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加强人际沟通 构建和谐校园
【作者】 陆茂祥
【机构】 (广西那坡县百省乡初级中学)
【正文】摘 要:学校是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成承载培养人才的重任。社会的和谐又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前提,它的建设又必须基于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人际沟通,这种沟通就像连接心灵和情感带来更紧密的关系。作为社会的组成部分—-学校,人际沟通的顺畅决定着和谐校园构建的重要前提之一,沟通技巧便也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因此,为顺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要构建和谐校园,加强人际沟通已然迫在眉睫。本文就如何加强人际沟通,构建和谐校园的话题,浅谈一下个人看法。
关键词:人际关系;沟通;公平竞争;和谐
人际关系指的是人在社会活动交往中所产生的,彼此在心理、行为、精神与物质上,所形成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联系的一种社会关系。它主要体现在社会群体活动中,这种关系的和谐与否直接影响到每个成员的心理状态和群体行为的表现。马克思曾经说过:“人的本质不是个人固有的抽象。在现实中,它是所有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在地球的任何一个角落,只要有人群的地方,就必定会有人际关系。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也曾经说过:“凡物莫不相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没有性格完全相同的人”。如此,在这样复杂多化的人际关系网中,协调、处理人际关系便成了人们不可回避的事情。
一所学校,它本身就是一个小社会。在学校里,有学生、有教师和其他工组人员,这些个体成员就构成了一张纵横交错的人际关系网。人际关系的处理就决定着整个团体的发展,处理好人际关系,就有可能形成团结、和谐、进取的氛围,使每位老师都感到舒适、快乐。进而提高群体内部的团结、具有凝聚力,这样学校整体面貌便可以得到很大的提升;反之,将会导致人心涣散,磨擦不断,矛盾四起,让无辜的时间和精力都在无何止的“硝烟”中丧生,最终使得工作效率低下,难以实现学校既定的各项目标,危及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所以,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成了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中不可轻易忽视的问题。
一、人际关系矛盾产生的主要原因
集体是由若干个个体成员所组成的一个集合体,集体中的人际关系是社会关系系统中的基本单元。人的心理、情绪、行为是其构成的基本要素,在学校这个集体里,领导之间、教师之间、领导与教师之间关系的变化,是这三者的相互作用的结果。目前,学校的人际关系一般具有以下问题:
(一)心理压力导致人际关系僵化
随着义务教育均衡的发展,校际间的差距逐渐缩小,学校致力于全面素质教育已成为社会的焦点。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力量,对教师建设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并对全党师生的尊重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他强调:“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教师在教育上的力量雄厚,加强了教师的建设。”?因此,为了提高教育教学人员的整体素质,教育行政部门全面启动了“教师培训项目”,分三个层次培养:导师型校长,导师型学科带头人,导师型骨干教师。为此,学校也相应实施了各种评估和奖励机制。教育改革给教师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给教师带来了更大的挑战。职称评定、岗位竞聘,工作强度增加等,无不给教职员工带来新的问题。这些心理压力导致大多数教职员工遭受各种不良情绪,如焦虑、内疚、怨恨等,导致群体内部问题,影响正常的人际交往。
(二)领导错误判断导致人际关系恶化
