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基于小学语文“高效——灵动”课堂构建的几点思考
【作者】 梁 桂
【机构】 (广西玉林市兴业县小平山镇宽畅小学)
【正文】摘 要:伴随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打造具有高效、灵动的小学语文课堂成为新的目标。小学语文学科作为工具性、人文性的一门语言性学科,难以立竿见影地提高学习效益,需要学生在长期的积累中,提高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因此,教师应从“高效与灵动”入手,有效调控,合理引导,增强语文课堂的趣味性、多元性以及有效性。
关键词:高效;灵动;小学语文;课堂构建;策略
所谓“高效灵动”课堂,即教师通过精心设计、适当引领与学生共同合作探究,在灵动的课堂中,提高学生认知能力与思想情感,全面提升语文课堂效率,深化良性发展,打造更加自然、开放、互动的语文课堂,使学生在高效、灵动的课堂中解放头脑,活化知识,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1.当前语文课堂现状与分析
随着构建高效、灵动语文课堂的不断落实与完善,当前语文课堂的交流互动明显增多,学生在课堂的活跃度有所改善,但在长期被动学习的影响下,学生想要转变以往学习习惯需要时间养成。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表现在,一方面,学生存在“伪学习”现象。教师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参与意识不强烈,难以保证学习效率,交流不够积极,习惯坐享其成,为语文学习埋下隐患;另一方面,语文课堂的气氛调动较为困难。教师设计具有趣味性、灵动性的课堂互动环节,但学生反响较为一般,课堂气氛比较沉闷,难以被积极的调动。面对以上存在的现象,教师应摆正心态,降低学习门槛,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给予学生进步的时间和空间。
2.构建高效灵动课堂策略与应用
2.1课前悉心备课,整体把握教材
教师吃透教材、钻研课标,有利于教师对教材进行充分的把握,吃透教材的重点、难点,合理安排课堂时间,把控课堂教学深度,构建高效、灵动课堂。教师只有充分掌握新课标的实质内涵,吃透教材内容,才能根据教材知识点,搜集相关教学资料,设计课堂教学目标,把控教学内容的侧重点,保证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流畅度与融合度。同时,教师对于语文课堂的时间和深度进行把控,设计不同深度的问题进行引导,帮助学困生夯实学习基础,对于学优生进行拔高训练,能够使教学过程更加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教学更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学生加深基础知识,把握学习重点,充分消化吸收教学内容,构建高效灵动的教学课堂。
2.2运用动态情景,活化基础知识
语文学习需要学生发展学科思维,教师通过运用动态教学情景赋予课堂灵气,提高课堂效率,能够避免学生思维出现断层,形成连贯的学科思维,实现学生思维发展,提高课堂情景的整体性,同时帮助学生夯实基础,活化基础知识,通过灵活手段加深学生学习印象,能够将平面知识变得立体,将知识的内涵进行多元的呈现,提高学生知识储备。
例如,在部编版教材二年级上册《植物妈妈有办法》,文章中的短语和词语对于学生而言较为难以理解,为避免学生陷入机械的背诵当中,教师运用动态情景教学,将生字、生词赋予生命,增强文章的灵动性。在蒲公英妈妈送走孩子,孩子们乘风纷纷出发时,教师让学生们双手飞行,想象春风拂面的情景,理解蒲公英种子飞向远方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进行理解记忆,提高语言运用的核心素养。
2.3打造互动学习,激活学生热情
教师利用具体问题设计互动游戏,通过轻松、愉快的互动环节,打造热情洋溢的学习氛围,触及学生心灵,渗透趣味因素,形成思维冲击,充分提高语文课堂的灵动性。教师作为互动环节的组织者与合作者,发挥主导作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潜力,激活学生学习热情。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教师推出互动比赛,每个学习小组进行合作:一名同学搭配背景音乐朗诵课文,小组其余同学对于故事内容进行模仿表演。学生需要对于文章进行充分的理解,掌握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内容。学生在灵活的互动表演中,能够充分提升学习主动性,激活语文学习热情。
2.4创新教学方式,推进学生实践
