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课堂让顽童更“出彩”
【作者】 谢宁秋
【机构】 (广西钦州市灵山县实验小学)
【正文】他是一位爱说爱笑的男孩。圆胖的脸蛋,一双大眼睛忽闪忽闪的,特别是那张大嘴巴,笑起来嘴角微微上翘,说起话来非常响亮。课堂上最爱说话,常常响起他说话的声音。他爱穿蓝色短衬衫,黑色短裤,衣服看起来不是很干净,因为他经常出汗,非常好动、调皮。他很调皮,经常控制不了自已,所以老师很头疼学生讨厌。
上课时,他的双手脚简直没地方放,不是搞小动作,就是转到后面拿别人的文具玩,搅得别的同学也上不好课。他的作业不是没有完成,就是马虎应付,写作文常找不到草稿本。上课喜欢说话,喜欢找人说话,影响别人除此之外,打架、骂人、恶作剧样样齐全。学校、班级的黑名单上常常少不了他。老师对他的教育他是口服心不服。表面上认错态度蛮好,过后照旧我行我素,反反复复,像耍猴似的。属于大错不犯,小错不断,虚心接受坚决不改那一类型的人。且手脚有点儿不干净,喜欢随随便便到同学的文具盒或书包里拿自己喜欢的东西,为此,同学们对他的意见很大。他也知道这样做不好,可就是管不住自己。
经过认真的观察和细致的调查,得知梁某爷爷、奶奶对他特别溺爱,凡事处处护着他。他爸爸他妈妈做生意非常忙,父母都不管他,无法管他。他的妈妈又是个急性子的人。她爱子心切,恨铁不成钢,对他要求挺严厉的,只是教育方法不够妥当,动不动非打即骂,梁某最怕老师家访,以免遭受皮肉之苦。再加上其母和爷爷、奶奶之间有矛盾,故造成家庭教育不调不一致,使梁某从小养成较古怪的双重性格。针对以上了解到的情况,我采取了以下措施:首先找梁某谈话,指出他身上的种种优点,帮助他树立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与他建立密切的师生关系;努力为他创造成功的机会,使他尝到成功的甜头。还有平时注意捕捉闪光点,一有进步及时表扬。只是老管不住自己,我要求全班同学希望能帮助,帮他改掉各种毛病。我当着全班说:“同学们,梁某同学今天有勇气提出自己的心理问题,并请求大家的帮助,这是对大家的信任,让我们用掌声来鼓励他,谢谢他对我们的信任。
”在掌声中,我发现梁某异常激动和高兴。接着,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向他提出了改正缺点的建议,并表示愿意帮助他。
我们全班同学善于发现梁某的“闪光点”。我特别注意发现捕捉梁某的“闪光点”。体育课梁某跑得很快,我经常表扬他;劳动时他很积极,不怕脏、不怕累,我让他负责管理班级卫生,他的工作很认真。梁某开始主动关心班级事务,和同学之间的关系也有改善,不再轻易拿同学的东西。我适时跟他约定,三天内不拿同学的东西,就给他一点奖励。他做到了,拿着奖品,很是高兴。到后来,就是一个星期不骂人打人,就获得奖品梁某在努力改变着自己。调皮的学生往往听惯了训斥,学会了检讨或其他应付的办法,所以教师能抓住某些事件激起他们的思想斗争,给予启发诱导,这种经历往往会在他们心灵上留下深深的印象。经过一段时间后,梁某的表现大有进步,同学们都使劲地挖掘出刘梁某身上的优点,让他感受到了大家对他的态度是友善的,让他在表扬声中努力改进自已的缺点。
另一方面我经常跟家长联系,做好“家校联系”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教育成功是否的关键。“家校联系”是一座搭起学校和家庭之间的桥梁,是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联系的纽带,是提升教师威信,构筑教师人格魅力的主要途径。通过电话交流来了解孩子在家里的一些情况,也可以请家长到学校进行交谈,也可以亲自到学生家里去,对这些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及时的传递到家长的手里,有了家长的支持和帮助往往会事半功倍。
经过半个学期的努力,梁某进步很快。为了奖励他,我让他做收作业小组长,他都完成得非常好。后来,我又让他担任组小组长。他和搭当配合得非常好。而且在工作中尽心尽职,受到大家的称赞,多次的成功,使他找到了自信,自尊。毛病改了不少,自制能力也增强了。学习成绩也提高了,现在课堂上的梁积极回答问题,有时候抢着要回答问题,他总是把他的小手举得高高。再举手的同时他总是说“老师让我来回答,让我来回答......”,看到他高高举起的小手,我们为他高兴。为此,我建议他父母给予他适当的物质奖励,他高兴地跳起来。从此学习劲头更足了,作业也完成得好好的,同学们也为他的转变感到高兴。
