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生活现象情境的创设应用研究

【作者】 吴永泽

【机构】 (四川省资中县龙江中学)


【正文】摘 要:物理是初中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力、热、声、电等物理知识。物理学科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通过学习物理知识,能够培养学的实践能力。本文分析了物理教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关系,就生活现象情境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生活情境;创设
  1、物理教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关系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其理论体系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命题: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1]。若物理教学单纯围绕物理知识任务开展,则割断了物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脱离生活实际的教学,其效率必然大打折扣,无益于解决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合理采用生活实物引导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将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学生才能主动地的思考物理现象、相关物理知识,并借助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处理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2、生活现象情境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1增设问题
  教师应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科学的设置相关问题,基于问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某个知识点感兴趣,他才会主动学习相关知识。同样,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主动探究问题,将提升知识理解的牢固程度[2],比如:光透过三棱镜形成了如彩虹一样的光,学生对此情况产生疑问,之后会想方设法完成“光的色散实验”;阿基米德曾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整个地球。”这也引发了人们对力的作用的相关思考。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问题,并借助相关物理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物理教师在为学生讲解《声现象》一课时,教师可通过播放音乐、影视作品或与学生进行沟通等方式引发学生的思考。主要思考问题包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声音(各种动物的鸣叫、雷电、刮风等等)?这些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这些声音的传播途径是什么?教师可借助实验帮助学生理解上述问题,从深层次理解物理知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在真空玻璃罩中放置一个调好的闹钟,之后抽掉玻璃罩中的空气形成真空状态,与学生一起观察会发生什么情况,并讨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此情况有什么意义?经过讨论、思考上述问题,学生发现声音是通过振动形成的,磁带、储存卡等可通过记录震动完成声音记录;声音传播的媒介是空气;真空状态下无法实现声音传播。
  2.2设置形象展示
  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浮力、压强等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物理知识较为抽象、复杂,但引入日常生活现象,则有助于我们直观的理解生涩的理论。教师可借助模型、图片等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这些方式可将抽象的物理知识形象化、具象化,这将有效提升学生物理知识的理解能力[3],例如:教师在进行《物态变化》教学时,可借助日常生活现象开展教学。教师在讲解“熔化与凝固”这一物理知识时,可利用冰块的变化进行讲解。为什么人们在夏季喝饮料的时候喜欢添加冰块(可乐+冰块)?教师可通过冰块的变化,引导学生讨论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变化规律。教师可提前准备一些冰块,并将其放置在讲台上,与学生一起观察冰块的变化情况。通过观察可发现,在室温条件下冰块逐渐融化成水,即:由固态变为液体,该过程就是熔化。反之,当我们将装有水的杯子放置于冰箱冷冻室(4小时),水会变成冰块。则该过程称作“凝固”。将水倒入烧杯并逐渐加热,又能实现液态向气态的转换。在讲解“大气压强”这一物理知识时,由于空气无色无味造成我们无法直观观察。教师可在圆形玻璃杯中装满水,并在玻璃杯上覆盖一张白纸,慢慢倒置玻璃杯。学生们在这个过程中发现,水杯中的水并未洒出。此时,教师可告知学生是大气压强作用的结果。
  2.3加强各小组之间的合作
  开展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借助实验让学生直观的观察各种物理现象。此时,我们开展小组合作模式,发挥团队协作能力并提升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程度,让学生学会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营造相应的情景模式,调动学习气氛完成教学任务,例如:教师讲解《磁现象》一课时,可将学生划分为多个学习小组,为每个小组发放磁铁、铁屑这些实验材料,学生依据教材进行实验、讨论。学生通过物理知识能解决一些生活问题,如:借助磁铁吸出掉在缝隙里的小螺丝等物品。
  3、结论
  总之,物理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教师需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尽量为学生营造生活化现象情境,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起学习兴趣,从而有效的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范全国.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应用生活化情境的实践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18,000(010):137-137.
  [2]李贵芬.初中物理教学中利用生活现象创设问题情境分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014(011):172-173.
  [3]李占福.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利用生活现象创设问题情境的应用研究[J].读天下(综合),2018,000(001):P.139-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