小学语文写作学习需要学生对于生活中素材进行积累,教师创新课堂教学方式,设计语文实践活动,针对学生诉求设计不同体裁的实践活动,能够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提高观察力与理解能力,更好的感受鲜活、深刻的生活情景,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教师根据教材指导开展实践活动,例如组织学生观察日出或日落,引导学生把握景色特点,积累写作素材,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选择适当时间、地点,辅助网络等方式搜集信息,进行观察,使学生对于日出日落的情景能够展开描绘,能够拓宽学生学习平台,增加学生学习体验。
2.5重视差异化教学,强化教学互动
差异化教学较好地体现了新型教学理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以写作为例,语文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板块,体现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水平,在实际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都非常抵触语文写作,觉得难度太大、无话可说等。面对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教师需要立足实际,优化教学设计,例如创新写作方式,将写作、练笔融入日常写作任务当中去,以微写作的方式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不仅能够促进写作素材的积累,对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也有一定的帮助。例如与宠物的日常生活,跟宠物之间难忘的经历,家庭出游,过年过节还有自己的兴趣爱好,等等。课堂小练笔中,教师也需要对后进生更加关注,课堂氛围、课堂学习效果对于学生影响毋庸置疑,需要培养学生灵活化、生动化的思维,激发语文学习兴趣。一开始可能仅仅写出了几句话,教师需要用爱、关心、鼓励等拉近彼此距离,对后进生给予更多的鼓励、赞美,从心理学角度进行分析,无论是获得鼓励、赞美,还是在学习上获得成功,都能够给予学生心理一定的积极影响,从而在语文学习中更有学习主动性,不断走近语文、享受语文学习过程以及拓展语文知识面。
差异化思想需要融入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环节设计以及课后作业布置等等当中去,划分差异化学习目标,将学习任务难度梯度化,一定程度上将教学目标精准化。无论是在课后学习还是课堂练习中,学生对于学习任务难度的辨别能力较低,较好的难度水平在于学生可以跳一下、跳两下等就能够触摸到的高度,付出长时间的思考,却没有任何的进展,这对学生的打击不言而喻,也不利于学习兴趣的发展。
2.6构建良好师生关系,优化课堂设计
灵动课堂相比于一般教学模式,更加强调课堂整体氛围的灵动,培养有灵气的学生,积极回答、积极思考的学习氛围,而这些都需要教师转变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小学语文是语文学习初级阶段,教学目标还包括引领学生感受语文世界,发现语文世界的丰富多彩等等,因此,需要不断优化教学设计。以朗读为例,语文课文朗读是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优化朗读教学,能够加深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比如在不同角色进行对话时,需要运用不一样的语气,将人物对话区别开来,老人的语调比较平缓、声调较低、节奏较慢,而女生的调一般比男生的高,通过各种声音模仿,构建灵动课堂。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途径就是模仿,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学习上,这也体现出学生一直在学习、一直在发展。近年来,对于声音的关注比较高,无论是音乐演唱还是声音模仿秀,等等,声音的魅力是无穷的,如何一步一步对学生进行引导是教师们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关于声音,可以在课堂导入过程中播放各种音频、视频等,引入声音模仿、朗诵、语调等概念,先声夺人,引导学生掌握课文表达的情绪与感情,并用声音进行表达。除此之外,还可以是组织游戏环节,通过学生参与,用游戏激发学生注意力。例如你画我猜,用声音猜动物、动作,或者是四字成语、诗句,等等,还可以是对动画片进行配音,用游戏丰富语文课堂,这对于灵动课堂构建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打造“灵动高效”语文课堂,赋予课堂“灵气”,提高课堂效率,有利于学生发展学科思维,理解语言文化,运用语言知识,全面提高学生的认知和情感。教师应通过课前悉心备课,运用动态情景,打造互动学习,创新教学方式等途径,提高语文课堂趣味性、有效性,转换学生学习思想,形成崭新的教学动力源。
参考文献:
[1]曹芳.探究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J].课堂创新,2016(11).
