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论初中英语分层作业的尝试与探索

【作者】 徐海文

【机构】 (黑龙江省鹤岗市绥滨县第四中学)


【正文】因材施教是教育专家在多年的育人路上总结出的宝贵经验。对于现代社会,虽然信息时代会给人们的外界接收量差距缩小,但是孩子们的个性差异由于家庭教育,生活环境,遗传因素等方面的影响依然会使得学生在学校教育中产生不一样的效果,孩子们对于知识的掌握,能力的迁移都会有所差异。所以在英语的教育教学中,我们不断的探索,在课堂效果的基础上为了带动全体学生,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尝试分层作业的方式和方法,目的是让每一个孩子在自己能力范畴下都能每天进步一些,每天收获一点。
  首先,实际调研,掌握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我们对全体学生做一项调查,发现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乐意接受分层作业,因为对于程度较高的学生来说,每天重复单词的书写词组的记忆是达不到能力的提升的,这部分对于优等学生属于“粮食浪费”,而对于英语基础为零的学生说,练习和作业中的阅读、完型以及书面表达几乎是零填写,长此下去学生会出现厌学、“债多不愁”的现象出现。所以我们对班级学生进行了分组,分组的依据是:英语基础、学习能力、接受能力。我们把学生分成了A组(基础较低)、B组(中等水平)C组(较高程度)。根据三组的情况分层作业,A组是单词、词组的拼写与记忆;B组是基础知识的初步运用,C组是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和阅读能力的提升。结果我们发现,首先学生作业完成率大大提升,班级几乎`百分之九十的学生都能独自完成作业,并且作业的质量也提高了很多,而且与此同时,我们发现在课堂上学生听课的现象相对好转,对于农村基础为零的学生,之前面对课堂上英语知识的繁杂与陌生干脆挺着不学,在作业分层之后,他们能开始慢慢进入课堂,因为在心理上,他们更愿意接受比别人少又易的任务。自从尝试探索英语分层作业以来,多数学生进步很大。马建是一名习惯特别懒散的男生,他在小的时候得过脑膜炎,恢复之后,家长在管教起来就不能那么严格,所以他的习惯在家庭教育中已经形成:懒惰、顶撞父母。在学校也是同样,值日时糊弄,出工不出力,经常是手拿着笤帚到处闲逛;大课间跑操时边走边跑,做武术时胳膊腿都不能伸直,行为极为懒散;学习上更是一塌糊涂,经常作业不完成,抄袭作业,上课时常不拿书而且还扰乱课堂。
  分层作业以后,每日给他分的任务只有三个单词,他一看别人的任务那么多,只有他和几个人少,觉得很高兴,很快就把当天的任务完成,剩下时间随意玩耍。我认为,也可以,毕竟他比之前有所进步,每天他依然记忆单词,一周下来就是15个,一个月过去,我说,我们增加到每天五个如何,他说可以,这样他一周的单词记忆量变成25个,渐渐地他的单词量加大,自己也有了自信,随后我又加了词组,但是总数保持在五个之内,即使这样,他也比之前多学到很多知识,在学习上有了些许的进步。同时,在其他习惯上我也以此方法,我说跑操别人是两圈,你一圈,但是要跑出质量不能混不能走,他果然同意。现在马建在学习和习惯上改变了一些,每天都能比之前有所收获,我想这是分层作业带来的好处。
  第二,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采取小组内一层学生帮助另一层学生的模式。在作业检查这一块,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A组学生的作业由B组检查,B组的作业由C组检查,C组的作业由教师检查,发现问题学生上报到老师这里,一起解决。这样的作业检查方式可以把全体学生都调动起来,班级的学习氛围比之前有了长足的进步。到了第二个年度,我们依然遵循之前的A、B、C组来划分学生,然后每个阶段的学生分别给予基础、扩展和能力提升三个程度的作业。学生在不断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提高了成绩,因此原有的A、B、C组出现了不断的变化。在不断的测试和平时课堂的表现中,我们从A组发现一些学生可以达到B组的水平,作为激励我们把这些学生转到了B组。又从B组里特别突出的学生转到C组。这样学生在学习上的劲头不断加强。学习有了目标和动力,小孩子之间的比拼远比老师留下去的任务更能激起他们的兴趣。
  基于以上变化,我们在分层的作业中也不断提升难度,原有的A组同学由原本的只记忆单词到了第二个年度在单词的基础上加了一些变化,每天附加一至二道小题,让学生从单纯的单词记忆变化到可以有一些实际的尝试,在B组同学的基础扩展中我们陆续的加入了一些简单的阅读理解及几个句子的书写,这样为以后能力提升打下基础,而C组同学,在原有的做题基础上加上课堂的内容的讲解。因为我都知道,教与学在实施中真的是两码事,学是从不会到会,而教师教学则进一步挖掘。因此,学生在讲解的过程中能够更深一层的掌握知识,而且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所增强,在课堂上能够不断地向以学生为主体靠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全面提高学生对于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第三,各个层次的学生达到了预想的效果。有人也许会问,这样学生岂不是永远留在这三个等级,不能有所进步。其实最初我们也有这样的担心。但是对于班级内一些已经开始要放弃学习的学生来说我们是看到了些许的进步。对于C组学生来说,能力大大提高,也许在B组这一块需要长时间才能见成效,可学习本身就不?一蹴而就的事,我们希望通过分层作业的探索与尝试,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能有所裨益。分层作业以来,我们不单单是看见了后进生的进步,尖子生的个人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加强。李伟是一个行为习惯特别好的男生,老师父母的话多是照搬照做的,美中不足就是缺少那么一点点创造力。他学习成绩优秀,在班级前三名,学习态度认真,各门功课都可以达到老师的要求。在学习上,在劳动中他都能保质保量的完成老师交给他的任务。对于这样的学生,他的潜力还没有被完全挖掘出来。他在我们班名列前茅,可是同其他同类学校对比,他总是那么稍稍逊色一点。因为大课堂和原有的作业对于他来说是继续的循规蹈矩。并不能提升能力,他的创造力也得不到开发,所以针对这样的情况,在分层作业的时候,我每天给他的任务不是侧重基础,而是每天一篇完形填空一篇阅读,这样可以加大的阅读量并提升他的做题能力。同时,每天自己编造3个句子,以此来激发他的创造力。对于他的作业和C组同学一样都是由我来检查并点拨。他的能力提升很快,在几次英语测试中,他都能考取最高分,所以说分层作业是按需所给,按能力所给,因材分配。经过分层作业的探索与坚持,学生们在自己所在的基础上都能有所提高,不浪费时间,提高效率,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是我们以学生为本的具体表现,而分层作业则是教育教学手段的一个探索,怎么样能激发学生的潜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我们一直追求的永恒主题,也许分层作业还存在着很多局限性,也有这样那样的弊端,但是我们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完善不断思考不断尝试,只要是对学生有利的,就是我们值得去尝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