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生活素材的转化

【作者】 刘玉莲

【机构】 (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永北镇第一小学)


【正文】“教作文难,写作文难”,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而农村小学的作文更是难上加难。2019年我有幸到一所农村小学支教,担任小学四年级的语文教学及班主任工作。我怀着满腔的热忱,全身心投入了教学工作。当我第一次批阅学生的作文时,简直可以用“惨不忍睹”四个字来形容。27个学生的作文有3个写跑题,有6个学生的“作文”仅写了五六十个字,不仅错别字很多,而且语句不通顺,口语话,根本读不下去。通过家访,咨询本地老师,我发现:多数学生家庭经济困难,而且单亲和留守儿童较多,更谈不上家庭辅导。那是不是通常说的:农村儿童见识面窄,生活单一,缺乏丰富有趣的作文素材呢?农村孩子在知识面、阅读量、学习条件方面的确与城里的孩子无法相比,但其实农村的学生并不缺乏丰富多彩的作文素材,而是因为不懂得去观察、去发现,所以才不知道要写什么,还有就是没有掌握好写作文的方法和技巧,所以不知怎么写。以下是我对作文教学的几点粗浅认识。
  一、引导学生积累生活素材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歇。”这段话告诉我们: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有了丰富的生活素材,就会有丰富的写作素材。生活在农村的孩子,其实身边不乏丰富多彩的素材:美丽的自然风光、独特的美食、传统的民族节日、农村四季不同时令的特征、各种家禽的出生和长大、农村的新变化等等,都是写作的好素材。一句话,在农村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有价值的人、物、景、事,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学生不善于去发现,去感悟我们身边的这些美好事物,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去引导,去启发,让学生将身边的生活素材变成笔下的作文素材。记得一天下午,我正在给孩子们上音乐课,沈同学突然在教室里呕吐起来,弄脏了同桌的书,整个教室里充满了难闻的味道,几个学生马上用手捂住了口鼻。“老师,沈某吐了。”一个女生站起来告诉我。我微笑着看着孩子们,没有说话。这时,坐在角落里的李同学站了起来,跑到教室后面拿来了笤帚和垃圾撮,开始帮沈同学打扫呕吐物,丝毫没有嫌弃的样子。沈同学的同桌也站了起来,主动掏出纸巾递给沈同学,刚才还很恼怒的表情舒缓了许多。李同学平时在班上属于被嫌弃的对象,学习上几乎门门不及格,是典型的后进生。他平时不爱说话,甚至很少主动和同学玩。这时,又有一个班干部拿来了拖把帮忙打扫,教室里一下子热闹起来,好多同学都离开座位准备去帮一把,却又不知道该干什么愣在那里。看到这一幕,我带头鼓起掌来。同学们也跟着鼓起了掌。掌毕,我问:“同学们,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班长带头说:“我觉得李同学很棒,他不怕脏,助人为乐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李同学虽然学习上不优秀,但他挺可爱”、“老师,我不应该捂鼻子,这样做是不对的”、“别人有困难要主动帮助,自己有困难了别人才会帮助你”……几个平时胆大的学生你一言我一语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我抓住时机说:“看来,今天这节课还挺有意思,同学们不如把自己看得到,想到的写一写,好不好?老师不规定题目,也不规定字数,把你看到,想到的尽量详细地写下来。”等作文收上来,多数学生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不再是东拼西凑的方块字。作文题目也是五花八门,如:《一节难忘的音乐课》、《他值得我们学习》、《发生在班里的事》……其中,李同学的题目是《今天我真高兴》,文章虽然错字挺多,语句也有些不通畅,但这次的作文比他任何一次的都好。至少,我能明白他想表达意思,文章也有一定的中心思想。在作文评讲时,我特意表扬了他。我告诉孩子们:其实,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生活素材都是我们的作文素材。甚至,同一个素材,经过我们小作者的巧妙安排,可以用在不同的命题作文中。比如我们这次写的这件事,既可以作为写人的素材,也可以作为写事的素材。平时,碰到觉得有意思的人或事我们记得把它记下来,时间长了,写起作文来就不愁没有内容可写了。
  二、引导学生观察
  作为教师,既可以为学生创设真实的习作情境,更应该善于引导学生去观察,去发现,用心去体会发生在身边的一切美的、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景物、人物、事件。注重把学生的目光引向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指导学生成为生活的有心人。而小学生的观察往往只能看到事物的表面,不能从根本上去认识事物,更不能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有时甚至分不清善恶、是非。他们收集的材料也往往是零散的,甚至是肤浅的,这样同样离不开老师的指导。所以,老师可以教给学生一些观察的方法,如观察顺序,观察的重点。有一定的顺序,写出的文章才不会杂乱无章,有一定的重点,文章才会中心突出,主次分明。我们老师,可以在写作之前,给学生明确观察任务,观察重点,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再给学生一定的指导,再来写一写。让学生有米了才来煮饭,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感而发。
  三、将生活素材转化为作文素材
  将生活素材转化为作文素材,这是写作的关键。有了生活素材,怎样将生活素材合理地运用到作文中去,这是怎么写的问题。老师可以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表达方法。如写农村的四季,可以按时间顺序,让学生把观察到的春、夏、秋、冬的特点写出来。写春天,除了写春天的美景,可重点写春耕及春耕人满怀的希望;写秋天,也可写一写收获给农民带来的喜悦。这样,更能突出农村四季的特点。如在教学生写人时,我引导他们去观察身边的人,除了观察他们的体貌特征,更应仔细观察所写人物的性格特征。如写农村的奶奶,让学生观察自己的奶奶与电视中看到的城里的奶奶有什么不同。让学生明白:写农村的奶奶晚饭后在菜园里施肥,浇水,或在鸡舍给鸡喂食更真实。农村的孩子觉得在地理干活没什么好写的,如果教孩子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劳动的画面,再写一写自己的感悟,将是一篇很美的文章。在教学生将生活素材转化为作文素材的过程中,也可将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仿写或改写。我们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一篇很好的例文,我们在平时的教学时抓住文章的某一特点,如写作方法,有机地引导学生练笔,或教学生在写作文时借鉴课文的某种写法,可以写几句话或者一个片段,将我们平时积累的生活素材转化为作文素材。
  农村学生的作文素材就源于生活,只要老师恰当地运用适合农村学生的作文教学方法,帮助他们积累作文素材,农村学生也能将作文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