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拓展探究

【作者】 刘 南

【机构】 (广西北流市大坡外镇初级中学)


【正文】摘 要:课堂教学拓展是近年来较为流行的一种教学行为,由于其强调以书本知识为纲,通过课内或课外知识的延伸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往往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但现行课堂拓展环节的教学普遍存在着深度偏难、广度太泛、取舍偏失、选材失真等“失度”现象。因此,把握数学课堂教学拓展的“适度”,显得尤为重要,初中阶段的数学相较小学阶段,逐步由具体走向了抽象,如何帮助学生们尽快适应这一转变,如何有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这一教学方法,本文就此展开讨论。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课堂拓展
  毋庸置疑,在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中,为了不断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需要通过恰当的方式对教学活动进行拓展,从而拓宽学生的思维活动。为此,本文将谈一谈应该应该通过怎样的方式进行有效的教学拓展。
  在教学活动中,教材是组织教学活动,实施教学方法的直接依据。从实际的教学情况来看,受限于教材的整体容量,教材中编排的往往都是一些简约化的重点知识,这些知识内容通常是言简意赅的,对于一些相关的内容、方法并没有进行详细的介绍。不难发现,这种问题的存在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起到了阻碍作用。而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一问题,一个十分有效的途径就是对教材内容进行更加深入的解读,并在此基础之上进行课堂拓展。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拓宽学生的学习范围与知识视野,从而更好地保障教学活动的质量。
  一、在对比中拓展
  在教材的编排中,通常是将某一类知识设置在同一个章节当中,而这些知识往往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此外,在从数学知识的整体内容来看,不同类型的数学知识之间同样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因此,在进行新知识的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之前所学知识进行课堂拓展。利用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而在新旧知识的对比中,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进行知识的类比迁移,从而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为例,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通过一次函数的相关内容对函数知识有了初步的理解。于是,根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我利用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了思考:(1)我们学习过哪几种函数类型?请对这几种函数类型各举一例;(2)一次函数的一般形式是怎样的?反比例函数的一般形式是怎样的?(3)在之前的函数知识的学习中,我们是通过怎样的方法研究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哪几项?这种方法是不是同样适用于反比例函数相关问题的研究?(4)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存在哪些区别和联系?通过这种循序渐进的问题,使学生初步了解了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之间的联系,这也为本节课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创造了必要的前提条件。最终,借助这种基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教学策略,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迁移。
  二、在变式中拓展
  不难发现,数学知识是一种具有一定开放性的学习内容,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往往可以获得不同的理解。根据这一特点,变式训练无疑是一种十分有效的课堂拓展方式。所谓变式训练,主要是指在不改变问题本质条件的基础上,变化规则和概念等非本质的条件,以此来突出问题核心内容的教学策略。通过变式训练的方式,不但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思维发散,而且能够有效避免题海战术的缺陷。
  如:“一题多变”是变式训练的一种重要形式。以《平行四边形》的相关内容为例,这一节中有这样一个问题:四边形ABCD是一个平行四边形,点O是两条对角线的交点,E、F分别是OB和OD的中点,那么四边形AFCE是不是平行四边形呢?根据这个问题,我进行了变式拓展:如果将问题中的条件改为点E、F是对角线BD的三等分点,以上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请尝试证明自己的观点和结论;然后,学生根据这些变式问题进行了思考与讨论。最终,通过这种训练方式,不但使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而且强化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三、在错误处拓展
  在学习活动中,学生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而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应将错误问题视为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并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挖掘与拓展。这样一来,可以使学生追根溯源,找到错误问题的症结所在。这可以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从而帮助学生纠正错误问题的关键之处。
  如:一家罐头厂在生产某种水果罐头时,产品的累计产量y(单位:吨)和月份x之间满足y=ax2+bx的关系。已知1月份生产了3万吨产品,2月份生产了5万吨产品,试求3月份生产了多少吨产品。在解题时,很多学生都直接将给出的几个数字代入了关系式当中,求出a、b的值之后,将x=3代入了解析式当中。根据学生这种错误的解题方法,我给学生指出了问题当中的“累计”这个关键词,使学生明白了自己的错误之处,从而帮助学生发现了错误思维当中的症结。
  总结来说,大量的教学实践活动已经证明,课堂拓展对于教学效果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课堂拓展中,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和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教学内容的实际特点。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强化自身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并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的趣味性,进而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当中。
  参考文献:
  [1]杨全成.数学课堂教学拓展的应用探究[J].考试周刊,2019,(54):110. 
  [2]朱巧云.“学为中心”的初中数学拓展性课堂教学探讨[J].人文之友,2019,15(15):210.
  [3]陈巍华.浅谈初中数学课文例题的变式拓展训练[J].读写算,2019,(6):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