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微课在小学数学平面图形教学中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作者】 刘惠丽

【机构】 (广西北流市扶新镇扶新中心小学)


【正文】摘 要: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以及逻辑性,主要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以及逻辑思维能力。随着近几年科技的进步,其微课逐渐的应用在课堂中,微课的应用可使得学生能够提高注意力以及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着不同的学习体验。平面图形是数学教学中重要的一课,是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的组成部分。小学生处在刚启蒙学习阶段,其思维以及能力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因此小学生在学习平面的过程中可能存在着困难。针对以上情况,本文将探讨微课在小学数学平面图形教学中的使用方法以及技巧。
  关键词:微课;图形与几何;抽象思维
  如今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其教学方式由传统单一走向了多种多样,以鲜明灵活的特性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微课与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同,它具有主题明确且短小灵活、占用资源较小等特点受到广大教师的喜爱。现今教育力度的加大,使得学生越来越难掌握图形的概念以及内涵,空间的观念难以形成,其学生的个体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难以兼顾到每一位学生,针对以上状况,微课的应用解决了这一难点,本文将对微课在平面图形教学中的使用方法技巧进行探讨。
  1.微课的概念
  微课主要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并且记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的某一个知识点进一步的开展教学活动。近几年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其各种现代化教学模式多种多样。而微课就在众说纷纭中应运而生,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以及喜爱。微课与传统的教学不同,它具有一定的教学模式,它的核心部分是5-10分钟左右的教学视频,除此之外,微课资源不仅包括教学视频还包括教学反思等各式各样的教学过程。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教师要与学生共同参与整个教学过程,要将现代信息技术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有优势,要将现代信息技术成为一把好刀,使得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扩展自己的思维能力以及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2.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平面图形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2.1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兴趣
  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及主体差异性,由于小学生处在一个小学阶段,在这个年龄中学生对外界的好奇心相当的强,且对外界的新鲜事物有着浓烈的兴趣,对此教师可根据学生这一特点为学生创设情境教学,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比较热衷于鲜明的图片以及动画,教师可利用微课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生活中的图像是教材中几何图形的源泉,教师可充分的利用生活中的真是图像引导学生形成一个空间概念,例如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可先播放微课,让学生了解到什么是平面图形时,让学生通过学习微课想象进而去探究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是三角形,哪些物品是平行四边行等。通过微课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能够使得学生的印象深刻,其教学也相对比较突出。
  2.2化难为简
  小学阶段“空间与图形”的相关教学大纲里要求学习的知识点并不是很难,但是将知识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时学生们会有不知道从何处入手的感觉。如果把这一部分知识通过微课的小视频来展示,分步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点的基础上,能利用动画的引导去发现要处理问题的线索,并对其进行“抽丝剥茧”,既而解决问题。在微课中虽然没有直接讲解处理问题的方法,但是通过这样的引导,会让学生有眼前一亮顿悟的感觉。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样的引导再加上自己的总结和举一反三,学生会掌握这一类题目的分析和解决方法。
  教学立体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一节时涉及到了涂色问题:有一个4×4阶魔方,如果给它的表面涂色,魔方中的每个小正方体都会被涂色吗?请继续猜想:(a)每一个面被涂了颜色的小正方体有多少个?(b)没有被涂颜色的小正方体有多少个?(c)两个面被涂了颜色的小正方体一共有多少个?任意两个面的数量都相同吗?(d)三面被涂了颜色的小正方体一共有多少个?对于刚接触立体图形的同学们来说,这个问题很难解决,为此我们可以设计微课,从简单的魔方開始。先介绍魔方就是由小正方体组成的大正方体,由2×2阶开始,这样的魔方有几层,每层有多少个,如何涂色,涂色以后的魔方分解开是什么样子?将这些小问题和动画进行的结合,通过观察视频学生会一一解答。然后在了解3×3阶魔方,既而通过总结归纳猜测4×4阶魔方,最后找答案。从简单到复杂一个一个的提问、展示、讲解,在小视频中还可以用技术进行慢放,将大正方体到小正方体的切割和组合动态慢动作重复演示,让学生自发的发现魔方的阶数特点和对其涂色的规律。
  学生在大脑中初建立体三维观念,不能只纸上谈兵,用微课做好的动态数学模型较之死板的图案更能在头脑中进行储存,并在此基础上不断举一反三碰撞出新的经验,进而促进学生的逻辑思维发展。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循序渐进的利用新颖的思想和教师的方向性引导逐个突破重难点。如此掌握了相关知识点,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立体空间感。
  2.3感官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微课是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一种视频,它承载着一堂课的精华以及内容。教师往往将制作好的微课放在网上中,学生可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观看。在课堂中教师要正确的引导学生在课堂中要引导学生学会思。数学是一门抽象性且逻辑性相对比较高的学科,其数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观看微课时将自己不明白的放在课堂中并进行讨论,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例如教师在学习三角形的高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观看视频《三角形的底和高的认识》,让学生基本的掌握了这堂课的基础知识以及基本技能。虽说学生掌握了三角形的高,但也只是学会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直角三角形一条高以及钝角三角形的高。学生在掌握直角三角形以及钝角三角形另外两条高学生也都还不会画,甚至容易出现错误。因此学生可在课堂将问题提出来后与教师进行讨论,教师让学生自主的思考完后,可通过微课的视频印证学生的想法,从而达到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提出问题,进行猜想以及探究最后经过验证,让微课的视频与课堂相结合,让学生的印象更加的深刻。
  2.4以微课之钥,开启高效的复习之门
  如今微课给学生以及教师带来了各种方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的进行复习,可将课堂的内容进行消化。因此学生在课堂上没有懂的知识可进行通过观看视频进行对知识巩固。学生将知识进行查漏补缺,例如教师在讲解平行四边形这一概念时,学生在课堂上不太明白为什么三个图形是四边形,另一个图形不是。学生可通过微课进行讲解更能容易明白图形的真正概念和含义。
  3. 结论
  总而言之,小学是一个能从形象思维转向逻辑思维过渡的一个重要阶段,而平面图形在整个数学教材中比例也相当大,对此数学中的平面图形有着重要的地位,对此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利用微课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学习,通过对微课中的认识能够让学生经过自己的思考以及实践进行证明知识,将微课和教学进行结合,从而发挥微课的优势,让学生能够真正的学到知识。
  参考文献:
  [1]胡铁生. 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 电化教育研究,2011: 2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 实验稿) [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3
  [3]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