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学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整合模式初探

【作者】 邱文珍

【机构】 (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第三小学)


【正文】摘 要:随着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教育部对教育工作者的教学目标与任务有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和发展,小学德育及心理健康教育逐渐受到重视,并在小学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是保障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关键。而促进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能进一步实现二者的协同发展,提高德育水平,同时促使学生心理素质得到有效提升。本文就小学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整合模式展开探讨。
  关键词:小学德育;心理健康教育;融合路径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直接关系到祖国未来的发展,在教育领域要求重视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在班级管理工作开展实施的过程当中,要全方位落实心理健康教育,要切实保障班级管理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相互融合,与此同时,还需要在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过程当中促使教师的引导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让班级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得到全方位地提升。
  1、创建情境生态教育模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
  教师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时,可以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主要的教学目标,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才智等,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首先,教师可以在创设生态教育模式时引入一些直观的形象,调动学生的道德情感,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让学生能够更加自然、轻松、真实地表达自我。其次,教师需要让教学情境富有暗示性,一方面能够打动学生,让学生有所顿悟并融入课堂学习之中,另一方面还需要将具体的道德形象与富有强烈情感色彩的内容联系起来,便于学生完成知识迁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类似的场景后,能立刻想到相关的知识点,实现教育教学与生活的融合,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习惯,帮助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心态。最后,教师还可以引入一些“人与自然”的内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和自然的关系,从而敬畏自然、感叹自然,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整合教育内容
  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应当落实相应的教育内容融合,从内容出发,让学生在接受德育的同时接触、理解和践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由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则尚处于探索发展阶段,甚至缺乏统一的基础教材。对此,学校在整合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时,应当将德育课程作为基础,对德育内容与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进行全面对比分析,找出二者融合的切入点,尝试将心理健康内容融入到德育课程之中。不断优化德育和心理教育内容,为学生思想品德良好发展以及心理健康提供基础支撑。
  3、通过德育教育,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在当前班级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精神健康的培养以及道德培养两者通常是相互融合的关系。道德培养是以精神健康作为目标的,精神健康的培养措施以及相关内容,也是有效开展道德培养工作的重要基础,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在培养学生道德的过程中,教师应当要通过典型案例,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同时也需要表扬优秀的学生,调动其积极性以及主动性。
  4、把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工作的整合落实到教学实践
  小学阶段的教师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工作整合的时候,一定要把二者落实到教学实践当中。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以及个性化发展特点有效地把二者结合起来,从而使二者能够发挥出更大的作用。这也就是说,教师需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课程相整合。对于小学思想道德科任老师而言,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做好准备,要能够从教材中挖掘出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内容,有效地把二者密切的联系起来。例如,在进行与小学生人际交往关系相关内容学习的时候,就需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正确的处理人际交往过程中的问题,正确的面对人际交往过程中所出现的心理问题,帮助小学生学会调整自己的不良情绪,学会进行自我心理疏导和调控。这就是把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整合的一个重要的实践。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表现通过心理健康调查问卷来了解到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并针对调查结果进行认真的分析,建立心理健康发展档案。这就有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从而在德育教育工作中,根据这些数据来进行针对性的教学。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定期的组织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德育活动。例如,针对学生考前焦虑的问题,组织考前心理指导主题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德育相关的健康知识讲座。同时,还可以通过黑板报,手抄报等形式,让学生也能够参与进来,把德育知识与心理健康知识相结合,更好的呈现给大家。通过这种方式,就能够帮助小学生更好地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帮助他们树立更正确的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5、关注心理异常的学生
  在当前对于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若是发现了一些行为怪异或者心理异常的学生,也需要进行高度关注。教师当面指责或批评、谴责学生,是严重的错误行为,容易让学生心理产生异常,甚至会导致部分学生更加叛逆。正是由于部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所以学生在精神或心理上就会产生一定的认知偏差。为了能够让学生步入正轨,避免其产生负面的行为和情绪,需要加强对学生合理科学地引导,这样才能够实现学生的健康成长,让学生的人格更加健全和完善。
  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有效整合,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二者的有效整合也需要学校家庭共同努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广,汪振德.浅谈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的整合[J].西部素质教育,2018(18):17-17.
  [2]耿艳芳.浅谈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的整合[J].教育艺术,2019(03):21-21.
  [3]曾丽君.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的整合探究[J].赢未来,2018(23):1-1.
  [4]侯振保.小学班级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探讨[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9(10):17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