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论小学数学课堂如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作者】 钟桂梅

【机构】 (广西北流市隆盛镇香圩小学)


【正文】摘 要:在小学阶段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就是小学数学,它的学习好坏程度直接影响初中数学学习。小学数学知识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的日常学习、工作都存在数学知识。所以就对小学数学教师提出了要求,小学教师应该做好数学教学引导工作,帮助学生寻找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小学生们踊跃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去。本文就学生学习数学现状对小学数学课堂如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给予了具体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学生参与度
  教师要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首先要提前做好课前准备,因为学生在学习新知识过程中对现有的知识水平上发生量变和质变的产生。因此,上好一堂课离不开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而如果要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就离不开在课前做好相应的课前准备。
  一、小学数学课堂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在小学课堂中提高数学参与度,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而言,数学比较抽象难懂,小学生学习能力比较低理解力相对较差,在接受新鲜知识时接受能力较差。所以单纯让学生学习数学只是让学生了解到知识的表象,不加以引导和深刻参与,学生容易知识记忆不牢固并无法很好地运用知识。现在经过教学的不断改革,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去,能够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对学生而言这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深他们对于知识的记忆[1]。
  可以帮助学生形成主观能动性。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应在教学活动中为学生布置任务,设置悬念、设置问题关卡为学生提供思考机会[2]。对于高年级的小学生应带入他们参与到教学设计中去,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一份子,有助于他们形成自主学习方式。小学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着重解决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二、小学数学课堂中提高学生参与度的方式
  (一)引入教学情境
  利用教学情境有效开展课堂教学。为了加强学生们学习的数学课堂参与度,教师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数学教育形式,对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特殊引导,将他们的好奇心、争强好胜的占有欲全部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就能在参与数学教育情境获得良好的教育体验[3]。教师通过设置小游戏、知识竞赛等导入,设置课程教学悬念和情境给予学生更为广泛的发展空间,能有效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引导学生合作意识形成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加强学生的合作学习,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效果。由于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比较简单,收获课堂教学成果也比较容易。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合作式学习是一种比较合适的教法。教师授课前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组,并要求学生在一个学习目标下进行合作式探究,将自己的想法观念、交流通过小组的整合呈现给课堂中。这样在合作讨论之下每位同学都能够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也更容易学生之间形成互帮互助的学习结构。通过简单的分化组合每位学生在小组之间都能找到自己的分工与定位,可以发挥自身在小组的积极作用。
  (三)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
  在每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设置任务和预习新知识的教学内容作为新课之前的准备,养成学生们的良好预习习惯,对新知识进行温热。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能力,还可以在课堂开始前,准确认识学习的重难点。这样在以后的教学任务中,学生的学习效率才会显著提高。另外,课前预习是一个自主性的学习过程,这是课堂教学中的中心环节,也是课堂的重点所在。学生鉴于课堂设计下,要求教师应重视课前教育,通过家校联手规范学生的课下作业,让学生学会怎样预习、如何预习。玉溪的过程也是自主学习的过程,长时间的预习也能够帮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能力的提高。
  (四)“因材施教”
  “十个手指一样长”在课堂中每个个体都是独立存在的,都是不同的,教师不能偏向某个学生或者放弃学生,而是要尊重个体差异做到精心为每个学生去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和课堂练习,从不同认知出发。例如在学习圆的面积时通过设置不同半径问出直径或者通过面积问题问出半径,,设置多道难易问题让学生有题可选,分层进行联系,尊重学生差异,让学生对数学有信心。
  (五)通过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参与度
  多媒体教学手段具有形象、生动和信息含量大的特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将多媒体融入其中,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生动、更加有趣,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数学课堂,从而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效果的增强。
  例如,教师在讲“长方体”这一节内容时,对学生来说需要抽象的想象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对长方体的面、棱等长方体所具备的特性进行分析。通过动态的多媒体课件演示,更能引导学生对长方体的特征进行掌握。同时,多媒体教学方式更容易激起学生的参与性,从而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提高。
  (六)运用在课堂上做游戏的方式,提高学生参与度
  在小学学习阶段,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强,他们更善于通过形象进行记忆,思维的活动需要有具体可以感知的形象物体来支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要抓住小学生的这种思维特点,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的手、眼、耳、口、脑多个感官都加入到教学过程钟来。比如在讲解对《圆角分的认识》时,由于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对这个概念有所接触,就不会引起他们的积极性,可以设置一个游戏:争当出色售货员”,在游戏过程中,学生自己动手选取商品,自己动脑计算价格、再回答应该支付的金额和剩余的金额,这就使学生对货币的认识更加形象,积极性就会提高。
  结束语
  总而言之,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战地,是培养能力的源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为目标,让每一位学生成为探索者。
  参考文献:
  [1]何元翠. 小学数学课堂如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J]. 中国农村教育, 2018, 278(16):79-80.
  [2]徐美菊.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参与度[J]. 素质教育论坛, 2017(13):107-108.
  [3]刘开通. 如何有效提升小学数学课堂学生的参与度[J]. 考试周刊,2018(3):6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