学校领导是学校的核心。对学校的建设及教师队伍的建设影响深远,是决定一所学校能否办好的关键所在。一个凝聚力强,负责任的领导集体能建立一个思想和谐,情绪稳定,工作协调,共同努力的领导集体,从而能带出一支团结、和谐的教师队伍。但是,不乏有一些学校因领导团体或自身的思想道德因素,或自己的理解、判断、情感、人格、能力等因素,在行使其权力时,其职责的履行并非严谨、公平、情感或好或坏,为了突出自己权力地位,从而使得教职员工之间的正常人际交往逐渐恶化,严重影响了良好教师队伍的建设,整个学校的和谐构建也将无从谈起。
(三)工作利益冲突影响良好人际关系的构建
近年来,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的确立,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社会经济地位,但中小学改革领域的最终“净土”也受到市场经济的强烈冲击。要求教师和工作人员全力以赴是不现实的,学校有更多的机会将教师创造的有形和无形的价值观与他们自己的利益结合起来。因此,不同学科、不同层次的教育造成不同的教学效果,工作量、工作难度不同,造成结构工资差异化,甚至所带班级带来的班级学生整体评估结果的差异,也使得教师因津贴不均导致的各种矛盾。本是一个为人师表的知识分子形象,过去亲密无间的朋友关系明天也许成为老死不相往来的敌人。对班级质量、年度考核、年度评优、工资晋升等都出现窝里斗的现象了,从而良好的人际关系也便无法建立。
(四)不良心态不利于和谐人际关系的发展
1.心生嫉妒破坏正常的人际关系,个别老师因担心他人在才能、成就、名誉等方面超越自己,而无故产生怨恨和过激行为。例如,一些年轻新教师被提升到某个领导岗位,或受奖励或评为骨干教师。总有些人心生嫉妒,在背后说别人坏话,耍花招,拍领导马屁。也因为嫉妒,对他人的判断往往都过于严厉,过于夸张,从不承认别人的优点和长处。
2.唯我心理不合群,这些人常常以我为中心,以个人利益为半径来对待周围的人和事。如在学校安排班主任时,差班不要,毕业班不要;排课中第一节不要,最后一节也不要。至于别人的困难,我无法控制它。在评价头衔和长工资方面,我一直认为其他人没有足够的资格与自己比较。这些,一无不围着自己那个小圈圈打算盘。这样的人际关系就可想而知了。
3.遇事易生怒,在同个办公室中,因个人性格各异,工作、生活方式也不同,所以在某个问题上都存在不同的看法。这本来也是很正常的事,但有些人总会认为自己的意见高于其他人,认为自己是对的。毫不掩饰地表达自己对别人意见的厌恶,甚至生气和傲慢,然后和谐的人际关系就此受到了破坏。
(五)自身修养问题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刻都站在教育的第一线,我们不否认他们都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良好的思想素质,但在现实生活中,确实也存在一些缺乏良好的道德修养的害群之马,那些个别人对事情永远都是敏感的,而且还不擅于处理与同事的关系,如在背后随意对他人评头论足,故意制造矛盾,诽谤他人,经常到领导面前无理取闹。种种行为无不在深深地伤害着同事间的感情,破坏了同事之间的良好关系。
二、加强人际关系,构建和谐校园的途径和方法
(一)提高自身素质进而感化他人
宽容犹如绵绵细雨滋润着大地。它赐福于宽容的人,也赐福于被宽容的人。?宽容是一种高尚的人格修养。只有以宽容的方式相处,实现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关爱,所有的误解,隔阂,矛盾才会消失,人际关系才将处于协调与和谐的状态。
在学校里,没有什么比评优秀、评职称和评工资更敏感的事了,只要我们遵循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相互尊重和友爱的原则,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豁达的性格,不要让内心占据着名声和财富的空间。始终以整体利益为重,不计个人得失,才能实现预期的目的,这样一来,既促进教职工的内部团结,也使得整个集体维持一种稳定和谐的秩序,才不会导致群体面临危机。
教职工彼此之间需要宽容,学校领导者对教职工要时刻怀着一颗宽容的心,拥有博大宽容的胸怀。它是领导者该有的心理素质,也是领导者最深刻、最宝贵的自我意识。这更是一个成熟,形成声望领导者的体现。例如,在评估过程中由于指标的限制,或由于某些原因,一些教师没有被评级。他们就会有无尽的意见,无休止的抱怨,还可能会找到领导发脾气,因为他们暂时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领导者首先要静下心来,认真分析,冷静思考,耐心的去倾听他们的意见。采取宽容的态度,了解他们此时的心情,永远不要伤害老师们的内心感受。
(二)让同事间处于一种良好的工作关系
