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基础学习能力的途径
【作者】 王莉莉
【机构】 (青海省格尔木市第八中学)
【正文】摘 要:数学基础学习能力主要包括读、写、算和思等,不仅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也是学习其它知识的基础。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不少学生的思维能力、计算能力和分析能力相对薄弱,需要进步一强化,教师应当着重培养他们的数学基础学力。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针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基础学力作浅谈,并提出部分适当途径。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学生;基础学力;途径
初中生正处于个性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关键阶段,在数学课程教学中,教师需意识到培养学生基础学力的重要性和价值,这是他们未来成长和发展需要的基本能力。为此,初中数学教师可基于学科知识特点、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基础和身心规律出发展开教学,从数学思想、数学能力、数学行为和数学认知等方面培养和发展他们的基础学力,实现高效教学。
一、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文本阅读能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假如学生的数学文本阅读能力不强,那么他们对新知识的认知水平和学习情况很难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对数学知识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接受与熟知层次,问题解决能力一般。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基础学力时,首先应培养他们的数学文本阅读能力,在解答数学题目时能够读懂题意,提炼出有效性信息,并可以建立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关联,然后采用适当的数学表达式来解析问题,从而实现高效学习。
举个例子,在讲授“不等式及其解集”时,当学生理解不等式的意义,“非负数”、“不小于”、“不大于”等数学术语,并能够根据给定条件列出不等式之后,教师可设计以下问题让学生阅读和思考:不等式的一个解是什么意思?不等式x+4<7有多少个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与一元一次方式的解有哪些不同?不等式的解集是什么?是否所有小于3的数均是该不等式的解?等。这些问题能够基本概括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与解答之后,可基本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和数学技能。而且对问题的阅读,不仅可检验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可使其在不知不觉中慢慢掌握数学文本的阅读技巧。
二、认真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应用能力
在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需教导学生了解数学同社会学科与自然学科之间的关系,并要求在教学中精心组织数学语言,地位和教学内容、方法与思想同等重要。因此,初中数学教师需将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当作基本教学任务,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认真培养他们的数学语言应用能力。初中数学语言能力包括读、写、听、说、译,教师需全面关注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和应用数学语言,实现基础学力的培养。
比如,在“正数和负数”教学实践中,本节课以小学阶段“数”的相关知识为基础,从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引进负数。教师需先引领学生复习巩固旧知识,重申“数”是用来表示量的,不仅是一种特殊的数学符号,还能够用来计算,对于现实世界的认识人类是在不断变化的,在生活中“数”也是在不断更新的。此时,教师可结合实际生活现象利用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像气温有零下和零上之分;营业额有增加和减少之分;水库水位有上升和下降之分等,为表示相反的量在实践活动中需分辨出互为相反的数,以此导入正数和复数的概念。让学生明白假设一个方向的量为正数,那么相反方向的即为负数。
三、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
思维能力是学生数学基础学力的重要能力,学习数学知识的主要目的是学会思考、分析和计算,这都离不开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运用。在初中数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培养学生数学基础学力,需注重对他们思维能力的启迪与培养,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和方法,着重训练他们的观察能力、比较思维、概括、抽象和综合思维能力等。而且教师可借助数学问题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实现基础学习的发展。
例如,在进行“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教学时,教师可由折纸引出问题: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睛等,如何证明这一结论?当学生知道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之后,应使其亲身经历探索、猜测、证明的过程,进一步发展他们的推理证明意识和能力。接着,教师可带领学生用尺规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已知:线段AB,求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作法:分别以点A和B为圆心,以大于AB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点C和D,作直线CD即为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如此,不仅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还可训练他们的作图能力。
四、总结
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基础学力,是改善整体教学质量的有效举措,教师可从培养他们的数学文本阅读能力、数学语言组织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等不同途径着手,不断完善教学方法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基础学力。
参考文献:
[1]聂长清.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学力[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3,02:89-91.
[2]王文辉.初中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J].学园,2016,06:120+122.
[3]颜章业.提升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数学学案导学策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学生;基础学力;途径
初中生正处于个性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关键阶段,在数学课程教学中,教师需意识到培养学生基础学力的重要性和价值,这是他们未来成长和发展需要的基本能力。为此,初中数学教师可基于学科知识特点、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基础和身心规律出发展开教学,从数学思想、数学能力、数学行为和数学认知等方面培养和发展他们的基础学力,实现高效教学。
一、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文本阅读能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假如学生的数学文本阅读能力不强,那么他们对新知识的认知水平和学习情况很难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对数学知识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接受与熟知层次,问题解决能力一般。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基础学力时,首先应培养他们的数学文本阅读能力,在解答数学题目时能够读懂题意,提炼出有效性信息,并可以建立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关联,然后采用适当的数学表达式来解析问题,从而实现高效学习。
举个例子,在讲授“不等式及其解集”时,当学生理解不等式的意义,“非负数”、“不小于”、“不大于”等数学术语,并能够根据给定条件列出不等式之后,教师可设计以下问题让学生阅读和思考:不等式的一个解是什么意思?不等式x+4<7有多少个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与一元一次方式的解有哪些不同?不等式的解集是什么?是否所有小于3的数均是该不等式的解?等。这些问题能够基本概括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与解答之后,可基本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和数学技能。而且对问题的阅读,不仅可检验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可使其在不知不觉中慢慢掌握数学文本的阅读技巧。
二、认真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应用能力
在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需教导学生了解数学同社会学科与自然学科之间的关系,并要求在教学中精心组织数学语言,地位和教学内容、方法与思想同等重要。因此,初中数学教师需将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当作基本教学任务,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认真培养他们的数学语言应用能力。初中数学语言能力包括读、写、听、说、译,教师需全面关注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和应用数学语言,实现基础学力的培养。
比如,在“正数和负数”教学实践中,本节课以小学阶段“数”的相关知识为基础,从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引进负数。教师需先引领学生复习巩固旧知识,重申“数”是用来表示量的,不仅是一种特殊的数学符号,还能够用来计算,对于现实世界的认识人类是在不断变化的,在生活中“数”也是在不断更新的。此时,教师可结合实际生活现象利用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像气温有零下和零上之分;营业额有增加和减少之分;水库水位有上升和下降之分等,为表示相反的量在实践活动中需分辨出互为相反的数,以此导入正数和复数的概念。让学生明白假设一个方向的量为正数,那么相反方向的即为负数。
三、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
思维能力是学生数学基础学力的重要能力,学习数学知识的主要目的是学会思考、分析和计算,这都离不开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运用。在初中数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培养学生数学基础学力,需注重对他们思维能力的启迪与培养,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和方法,着重训练他们的观察能力、比较思维、概括、抽象和综合思维能力等。而且教师可借助数学问题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实现基础学习的发展。
例如,在进行“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教学时,教师可由折纸引出问题: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睛等,如何证明这一结论?当学生知道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之后,应使其亲身经历探索、猜测、证明的过程,进一步发展他们的推理证明意识和能力。接着,教师可带领学生用尺规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已知:线段AB,求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作法:分别以点A和B为圆心,以大于AB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点C和D,作直线CD即为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如此,不仅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还可训练他们的作图能力。
四、总结
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基础学力,是改善整体教学质量的有效举措,教师可从培养他们的数学文本阅读能力、数学语言组织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等不同途径着手,不断完善教学方法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基础学力。
参考文献:
[1]聂长清.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学力[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3,02:89-91.
[2]王文辉.初中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J].学园,2016,06:120+122.
[3]颜章业.提升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数学学案导学策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