总之,对于“调皮捣蛋”的学生应给予多一点关注和理解,多一点沟通,多一点赏识和激励,多一点爱。有时一个关爱的眼神,一句信任的鼓励,都能赢得顽皮学生的信赖,会使他们的潜能发挥出来,使他们能充分享受到学习成功的乐趣,使每一个“顽皮捣蛋”的学生都成为你喜欢的学生,在课堂中让顽童更“出彩”。
上课时,他的双手脚简直没地方放,不是搞小动作,就是转到后面拿别人的文具玩,搅得别的同学也上不好课。他的作业不是没有完成,就是马虎应付,写作文常找不到草稿本。上课喜欢说话,喜欢找人说话,影响别人除此之外,打架、骂人、恶作剧样样齐全。学校、班级的黑名单上常常少不了他。老师对他的教育他是口服心不服。表面上认错态度蛮好,过后照旧我行我素,反反复复,像耍猴似的。属于大错不犯,小错不断,虚心接受坚决不改那一类型的人。且手脚有点儿不干净,喜欢随随便便到同学的文具盒或书包里拿自己喜欢的东西,为此,同学们对他的意见很大。他也知道这样做不好,可就是管不住自己。
经过认真的观察和细致的调查,得知梁某爷爷、奶奶对他特别溺爱,凡事处处护着他。他爸爸他妈妈做生意非常忙,父母都不管他,无法管他。他的妈妈又是个急性子的人。她爱子心切,恨铁不成钢,对他要求挺严厉的,只是教育方法不够妥当,动不动非打即骂,梁某最怕老师家访,以免遭受皮肉之苦。再加上其母和爷爷、奶奶之间有矛盾,故造成家庭教育不调不一致,使梁某从小养成较古怪的双重性格。针对以上了解到的情况,我采取了以下措施:首先找梁某谈话,指出他身上的种种优点,帮助他树立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与他建立密切的师生关系;努力为他创造成功的机会,使他尝到成功的甜头。还有平时注意捕捉闪光点,一有进步及时表扬。只是老管不住自己,我要求全班同学希望能帮助,帮他改掉各种毛病。我当着全班说:“同学们,梁某同学今天有勇气提出自己的心理问题,并请求大家的帮助,这是对大家的信任,让我们用掌声来鼓励他,谢谢他对我们的信任。
”在掌声中,我发现梁某异常激动和高兴。接着,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向他提出了改正缺点的建议,并表示愿意帮助他。
我们全班同学善于发现梁某的“闪光点”。我特别注意发现捕捉梁某的“闪光点”。体育课梁某跑得很快,我经常表扬他;劳动时他很积极,不怕脏、不怕累,我让他负责管理班级卫生,他的工作很认真。梁某开始主动关心班级事务,和同学之间的关系也有改善,不再轻易拿同学的东西。我适时跟他约定,三天内不拿同学的东西,就给他一点奖励。他做到了,拿着奖品,很是高兴。到后来,就是一个星期不骂人打人,就获得奖品梁某在努力改变着自己。调皮的学生往往听惯了训斥,学会了检讨或其他应付的办法,所以教师能抓住某些事件激起他们的思想斗争,给予启发诱导,这种经历往往会在他们心灵上留下深深的印象。经过一段时间后,梁某的表现大有进步,同学们都使劲地挖掘出刘梁某身上的优点,让他感受到了大家对他的态度是友善的,让他在表扬声中努力改进自已的缺点。
另一方面我经常跟家长联系,做好“家校联系”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教育成功是否的关键。“家校联系”是一座搭起学校和家庭之间的桥梁,是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联系的纽带,是提升教师威信,构筑教师人格魅力的主要途径。通过电话交流来了解孩子在家里的一些情况,也可以请家长到学校进行交谈,也可以亲自到学生家里去,对这些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及时的传递到家长的手里,有了家长的支持和帮助往往会事半功倍。
经过半个学期的努力,梁某进步很快。为了奖励他,我让他做收作业小组长,他都完成得非常好。后来,我又让他担任组小组长。他和搭当配合得非常好。而且在工作中尽心尽职,受到大家的称赞,多次的成功,使他找到了自信,自尊。毛病改了不少,自制能力也增强了。学习成绩也提高了,现在课堂上的梁积极回答问题,有时候抢着要回答问题,他总是把他的小手举得高高。再举手的同时他总是说“老师让我来回答,让我来回答......”,看到他高高举起的小手,我们为他高兴。为此,我建议他父母给予他适当的物质奖励,他高兴地跳起来。从此学习劲头更足了,作业也完成得好好的,同学们也为他的转变感到高兴。
总之,对于“调皮捣蛋”的学生应给予多一点关注和理解,多一点沟通,多一点赏识和激励,多一点爱。有时一个关爱的眼神,一句信任的鼓励,都能赢得顽皮学生的信赖,会使他们的潜能发挥出来,使他们能充分享受到学习成功的乐趣,使每一个“顽皮捣蛋”的学生都成为你喜欢的学生,在课堂中让顽童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