在建设沟通环境中,第一步是从领导者自己做起。一个优良的领导作风对单位的人际关系有着很重要的影响。一个时常保持着公正、民主、尊重、信任、关怀的领导,一定能营造出和谐、平等、友好、互助氛围的集体。这就是学校的意义所在。也只有这样,身边才会有一支坚强、敬业的员工队伍,良好的领导。反之,则会出现教师互相拆台、指骂领导等现象。因此,学校领导必须首先要以身作则。
一方面,在农村地区,尤其是办学条件较差的学校,学校领导团队的成员与一线的教师是一种合作关系。在日常工作中,学校领导应带好头树榜样。因为只有学校领导,老师才可能和你站在同一战线,尽其余力。另一方面,学校领导要善于做好教职工的思想工作,统一目标,团结一致,对不同性格,不同气质的教职员工要采取不同工作方法。这有利于加深对人际关系的理解,有利解决工作中的个别的问题,有利于清除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中的障碍。同时,在实现学校目标的实践过程中,作为学校领导,还必须建立一个合理精干的组织的严格的组织体系,以及如何帮助集体成员履行职责和协调的措施,减少不必要的摩擦。否则,它只会导致人们四处漂浮并相互争吵,导致正常的人际关系崩溃和咒骂。此外,还应多组织一些诸如文化、体育的业余交流活动,从而增加教职员工之间的交流和理解机会。
(三)打造良好的竞争环境
构建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必须引导公平竞争。这里所说的竞争,是指教师的自身发展,教师的职业规划,它是为实现学校教育目标和个人发展目标而发起的一种活动。
竞争的基本属性是“适者生存”。要公平竞争,首先要制定明确的竞争目标,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建立有序的竞争机制。当下,一些学校要求教师设定的目标要与学校发展目标一致。例如,一个老师工作三年,你必须成为一名合格的老师。五年以上,你就必须取得优异成绩,成为学校的学科带头人。再如,一些学校提高了教师的资格,为提高他们的学历,采取免费的培训激励措施,以提供时间支持和出色的表现,促使教师学习。自2016年职称进行改革以来,政策再度向偏远农村学校的教师倾斜。如申请中高级职称的晋级条件不够,也可以乡村20年教龄的政策来进行申报,而且指标也是全县统一调配。在大多数学校,绩效性工资的分配也将教师的教学效果、升学率和班级数量联系起来。这也大大提高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四)正确地处理同事间产生的矛盾
一是要真诚坦荡。首先,作为老师要有老师应有的君子风度,纵使他人无意冒犯了你,也不该成天想着报复,而应用真诚去感化他们。其次,要善于发现他人优点,认已之短,遇事不心存计较,依依不饶,正确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矛盾便很快化解了。
二是沟通要主动。如果教师间有矛盾,应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主动去沟通,寻求对方的谅解,重新建立信任,在沟通时,要谦虚、诚恳,但绝非是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而是寻找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让彼此间产生一种共鸣,即使不理会,但你的高风亮节足以给他留下了良好的印象,至少不会记恨于心。
三是要控制情绪。面对矛盾,要学会适度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矛盾激化,或许选择忍让或离开,倒也是积极处理矛盾的好办法。
四是要保持微笑。微笑也是一种语言,它既体现着歉意和敬意,也表达着宽容和饶恕。面对矛盾时,有时往往只是微微一笑,矛盾便得以化解了,微笑的作用远远胜过语言的表达。
五是要思后而行。矛盾的产生,往往产生于那些别有用心的人的故意挑拨。所以凡事都应学会三思而后行。保持头脑冷静,不可莽撞行事。同时,要坚定自己的立场和观点,不可轻信传言,不可心存猜疑。在保持集体间和谐关系时,还要时刻警惕小人的挑唆。
三、结语
每个行业都有着他们自己的职业道德标准和特点。为实现其特定的目标和任务,人们都需要具备特定的道德品质和行为。教育是教师的根本任务,除了教会学生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针对教师工作的特殊性,我们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无论是学校管理者还是一线教师,都要加强个人素质的培养,并时刻以自尊、自强的性格精神激励自己,要求自己,培养健康的个性,这就是我们之间的关系、钥匙。
