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如何激发高中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作者】 崔丽娟
【机构】 (山东省邹平市第一中学)
【正文】摘 要: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并表现出心驰神往。因此,兴趣是学生学习音乐的主要动力和内驱力,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关键词:激发;高中学生;音乐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了兴趣,就谈不上愉快地学习,不能愉快地学习,就没有学习效率。所以,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每位教师苦苦探询的一个问题。在音乐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呢?经过长时间的思索与教学实践,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建立和谐、融洽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告诉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亲师性”较强。如果他们对某个老师有好感,他们便对这位老师的课感兴趣,并分外重视,肯下大力气,花大功夫学这门学科。这种现象大概就是我们常说的“爱屋及乌”吧!反之,如果他们不喜欢某位老师,由于逆反心理,他们就不愿学或不学这位老师的课。这种现象也是大家司空见惯的。所以,教师要深入学生,并和学生打成一片,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喜怒哀乐情绪的变化,时时处处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有效积极地帮助学生。让你在学生的眼里不仅是一位可敬的师长,更是他们可亲可敬的亲密朋友。当然,这并非说他们的缺点不可批评,可以听之任之。而是批评和表扬是出于同一个目的的爱护学生。因而批评的方式比批评本身更重要。要让他们不伤自尊心,人格不受侮辱。从内心让他们感到教师的批评是诚挚的爱、由衷的爱护和帮助。也只有这样的师生才能关系和谐,感情融洽,兴趣盎然地进行学习。另外,教师还要有丰富的知识和精到的授课艺术来吸引学生,满足学生的道德要求和精神需要,使他们对学习材料充满浓厚的兴趣,去鉴赏、品味、思索,并获得各方面的启迪。教师还要热爱自己所教学科,深入挖掘教材和研究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状况,以最简洁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进行教学,使所教内容成为教师和学生的兴趣中心,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采用直观的手段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提高学习兴趣
如德彪西的《大海》,在欣赏前可以让学生画出大海的图画,然后,用线条表示出大海在各种不同情况的图画。用线条表示:风平浪静的大海、风平浪静时大海的线条、风浪起伏的大海的线条。
然后,通过欣赏莫奈的油画《日出》,和欣赏日本画家葛饰北斋的《神奈川冲浪里》,了解这些画表现的意图,通过绘画这种比较直观的手段引申到欣赏德彪西的交响素描《大海》。再请学生用绘画的形式画出自己心目中大海的形象。
在欣赏乐曲《大海》这首音乐作品,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印象派作品。这样,学生才会深入的理解,不至于听完了整首乐曲学生一点也没有听懂。只有从最容易理解的方法去深入浅出的教学,学生才会真正的学会欣赏音乐。
音乐虽说不是能用语言来形容或者讲得明白的,是要靠音乐让学生去感受的。但是,只有在学生对作者的创作意图有了一定的了解后,让学生才能理解作品的意图,然后才是喜欢音乐。不做任何铺垫,学生根本就听不懂,就根本没有兴趣可言。要求学生学好音乐,能真正懂得欣赏音乐就困难了。
三、以鼓励和参与表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和每个具体环节,教师对学生所取得的点滴成绩及时予以肯定,能够极好地培育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学生品味自己的歌声中,教师进行点评,起到了很好的鼓励作用,这是课堂气氛热烈,学生情绪高涨,产生了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积极的情感体验可以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亲自参与唱奏表演或形体表演来提高学习兴趣。如此,在巩固唱歌新授内容时,采用一部分学生唱,一部分学生用口风琴伴奏,另一部分学生用打击乐器伴奏或一部分学生唱,一部分学生跳的形式等,同学们兴致很高,课堂处在活泼欢快的气氛中,这时的孩子们获得了审美的愉悦体验,和老师一道分享独特感人的音乐魅力。
四、欣赏和分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音乐美可以感染学生并激发他们的兴趣,追求音乐美的欲望可以形成他们学习的动力和意志。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艺术境界的想象,既能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表现力,也能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通过音乐欣赏来发展和培养音乐的注意力和记忆力,来发展和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以及创造思维能力,来发展和培养音乐的表现能力和感受能力。学生在欣赏或演唱音乐作品时,头脑中会创造性地把大自然和现实生活中的景象再现出来。所以,上课时应注重让学生积极参与,让他们按照各自理解角度去分析,去描述歌曲,乐曲所表达的情感;去联想其意境,以提高他们的想象力。
如欣赏古琴曲《流水》,学生可根据旋律的走向,说出自己所感悟到流水时的各种情境。有的学生描述的是:“象一股清澈的山泉,从山崖上流淌下来,敲击着山石,发出了叮咚,叮咚”的清脆响声,表现轻盈、亮晶的流水,仿佛看到阳光下水流的晶莹剔透;有的学生描述的是:“仿佛听到了大海的波涛,看到了小溪的潺潺水流,十六分音符的流动旋律,似山泉汇成江河,一泻千里;似山势激越,从容不迫地汇入大海。”有的学生说:“我仿佛听到了激流如遇见障碍,水流直打旋,经过周折,冲破暗礁,给人一种积极而又充满激情的情怀。”还有的说:“在聆听《流水》时,我仿佛是听到森林里松涛阵阵,鸟儿在欢快的飞翔着、栖息着,发出了各不相同的婉转鸣叫,又仿佛听到江南雨打芭蕉叶。嘀达嘀达声像一首诗,又像一幅画等。”学生精彩纷呈的描述,表现出他们丰富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音乐是美妙的,但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引领他们走进这神圣的殿堂,则是我们每个音乐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本着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走向热爱音乐道路,要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理想的崇高,人生的意义,使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兰秀;兴趣——提高教学实效的助推器[J];湖南教育(下);2011年02期
