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探究小学语文教育对学生个性的培养

【作者】 樊科兰

【机构】 (广西北流市六麻镇升平小学)


【正文】摘 要:在新课改背景下,我国教育事业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也是尤为重视,要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就必须注重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对于正处于知识启蒙时期的小学生来说,语文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较为关键性的学科。因此,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培养是十分有必要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个性培养
  1、前言
  我国的教育改革如火如荼地开展着,人们开始对小学生个性的培养引起了足够地重视。语文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这对于小学生个性的养成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而如何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培养起小学生的个性,这将成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
  2、个性的概念
  所谓个性就是一个人由于受特定社会条件以及教育影响而形成的某种性格特性。通常情况下个性分为两部分,即心理特征以及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就是个体在其心理活动中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特征,这主要是人的能力、气质和性格,是个性的重要方面之一。而个性倾向性则包含有欲望、兴趣、动机、志向及信仰等等,人的个性就是由他们两者共同构成。人总是在一定的活动中被个性倾向性牵引而表现出某特定的心理特征。个性的心理特征以及倾向性共同对人的个性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彼此之间的联系密不可分。作为不可忽视的心理卫生问题,个性的塑造和培养在语文教学中不能不被重视。
  3、小学语文在培养学生个性中存在的问题
  3.1 主观的能动性缺乏
  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所采取的教学方式,还是老师在讲台上说,学生在下面被动地听的教学模式,完全成了灌输式的“填鸭”教学,一节课下来沉闷、无趣、效果不好。这一种教学模式看来存在着重大的缺陷,那就是学生只能一味地听老师讲,难以发挥出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并不能够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3.2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太过单一
  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之中最重要的教学形式和手段就是教学生认识新字、理解新的词语以及进行不断地朗读,严重轻视了学生对新鲜事物的联想,这种教育模式严重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以及创造力。
  3.3 老师与学生之间缺少互动
  在整节课当中,主要是老师讲课、学生听课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直接造成老师与学生之间沟通不畅,缺乏互动与交流的渠道。不能够帮助学生发现他们的优缺点,从而培养学生的个性思维。
  4、提升学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个性的培养策略
  4.1. 结合教材特点进行教学。
  小学语文教材选择的文章与教学内容,都是针对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年龄特点、认知特点、思维特点精心的挑选出来的,教材中每一篇文章、每一个诗篇,都是具有丰富的思想敢抢与个性特点的,这些都与学生的个性向吻合。每个文章的行文特色、思想感情、语言表达上都带有作者独特的个性特点,教师应该在教材中深入挖掘这些个性,让学生依据其自身的特点进行分析与理解,而不是将自己理解的能力强加给学生,影响学生的分析与思考。
  4.2 给学生提供机会展示个性的机会
  学生都有展示自己、表现自己个性的欲望,而语文这门课程恰恰是一门充满想象力的课程。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开展自由讨论等,让学生通过这些平台和机会表达自己、展现自己,慢慢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小学生年纪还小,活泼、爱动,比较天真,小学生更愿意展现自己,让自己优秀的一面呈现在大家的眼前,因此,教师要为学生的个性培养创造特点,为学生展示自己的个性创造好的机会。例如,在学习《群鸟学艺》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去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进行独自练习,练习好了之后,一起进行表演与活动。这之后,教师就要引导大家结合自己表演,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刻的理解。有的学生说文章表达的是我们学习的时候要虚心认真的接受,要有耐心,才会真正的学习到真本领,有的学生认为是老师没有教好,动物们才分走了,这些都是学生具有个性的发言,教师要让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与讨论,不要限制学生的思考与发言,了解文章的真正内涵,提升学习活动的有效性。
  4.3 营造宽松的教学气氛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给予学生鼓励和表扬,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在小学生的学习启蒙阶段,教师对自己的肯定和鼓励对学生来讲是很重要的学习动力。所以,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主动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表达自己不同的想法,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潜能,让学生的个性在学习中得到培养。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要针对学生个性特点实施差异性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用反向思维思考问题,支持学生的创新思维与求异思维,培养出一个个具有鲜明特征的个性学生,如果每个学生的个性一样、学习内容一样,考试特征一样,那就是教育教学最大的失败之处,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个性培养,要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独特的心理、思维语言进行教学活动,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4.4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每位老师都知道的道理,但是很少被老师应用到教学中去。如何让学生对于学习保持兴趣?让学生萌发好奇心理无疑是最佳的法子。要让学生萌发好奇心,老师教学不仅要具有艺术性,同时要具有巧妙性,让学生对语文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积极主动地去探讨,从而大大提升学习的积极性。比方说在教授诗歌时,不要简单背背完事,而是要在讲解的基础之上,指导学生进行有效仿写,学生在写诗对句中争强好胜,自然就会有兴趣的了。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分组,指导学生展开一系列地研究性学习,撰写研究笔记,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培养。.开展良性竞争,发挥榜样作用。小学语文教育要通过良性竞争,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奋发向上、敢于创新的精神。同时要教育学生将教材中的光辉形象作为榜样和典型,培养学生的个性。
  5、结语
  总之,小学语文作为最基本的教育,不仅要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还需培养学生个性品质。我们必须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在今后的教学中与时俱进,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除此之外,还需努力引导学生,使学生成为适应社会需要,有着良好个性品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杨细丹. 小学语文教育中对学生个性的培养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3)
  [2]王丽梅. 启动思维与个性,提升小学语文中的创新能力 [J].学周刊.20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