当然,在当今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我们绝大多数干部、教职工是经受得住考验的。但的确出现少数人存在“物欲化”、“冷漠化”、“躁动化”的倾向,从而使得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变得冷漠。所以学校要从教职工建设的高度出发,大力加强教职工的职业道德教育,大力倡导奉献精神,形成学校社会相互尊重、相互关爱、相互依存的关系。共同创造和谐、轻松的人际关系和温馨愉快的心理氛围,以提高办学效率,把学校的工作提高到一个更新的水平。
关键词:人际关系;沟通;公平竞争;和谐
人际关系指的是人在社会活动交往中所产生的,彼此在心理、行为、精神与物质上,所形成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联系的一种社会关系。它主要体现在社会群体活动中,这种关系的和谐与否直接影响到每个成员的心理状态和群体行为的表现。马克思曾经说过:“人的本质不是个人固有的抽象。在现实中,它是所有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在地球的任何一个角落,只要有人群的地方,就必定会有人际关系。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也曾经说过:“凡物莫不相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没有性格完全相同的人”。如此,在这样复杂多化的人际关系网中,协调、处理人际关系便成了人们不可回避的事情。
一所学校,它本身就是一个小社会。在学校里,有学生、有教师和其他工组人员,这些个体成员就构成了一张纵横交错的人际关系网。人际关系的处理就决定着整个团体的发展,处理好人际关系,就有可能形成团结、和谐、进取的氛围,使每位老师都感到舒适、快乐。进而提高群体内部的团结、具有凝聚力,这样学校整体面貌便可以得到很大的提升;反之,将会导致人心涣散,磨擦不断,矛盾四起,让无辜的时间和精力都在无何止的“硝烟”中丧生,最终使得工作效率低下,难以实现学校既定的各项目标,危及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所以,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成了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中不可轻易忽视的问题。
一、人际关系矛盾产生的主要原因
集体是由若干个个体成员所组成的一个集合体,集体中的人际关系是社会关系系统中的基本单元。人的心理、情绪、行为是其构成的基本要素,在学校这个集体里,领导之间、教师之间、领导与教师之间关系的变化,是这三者的相互作用的结果。目前,学校的人际关系一般具有以下问题:
(一)心理压力导致人际关系僵化
随着义务教育均衡的发展,校际间的差距逐渐缩小,学校致力于全面素质教育已成为社会的焦点。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力量,对教师建设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并对全党师生的尊重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他强调:“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教师在教育上的力量雄厚,加强了教师的建设。”?因此,为了提高教育教学人员的整体素质,教育行政部门全面启动了“教师培训项目”,分三个层次培养:导师型校长,导师型学科带头人,导师型骨干教师。为此,学校也相应实施了各种评估和奖励机制。教育改革给教师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给教师带来了更大的挑战。职称评定、岗位竞聘,工作强度增加等,无不给教职员工带来新的问题。这些心理压力导致大多数教职员工遭受各种不良情绪,如焦虑、内疚、怨恨等,导致群体内部问题,影响正常的人际交往。
(二)领导错误判断导致人际关系恶化
学校领导是学校的核心。对学校的建设及教师队伍的建设影响深远,是决定一所学校能否办好的关键所在。一个凝聚力强,负责任的领导集体能建立一个思想和谐,情绪稳定,工作协调,共同努力的领导集体,从而能带出一支团结、和谐的教师队伍。但是,不乏有一些学校因领导团体或自身的思想道德因素,或自己的理解、判断、情感、人格、能力等因素,在行使其权力时,其职责的履行并非严谨、公平、情感或好或坏,为了突出自己权力地位,从而使得教职员工之间的正常人际交往逐渐恶化,严重影响了良好教师队伍的建设,整个学校的和谐构建也将无从谈起。
(三)工作利益冲突影响良好人际关系的构建