[2]王美华;在“兴趣”的天空下收获秋天[J];考试周刊;2011年29期
关键词:激发;高中学生;音乐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了兴趣,就谈不上愉快地学习,不能愉快地学习,就没有学习效率。所以,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每位教师苦苦探询的一个问题。在音乐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呢?经过长时间的思索与教学实践,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建立和谐、融洽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告诉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亲师性”较强。如果他们对某个老师有好感,他们便对这位老师的课感兴趣,并分外重视,肯下大力气,花大功夫学这门学科。这种现象大概就是我们常说的“爱屋及乌”吧!反之,如果他们不喜欢某位老师,由于逆反心理,他们就不愿学或不学这位老师的课。这种现象也是大家司空见惯的。所以,教师要深入学生,并和学生打成一片,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喜怒哀乐情绪的变化,时时处处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有效积极地帮助学生。让你在学生的眼里不仅是一位可敬的师长,更是他们可亲可敬的亲密朋友。当然,这并非说他们的缺点不可批评,可以听之任之。而是批评和表扬是出于同一个目的的爱护学生。因而批评的方式比批评本身更重要。要让他们不伤自尊心,人格不受侮辱。从内心让他们感到教师的批评是诚挚的爱、由衷的爱护和帮助。也只有这样的师生才能关系和谐,感情融洽,兴趣盎然地进行学习。另外,教师还要有丰富的知识和精到的授课艺术来吸引学生,满足学生的道德要求和精神需要,使他们对学习材料充满浓厚的兴趣,去鉴赏、品味、思索,并获得各方面的启迪。教师还要热爱自己所教学科,深入挖掘教材和研究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状况,以最简洁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进行教学,使所教内容成为教师和学生的兴趣中心,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采用直观的手段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提高学习兴趣
如德彪西的《大海》,在欣赏前可以让学生画出大海的图画,然后,用线条表示出大海在各种不同情况的图画。用线条表示:风平浪静的大海、风平浪静时大海的线条、风浪起伏的大海的线条。
然后,通过欣赏莫奈的油画《日出》,和欣赏日本画家葛饰北斋的《神奈川冲浪里》,了解这些画表现的意图,通过绘画这种比较直观的手段引申到欣赏德彪西的交响素描《大海》。再请学生用绘画的形式画出自己心目中大海的形象。
在欣赏乐曲《大海》这首音乐作品,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印象派作品。这样,学生才会深入的理解,不至于听完了整首乐曲学生一点也没有听懂。只有从最容易理解的方法去深入浅出的教学,学生才会真正的学会欣赏音乐。
音乐虽说不是能用语言来形容或者讲得明白的,是要靠音乐让学生去感受的。但是,只有在学生对作者的创作意图有了一定的了解后,让学生才能理解作品的意图,然后才是喜欢音乐。不做任何铺垫,学生根本就听不懂,就根本没有兴趣可言。要求学生学好音乐,能真正懂得欣赏音乐就困难了。
三、以鼓励和参与表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和每个具体环节,教师对学生所取得的点滴成绩及时予以肯定,能够极好地培育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学生品味自己的歌声中,教师进行点评,起到了很好的鼓励作用,这是课堂气氛热烈,学生情绪高涨,产生了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积极的情感体验可以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亲自参与唱奏表演或形体表演来提高学习兴趣。如此,在巩固唱歌新授内容时,采用一部分学生唱,一部分学生用口风琴伴奏,另一部分学生用打击乐器伴奏或一部分学生唱,一部分学生跳的形式等,同学们兴致很高,课堂处在活泼欢快的气氛中,这时的孩子们获得了审美的愉悦体验,和老师一道分享独特感人的音乐魅力。
四、欣赏和分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音乐美可以感染学生并激发他们的兴趣,追求音乐美的欲望可以形成他们学习的动力和意志。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艺术境界的想象,既能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表现力,也能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通过音乐欣赏来发展和培养音乐的注意力和记忆力,来发展和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以及创造思维能力,来发展和培养音乐的表现能力和感受能力。学生在欣赏或演唱音乐作品时,头脑中会创造性地把大自然和现实生活中的景象再现出来。所以,上课时应注重让学生积极参与,让他们按照各自理解角度去分析,去描述歌曲,乐曲所表达的情感;去联想其意境,以提高他们的想象力。
如欣赏古琴曲《流水》,学生可根据旋律的走向,说出自己所感悟到流水时的各种情境。有的学生描述的是:“象一股清澈的山泉,从山崖上流淌下来,敲击着山石,发出了叮咚,叮咚”的清脆响声,表现轻盈、亮晶的流水,仿佛看到阳光下水流的晶莹剔透;有的学生描述的是:“仿佛听到了大海的波涛,看到了小溪的潺潺水流,十六分音符的流动旋律,似山泉汇成江河,一泻千里;似山势激越,从容不迫地汇入大海。”有的学生说:“我仿佛听到了激流如遇见障碍,水流直打旋,经过周折,冲破暗礁,给人一种积极而又充满激情的情怀。”还有的说:“在聆听《流水》时,我仿佛是听到森林里松涛阵阵,鸟儿在欢快的飞翔着、栖息着,发出了各不相同的婉转鸣叫,又仿佛听到江南雨打芭蕉叶。嘀达嘀达声像一首诗,又像一幅画等。”学生精彩纷呈的描述,表现出他们丰富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音乐是美妙的,但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引领他们走进这神圣的殿堂,则是我们每个音乐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本着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走向热爱音乐道路,要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理想的崇高,人生的意义,使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兰秀;兴趣——提高教学实效的助推器[J];湖南教育(下);2011年02期
[2]王美华;在“兴趣”的天空下收获秋天[J];考试周刊;2011年2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