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作者】 林许滢

【机构】 (广西北流市六麻镇里凤小学)


【正文】摘 要:作文是语文科目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考试中占的分值也是最大,所以从小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与表达能力是必须的。但是小学生由于定性不够、缺乏耐心,很难静下心完成一篇完整的作文,再加上由于没有一定的生活阅历,语言、辞藻的贫瘠,导致写出来的作文空洞、没有内容。为了有效的整改这一现象,教师有必要在语文课上加强对学生的作文培养,通过多阅读课外读物充实自己。
  关键词:课外阅读;作文教学;小学语文
  作文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体现一个学生的语文水平,一篇优秀的文章汇集了学生的智慧。教师应该将作文的教学当成课堂基础。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学生的作文缺乏素材,并且过于空洞,教师也没有高效的教学方式,学生作文能力提升依然是个问题。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尝试创新,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针对不同的问题,设置具体的教学环节,以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培养学生的兴趣。
  一、课外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小学阶段自学能力较低,并且没有足够的自律性。语文学科学习有很强的主题性,一个主题包括了许多内容,教师将学生引导到主题里面,让学生主动尝试自学。这样学生会慢慢地养成自学的习惯,并且形成探索发现的思维,将语文学习当成游戏,他们在心理上就会慢慢的接受这个学科。
  阅读可以增加学习的乐趣,单调的成语词语学习不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教材上的课文是基础知识的载体,为保证课堂的延伸性,课外阅读是非常重要的。学生阅读课外的文章,一方面可以积累大量素材,另一方面也可以巩固课堂学习。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可以开阔自身的眼界,认识更多的新鲜事物,他们的好奇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对语文的兴趣也越发的浓厚。教师是学生模仿的第一榜样,学生与教师相处的时间最多,所以教师也应该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教师与学生阅读同样的文章,会有不同的认识,所以教师阅读课外文章就能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
  教师阅读课外文章可以为学生提供学习标准,学生希望得到外界的认可,当学生有出现的表现的时候,教师应该给予鼓励和奖励,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成就感,成就感能够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乐趣。当学生的阅读方式出现问题,教师可以让他们互相纠正,在纠正的过程中,学习正确的阅读方式,或者可以直接纠正,帮助学生改变阅读方式。
  二、课外阅读能够提升作文水平
  学生初步学习教材文章之后有了一定的作文基础,之后就可以进行课外阅读,在原来的基础上学习扩展内容,尝试接触高难度的写作手法。但是教师并没有让学生阅读太多的课外文章,家长也没有意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在学生的课余时间没有培养他们课外阅读的习惯。家长和教师过度重视教材,忽视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这样就把学生的认知束缚在教材之中,学生的天性得不到解放,思维逐渐定式。过度重视成绩会给学生太多压力,压力之下,学生的心理会产生厌烦的情绪。教师和家长可以鼓励和引导学生学习课外知识,让他们学会自主学习、自己探索写作的技巧,发现错误,并且找到解决方法。
  教师应该认识到这一点:学生的阅读面越广,他们的领悟能力更强,思维也更加的敏捷,而写作离不开这两种素质。阅读面广的学生可以从更多角度去思考,每一个教材的知识点都有课外案例的支持。否则,学生的认知只能停留在课堂上。除此之外,家庭作业也增加了学生的压力,占据他们课外阅读的时间,课外阅读没有得到强化,学生只能重复教材上的知识,学习效率会降低。课外阅读也可以减轻学生的压力,让他们感受到语文真正的魅力。
  三、课外阅读能够增加作文素材
  丰富小学生写作素材课外阅读是语言积累最直接的途径,也是学生丰富自己写作的方式之一,小学生通过网络、书店丰富自己的写作素材,循序渐进的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不仅对写作有意,对于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以及其他科目的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市面上的读物良莠不齐,小学生的自控能力不佳,所以,我们要加强家长与学校的作用,通过微信、QQ等网络设备,将学校与家长结合起来,在诸多很多读物的面前,家长可以帮助学生挑选,还可以与小学生一起阅读,帮助他们认识生僻的字,帮助他们去理解文中他们没有见过的事物。