近年来,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的确立,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社会经济地位,但中小学改革领域的最终“净土”也受到市场经济的强烈冲击。要求教师和工作人员全力以赴是不现实的,学校有更多的机会将教师创造的有形和无形的价值观与他们自己的利益结合起来。因此,不同学科、不同层次的教育造成不同的教学效果,工作量、工作难度不同,造成结构工资差异化,甚至所带班级带来的班级学生整体评估结果的差异,也使得教师因津贴不均导致的各种矛盾。本是一个为人师表的知识分子形象,过去亲密无间的朋友关系明天也许成为老死不相往来的敌人。对班级质量、年度考核、年度评优、工资晋升等都出现窝里斗的现象了,从而良好的人际关系也便无法建立。
(四)不良心态不利于和谐人际关系的发展
1.心生嫉妒破坏正常的人际关系,个别老师因担心他人在才能、成就、名誉等方面超越自己,而无故产生怨恨和过激行为。例如,一些年轻新教师被提升到某个领导岗位,或受奖励或评为骨干教师。总有些人心生嫉妒,在背后说别人坏话,耍花招,拍领导马屁。也因为嫉妒,对他人的判断往往都过于严厉,过于夸张,从不承认别人的优点和长处。
2.唯我心理不合群,这些人常常以我为中心,以个人利益为半径来对待周围的人和事。如在学校安排班主任时,差班不要,毕业班不要;排课中第一节不要,最后一节也不要。至于别人的困难,我无法控制它。在评价头衔和长工资方面,我一直认为其他人没有足够的资格与自己比较。这些,一无不围着自己那个小圈圈打算盘。这样的人际关系就可想而知了。
3.遇事易生怒,在同个办公室中,因个人性格各异,工作、生活方式也不同,所以在某个问题上都存在不同的看法。这本来也是很正常的事,但有些人总会认为自己的意见高于其他人,认为自己是对的。毫不掩饰地表达自己对别人意见的厌恶,甚至生气和傲慢,然后和谐的人际关系就此受到了破坏。
(五)自身修养问题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刻都站在教育的第一线,我们不否认他们都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良好的思想素质,但在现实生活中,确实也存在一些缺乏良好的道德修养的害群之马,那些个别人对事情永远都是敏感的,而且还不擅于处理与同事的关系,如在背后随意对他人评头论足,故意制造矛盾,诽谤他人,经常到领导面前无理取闹。种种行为无不在深深地伤害着同事间的感情,破坏了同事之间的良好关系。
二、加强人际关系,构建和谐校园的途径和方法
(一)提高自身素质进而感化他人
宽容犹如绵绵细雨滋润着大地。它赐福于宽容的人,也赐福于被宽容的人。?宽容是一种高尚的人格修养。只有以宽容的方式相处,实现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关爱,所有的误解,隔阂,矛盾才会消失,人际关系才将处于协调与和谐的状态。
在学校里,没有什么比评优秀、评职称和评工资更敏感的事了,只要我们遵循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相互尊重和友爱的原则,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豁达的性格,不要让内心占据着名声和财富的空间。始终以整体利益为重,不计个人得失,才能实现预期的目的,这样一来,既促进教职工的内部团结,也使得整个集体维持一种稳定和谐的秩序,才不会导致群体面临危机。
教职工彼此之间需要宽容,学校领导者对教职工要时刻怀着一颗宽容的心,拥有博大宽容的胸怀。它是领导者该有的心理素质,也是领导者最深刻、最宝贵的自我意识。这更是一个成熟,形成声望领导者的体现。例如,在评估过程中由于指标的限制,或由于某些原因,一些教师没有被评级。他们就会有无尽的意见,无休止的抱怨,还可能会找到领导发脾气,因为他们暂时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领导者首先要静下心来,认真分析,冷静思考,耐心的去倾听他们的意见。采取宽容的态度,了解他们此时的心情,永远不要伤害老师们的内心感受。
(二)让同事间处于一种良好的工作关系
在建设沟通环境中,第一步是从领导者自己做起。一个优良的领导作风对单位的人际关系有着很重要的影响。一个时常保持着公正、民主、尊重、信任、关怀的领导,一定能营造出和谐、平等、友好、互助氛围的集体。这就是学校的意义所在。也只有这样,身边才会有一支坚强、敬业的员工队伍,良好的领导。反之,则会出现教师互相拆台、指骂领导等现象。因此,学校领导必须首先要以身作则。