[2]刘清,张璐,陈婷.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J].魅力中国,2017(26):12-13.
[3]赵永路.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的几点方法[J].未来英才,2016,(22).131.
[4]如何构建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J]. 李秀发. 新课程学习(下). 2014(03)
关键词:高效;灵动;小学语文;课堂构建;策略
所谓“高效灵动”课堂,即教师通过精心设计、适当引领与学生共同合作探究,在灵动的课堂中,提高学生认知能力与思想情感,全面提升语文课堂效率,深化良性发展,打造更加自然、开放、互动的语文课堂,使学生在高效、灵动的课堂中解放头脑,活化知识,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1.当前语文课堂现状与分析
随着构建高效、灵动语文课堂的不断落实与完善,当前语文课堂的交流互动明显增多,学生在课堂的活跃度有所改善,但在长期被动学习的影响下,学生想要转变以往学习习惯需要时间养成。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表现在,一方面,学生存在“伪学习”现象。教师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参与意识不强烈,难以保证学习效率,交流不够积极,习惯坐享其成,为语文学习埋下隐患;另一方面,语文课堂的气氛调动较为困难。教师设计具有趣味性、灵动性的课堂互动环节,但学生反响较为一般,课堂气氛比较沉闷,难以被积极的调动。面对以上存在的现象,教师应摆正心态,降低学习门槛,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给予学生进步的时间和空间。
2.构建高效灵动课堂策略与应用
2.1课前悉心备课,整体把握教材
教师吃透教材、钻研课标,有利于教师对教材进行充分的把握,吃透教材的重点、难点,合理安排课堂时间,把控课堂教学深度,构建高效、灵动课堂。教师只有充分掌握新课标的实质内涵,吃透教材内容,才能根据教材知识点,搜集相关教学资料,设计课堂教学目标,把控教学内容的侧重点,保证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流畅度与融合度。同时,教师对于语文课堂的时间和深度进行把控,设计不同深度的问题进行引导,帮助学困生夯实学习基础,对于学优生进行拔高训练,能够使教学过程更加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教学更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学生加深基础知识,把握学习重点,充分消化吸收教学内容,构建高效灵动的教学课堂。
2.2运用动态情景,活化基础知识
语文学习需要学生发展学科思维,教师通过运用动态教学情景赋予课堂灵气,提高课堂效率,能够避免学生思维出现断层,形成连贯的学科思维,实现学生思维发展,提高课堂情景的整体性,同时帮助学生夯实基础,活化基础知识,通过灵活手段加深学生学习印象,能够将平面知识变得立体,将知识的内涵进行多元的呈现,提高学生知识储备。
例如,在部编版教材二年级上册《植物妈妈有办法》,文章中的短语和词语对于学生而言较为难以理解,为避免学生陷入机械的背诵当中,教师运用动态情景教学,将生字、生词赋予生命,增强文章的灵动性。在蒲公英妈妈送走孩子,孩子们乘风纷纷出发时,教师让学生们双手飞行,想象春风拂面的情景,理解蒲公英种子飞向远方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进行理解记忆,提高语言运用的核心素养。
2.3打造互动学习,激活学生热情
教师利用具体问题设计互动游戏,通过轻松、愉快的互动环节,打造热情洋溢的学习氛围,触及学生心灵,渗透趣味因素,形成思维冲击,充分提高语文课堂的灵动性。教师作为互动环节的组织者与合作者,发挥主导作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潜力,激活学生学习热情。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教师推出互动比赛,每个学习小组进行合作:一名同学搭配背景音乐朗诵课文,小组其余同学对于故事内容进行模仿表演。学生需要对于文章进行充分的理解,掌握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内容。学生在灵活的互动表演中,能够充分提升学习主动性,激活语文学习热情。
2.4创新教学方式,推进学生实践
小学语文写作学习需要学生对于生活中素材进行积累,教师创新课堂教学方式,设计语文实践活动,针对学生诉求设计不同体裁的实践活动,能够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提高观察力与理解能力,更好的感受鲜活、深刻的生活情景,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教师根据教材指导开展实践活动,例如组织学生观察日出或日落,引导学生把握景色特点,积累写作素材,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选择适当时间、地点,辅助网络等方式搜集信息,进行观察,使学生对于日出日落的情景能够展开描绘,能够拓宽学生学习平台,增加学生学习体验。
