素养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徐巧兰.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策略[J].新课程·下旬,2017,(9):139.
[2]楼香平.核心素养下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探究[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9,(1):123.
[3]秦颖.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策略[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3):615.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化学;深度学习
高中化学教学不仅仅要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还应当将学生化学核心素养培养列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为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提供促进作用。2017年版课程标准对于高中化学“化学平衡”教学,在原本的教学要求的基础上又新增了一部分内容要求。为了充分落实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教师可以根据新课程标准中对于化学平衡教学要求以及这一部分教学内容的特点重新明确教学目标。
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素质教育的起点,也是学生愿意深入学习和研究的关键。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教材内容来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先接触情境内容,并逐步的过渡到对课堂内容的学习和了解,在给学生渗透化学基础知识的同时激发其学习兴趣,进而也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如在《金属的化学性质》一课教学时,在这节课教学时,教师可从学生常见的生活化学现象出发,给学生设置问题情境来引导其进行探讨。在上课时教师可先给学生展示一些钢铁表面有锈层的图片,然后询问学生这是由于什么原因导致的,大部分学生会立即给出答案:腐蚀。这时教师可继续给学生展示铝的图片,大部分铝的表面是没有锈层的,教师可继续询问学生原因,并要求其将铝和铁进行对比。在这个问题情境中,教师可逐步的引导学生去探索原因,从表象到原因再到本质,如铁生锈是因为其在潮湿的空气中会发生电化学腐蚀和空气氧化、铝不会被腐蚀主要是其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膜等,同时可进一步给学生导出铝和铁不同的化学性质,结合教材内容给学生渗透化学基础知识,让学生能有较为清晰的思路和知识认识。在上述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结合学生实际化学水平,并以阶梯式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学习和研究,给其导出基础的化学知识。2)在课末教师要注意给学生进行总结和完善,帮助学生梳理思路和整理课堂知识点,以此来提升其课堂学习效果。
2、运用实验教学法,激发学生探究欲
化学作为一门理论与实际并重的学科,学习过程应该将两者高度结合。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一个普遍情况,就是教师非常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对于实验教学较为忽视。学生在进行高中化学的学习过程中,需要理解、记忆大量零散、繁杂的知识点,一个遗漏的知识点就很可能导致一道分值极重的答题得分寥寥。同时背诵记忆的过程又及其枯燥乏味且占据时间较多,因此学生很容易对化学学科打退堂鼓。而学生在上学时期普遍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对于传统课堂之外出现的一切事物都有着强烈的好奇,比如说,教师讲钠的性质,列了一黑板学生也不一定感兴趣,但教师一旦拿出钠单独进行现场试验与讲解,或是让学生协助进行实验,那些学生的热情与好奇心将会被充分的调动起来。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实际多增加实验演练环节,或者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一些危险性较低的实验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验证理论知识,并将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反馈回理论学习中。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也能提升学生的化学综合素养,对于学生的综合发展也有帮助。例如在讲解一些简单的酸碱反应、离子置换反应时,有实验条件的教师可在保证安全的条件些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并在实验中验证自己的构思是否正确。这种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去探究化学反应本质以及现象的过程,能够充分调动起正处于好奇心旺盛时期的高中生的积极性。他们在实验中的体验不仅能一定程度减少其学习化学理论知识时的沉闷、枯燥感,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精神以及创造性思维。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也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3、利用信息技术拓展化学知识内容
教师有必要让学生在教材内容知识的基础上,了解更多化学相关的课外内容,这样能够让学生拥有更加全面、完善的化学知识体系,使学生能够以更加全面的角度去看待教材中的知识内容。并且这种方式还能够让学生视野和知识量得到拓展,使学生的思维不局限在教材中的内容,对化学知识的学习产生新的理解和认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方式,围绕着教材中的内容,向学生进行知识的拓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化学这门学科的发展过程向学生进行展示,也可以将一些带有趣味性的历史故事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化学领域中更加全面的知识内容进行全面的学习和掌握,进而使学生能够逐渐认识到化学相关内容的丰富性和广泛性,使学生能够对化学这门学科的开展产生新的理解和认知,引发学生对其进行学习和探索的兴趣和积极性。例如,教师在讲解“共价键”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向学生简要介绍一下共价键的发展历程,将其相关的信息以PPT的形式向学生进行展示,让学生能够对发展历程上所涉及到的科学家们进行认识和了解,使学生能够在学习化学理论知识的同时,不断的提升自己的化学思想和学习意识,进而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取得良好的成果,不断提升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
结语
总而言之,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主要目标的高中化学教学,改变以往的教学思想,结合现代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采取生活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大胆创新,不断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在增强学生核心素养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徐巧兰.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策略[J].新课程·下旬,2017,(9):139.
[2]楼香平.核心素养下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探究[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9,(1):123.
[3]秦颖.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策略[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3):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