一方面,在农村地区,尤其是办学条件较差的学校,学校领导团队的成员与一线的教师是一种合作关系。在日常工作中,学校领导应带好头树榜样。因为只有学校领导,老师才可能和你站在同一战线,尽其余力。另一方面,学校领导要善于做好教职工的思想工作,统一目标,团结一致,对不同性格,不同气质的教职员工要采取不同工作方法。这有利于加深对人际关系的理解,有利解决工作中的个别的问题,有利于清除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中的障碍。同时,在实现学校目标的实践过程中,作为学校领导,还必须建立一个合理精干的组织的严格的组织体系,以及如何帮助集体成员履行职责和协调的措施,减少不必要的摩擦。否则,它只会导致人们四处漂浮并相互争吵,导致正常的人际关系崩溃和咒骂。此外,还应多组织一些诸如文化、体育的业余交流活动,从而增加教职员工之间的交流和理解机会。
(三)打造良好的竞争环境
构建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必须引导公平竞争。这里所说的竞争,是指教师的自身发展,教师的职业规划,它是为实现学校教育目标和个人发展目标而发起的一种活动。
竞争的基本属性是“适者生存”。要公平竞争,首先要制定明确的竞争目标,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建立有序的竞争机制。当下,一些学校要求教师设定的目标要与学校发展目标一致。例如,一个老师工作三年,你必须成为一名合格的老师。五年以上,你就必须取得优异成绩,成为学校的学科带头人。再如,一些学校提高了教师的资格,为提高他们的学历,采取免费的培训激励措施,以提供时间支持和出色的表现,促使教师学习。自2016年职称进行改革以来,政策再度向偏远农村学校的教师倾斜。如申请中高级职称的晋级条件不够,也可以乡村20年教龄的政策来进行申报,而且指标也是全县统一调配。在大多数学校,绩效性工资的分配也将教师的教学效果、升学率和班级数量联系起来。这也大大提高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四)正确地处理同事间产生的矛盾
一是要真诚坦荡。首先,作为老师要有老师应有的君子风度,纵使他人无意冒犯了你,也不该成天想着报复,而应用真诚去感化他们。其次,要善于发现他人优点,认已之短,遇事不心存计较,依依不饶,正确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矛盾便很快化解了。
二是沟通要主动。如果教师间有矛盾,应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主动去沟通,寻求对方的谅解,重新建立信任,在沟通时,要谦虚、诚恳,但绝非是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而是寻找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让彼此间产生一种共鸣,即使不理会,但你的高风亮节足以给他留下了良好的印象,至少不会记恨于心。
三是要控制情绪。面对矛盾,要学会适度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矛盾激化,或许选择忍让或离开,倒也是积极处理矛盾的好办法。
四是要保持微笑。微笑也是一种语言,它既体现着歉意和敬意,也表达着宽容和饶恕。面对矛盾时,有时往往只是微微一笑,矛盾便得以化解了,微笑的作用远远胜过语言的表达。
五是要思后而行。矛盾的产生,往往产生于那些别有用心的人的故意挑拨。所以凡事都应学会三思而后行。保持头脑冷静,不可莽撞行事。同时,要坚定自己的立场和观点,不可轻信传言,不可心存猜疑。在保持集体间和谐关系时,还要时刻警惕小人的挑唆。
三、结语
每个行业都有着他们自己的职业道德标准和特点。为实现其特定的目标和任务,人们都需要具备特定的道德品质和行为。教育是教师的根本任务,除了教会学生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针对教师工作的特殊性,我们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无论是学校管理者还是一线教师,都要加强个人素质的培养,并时刻以自尊、自强的性格精神激励自己,要求自己,培养健康的个性,这就是我们之间的关系、钥匙。
当然,在当今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我们绝大多数干部、教职工是经受得住考验的。但的确出现少数人存在“物欲化”、“冷漠化”、“躁动化”的倾向,从而使得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变得冷漠。所以学校要从教职工建设的高度出发,大力加强教职工的职业道德教育,大力倡导奉献精神,形成学校社会相互尊重、相互关爱、相互依存的关系。共同创造和谐、轻松的人际关系和温馨愉快的心理氛围,以提高办学效率,把学校的工作提高到一个更新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