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如何培养小学生国学学习兴趣

【作者】 赵海荣

【机构】 (黑龙江省富裕县实验小学)


【正文】国学教育是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民族精神和培养爱国情怀的重要途径。其核心价值是感受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从中积累和培养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整个民族的国学素养。学校开展国学教育能提高学校文化实力,改善学生道德水平,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健康人格,促进小学生健康、和谐、快乐的成长。因此国学教育势在必行,它对社会,对人类,对未来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它不仅是中国热,而且是世界热。
  然而如何让小学生去愉快的接受国学,去学习国学,对国学产生兴趣,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三字经》、《弟子规》学起来难免会感到枯燥乏味,小学生根本提不起学习的兴趣来,长此以往,对国学学习产生厌倦的情绪就自然而然了。因此,培养孩子的国学兴趣,是学校和老师首先要做的事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提上来,国学学好也就不难了。
  在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培养小学生国学学习的兴趣,让国学走进校园、走进课堂首先应该与当下小学教育核心理念相结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把国学教育与晨读相结合;在间操活动中相互鼓励学生学国学;在校园活动中,将国学朗读和背诵比赛相结合。国学老师可以每天上课给学生们讲一个小故事,一些孔子和古代名人的励志故事。下节课试着让学生们自己以讲故事的方式讲授给其他同学。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其他同学体会国学的博大精深,同时也能提高孩子们的爱国情怀。此外,也可以利用国学课播放国学教育的视频,每天让孩子们诵读国学经典,这对学好语文,增强文学方面的素养也有很大的帮助。
  对学生国学兴趣的培养,还应该体现在平时的每节课教学中。作为老师,每节课我都精心设计四个环节:如何导入新课让孩子们把思想注意力集中起来;如何在新课中把整个故事的环节用最简短的语言表达出来;授课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最后从中得出什么样的结论。这样的四个环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力求全面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和兴趣态度,把想要传达给学生的国学知识融入到课堂设计中。同时坚持把上午课前十分钟定为学生的诵读时间,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国学是以古文化为主,大多枯燥,学生容易厌学,我把那些作品长的编成歌曲,加上背景音乐,让学生在节奏中轻松学会诵读,使音乐与国学融为一体,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再有,利用信息化手段辅助国学教育,提高小学生学习国学的兴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具有深刻的内涵,对于小学生来说不容易理解,对于那些语感差,理解能力欠缺的学生来说,真正解理经典的内涵就更加困难。这时,利用信息技术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将抽象的语言化为生动、形象的画面,图声配合,能够让学生触景生情,浮想联翩。真正理解文学形象所蕴含的思想内涵和艺术境界。教师也可以利用网络多媒体设备提前查找和编辑相关的国学素材,收集相关的视频内容,整理成素材库。利用PPT讲授给学生,让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为国学教育服务,创建更加浓厚的国学经典教学氛围。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启蒙,国学教育浓缩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知识结晶。通过学习国学的知识,孩子们学会了“孔融让梨”的优良品质,“孟母三迁”的良苦用心及周围环境的重要性,“扇枕温席”的孝道品德,“守信笃义”的说到做到品行,以及“周处悔过”知错就改的好习惯。国学传播的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统美德,教育学生明礼知行,明荣知耻,为以后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打下良好基础。
  国学教育势在必行。培养小学生国学学习兴趣,让小学生从小就热爱自己的国家文学;让孩子放松心态,亲近国学,捧读国学;让经典国学文化滋润他们幼小的心灵,浸润他们的人生,健全他们的人格。使他们成长为既有知识又有文化的新时代学生。教育者任重道远,必将努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