2.5重视差异化教学,强化教学互动
差异化教学较好地体现了新型教学理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以写作为例,语文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板块,体现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水平,在实际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都非常抵触语文写作,觉得难度太大、无话可说等。面对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教师需要立足实际,优化教学设计,例如创新写作方式,将写作、练笔融入日常写作任务当中去,以微写作的方式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不仅能够促进写作素材的积累,对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也有一定的帮助。例如与宠物的日常生活,跟宠物之间难忘的经历,家庭出游,过年过节还有自己的兴趣爱好,等等。课堂小练笔中,教师也需要对后进生更加关注,课堂氛围、课堂学习效果对于学生影响毋庸置疑,需要培养学生灵活化、生动化的思维,激发语文学习兴趣。一开始可能仅仅写出了几句话,教师需要用爱、关心、鼓励等拉近彼此距离,对后进生给予更多的鼓励、赞美,从心理学角度进行分析,无论是获得鼓励、赞美,还是在学习上获得成功,都能够给予学生心理一定的积极影响,从而在语文学习中更有学习主动性,不断走近语文、享受语文学习过程以及拓展语文知识面。
差异化思想需要融入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环节设计以及课后作业布置等等当中去,划分差异化学习目标,将学习任务难度梯度化,一定程度上将教学目标精准化。无论是在课后学习还是课堂练习中,学生对于学习任务难度的辨别能力较低,较好的难度水平在于学生可以跳一下、跳两下等就能够触摸到的高度,付出长时间的思考,却没有任何的进展,这对学生的打击不言而喻,也不利于学习兴趣的发展。
2.6构建良好师生关系,优化课堂设计
灵动课堂相比于一般教学模式,更加强调课堂整体氛围的灵动,培养有灵气的学生,积极回答、积极思考的学习氛围,而这些都需要教师转变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小学语文是语文学习初级阶段,教学目标还包括引领学生感受语文世界,发现语文世界的丰富多彩等等,因此,需要不断优化教学设计。以朗读为例,语文课文朗读是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优化朗读教学,能够加深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比如在不同角色进行对话时,需要运用不一样的语气,将人物对话区别开来,老人的语调比较平缓、声调较低、节奏较慢,而女生的调一般比男生的高,通过各种声音模仿,构建灵动课堂。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途径就是模仿,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学习上,这也体现出学生一直在学习、一直在发展。近年来,对于声音的关注比较高,无论是音乐演唱还是声音模仿秀,等等,声音的魅力是无穷的,如何一步一步对学生进行引导是教师们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关于声音,可以在课堂导入过程中播放各种音频、视频等,引入声音模仿、朗诵、语调等概念,先声夺人,引导学生掌握课文表达的情绪与感情,并用声音进行表达。除此之外,还可以是组织游戏环节,通过学生参与,用游戏激发学生注意力。例如你画我猜,用声音猜动物、动作,或者是四字成语、诗句,等等,还可以是对动画片进行配音,用游戏丰富语文课堂,这对于灵动课堂构建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打造“灵动高效”语文课堂,赋予课堂“灵气”,提高课堂效率,有利于学生发展学科思维,理解语言文化,运用语言知识,全面提高学生的认知和情感。教师应通过课前悉心备课,运用动态情景,打造互动学习,创新教学方式等途径,提高语文课堂趣味性、有效性,转换学生学习思想,形成崭新的教学动力源。
参考文献:
[1]曹芳.探究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J].课堂创新,2016(11).
[2]刘清,张璐,陈婷.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J].魅力中国,2017(26):12-13.
[3]赵永路.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的几点方法[J].未来英才,2016,(22).131.
[4]如何构建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J]. 李秀发. 新课程学习(下). 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