  素材积累是写作的基础,没有足够的素材积累,学生写出来的文章过于空洞、单调。教材上的课本可以提供一部分的素材,学生偶尔可以借鉴一下。主要的素材积累,需要依靠课外阅读,也可以从生活中获取。学生在进行阅读的时候要及时摘抄素材,不然容易忘记,学习效率低下。学生也可以交换素材笔记,学习对方的阅读方法。教师可以把学生的笔记收集起来进行修改,纠正学生的错误,规范学生的阅读习惯。教师可以组织阅读小组,按照书籍的类型进行分组,让学生接触不同的课文,学习更多的写作技巧。小学阶段的学生更喜欢童话类的故事,教师应该多让学生阅读此类文章,贴合他们的兴趣。这样一来,学生掌握了更多的写作技巧,也学会了更多的知识。阅读工作全面推进,自然就能写出好的文章来。
  素材不仅仅是故事,学生在进行素材摘抄的时候,要有意识的积累成语、词语、句子等,摘抄段落的过程中,通过手写加深记忆和理解,争取在摘抄过程中把框架记下来,完成一个阶段的摘抄之后,学生要对素材进行复习,避免遗忘。当学生写作的时候,他们就会把素材运用到文章当中,通过不断地运用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
  四、抓住素材,在读中学,以写运用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的教材只是一个例子,学生在学习完这个例子之后要学会举一反三,反复进行阅读,练习写作技巧。阅读是一个输入的环节,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一直在吸收,而写作是一个输出的环节,表达自己吸收的内容。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以阅读的文章为依据,充分挖掘其中可用的素材,结合课文中学习到的信息,在阅读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写的技巧,引导学生们将在阅读过程中学习到的写作技巧应用在未来的写作过程中,充分实现读写一体化。按照这一理念指导学生的写作,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写作效率,并且也能够在班级范围内提高整体的教学效率。因为阅读和写作是互补的过程,只有在阅读过程中能够很好地理解并且吸收,才能够在后来的写作中进一步进行表达。阅读是基础环节,在阅读中学习写作技巧,在写作中遇到难题促进学生进一步阅读,慢慢实现了多读、多写,将阅读和写作训练融合在一起,进行读写方面的结合。教师可以不限制学生的阅读材料,也不限制学生的写作内容,只要主题是积极向上的,那么就是值得鼓励的。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分为两个阶段,首先是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含义,并且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解决“写什么”和“写的目的”这两个问题,在这一基础上再完成第二个阶段的阅读理解,去分析作者采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为什么要这样写,这个阶段是吸收的关键阶段,侧重于学习写作的方法和表达技巧,在这一环节,教师可以进行额外的指导,帮助学生深入分析文章结构和写作手法,加强写作训练。
  五、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文章
  分享是人的天性,当看到美好的事物时会不由自主的想分享给身边的人,小学生也不例外,只是孩子不善于表达,这时教师就要起到充分的引领作用,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文章,同龄人之间总是有着别样的默契,家长费心劳力挑选出来的书可能还没有同学随手扔过来的具有吸引力,另外教师可以利用语文自习课组织“课外阅读小书屋”、“小写作家”、“阅读推荐大赛”等活动,让小学生们向班级所有人推荐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可以是整本书,也可以是一篇文章,或是一个段落,一句话乃至一个词语,只要你认为好,并且说出好的理由就可以。这样的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也锻炼了学生的交流能力,对思维的发散以及作文写作质量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提高,是锻炼自身与人交流的勇气和提升语文作文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结束语
  课外阅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也可以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阅读是一个单向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阅读文章学习知识,获得写作技能的提升,而写作是学生知识水平的体现,需要学生将知识重新组织并且表达出来。阅读和写作是对知识的循环利用,通过反复的接收、输出,学生语文水平就能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李莲容.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探讨[J].读书文摘,2016,(019):159-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