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学习小微课 丰富大课堂——浅议初中数学微课的特点与制作注意事项

【作者】 孙 涛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东风第五中学)


【正文】摘 要: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微课越来越被广大师生接纳。“微课”的使用,使得初中数学教学“省时”、“高效”,也使数学课堂教学形象化、生活化、直观化、趣味化。但是目前相当一部分老师对“微课”不了解,认为“微课”太过高大上,不会制作。本文就微课的特点及制作进行介绍。
  关键词:数学;微课;特点及制作
  国家教育部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整合,注重实效。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一、教学中使用微课的必要性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是对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它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概括性。相比其他学科,数学显得枯燥,不易理解。教育教学理论明确地告诉我们:人总是要借助直观的、动态的表象去理解和认识抽象的、静止的事物,这种认知方式与生俱来,且要伴随一生。信息技术进入课堂,完全符合初中阶段学生学习要求,能给枯燥、机械的数学学习带来新的活力,能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信息技术运用到数学教学其代表是微课。 
  二、“微课”的特点
  1.微课“位微不卑”
  微课虽然短小,比不上一节完整的课宏大丰富,但是微课能在短时间内使学习者获得某方面的知识或技能,形成有效学习。所以,微课在教学中地位并不卑微。
  2.微课“课微不小”
  微课只讲授一两个知识点,没有复杂的课程体系,也没有众多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对象,看似没有系统性和全面性,许多人称之为“碎片化”。但是微课是针对特定的目标人群、传递特定的知识内容,一个微课自身仍然需要系统性,一组微课所表达的知识仍然具有全面性。
  3.微课“步微不慢”
  微课是小步子原则,看似很慢,但稳步推进,实际效果并不慢。微课虽然内容短小,但它的知识内涵和教学意义非常巨大。
  4.微课“效微不薄”
  微课有积少成多、聚沙成塔的作用,通过不断的微知识、微学习,从而达到领悟大道理、大智慧的目的。
  三、“微课”制作应遵循的原则
  1.与常规课程相结合。微课是对重点难点的解释,是常规课程的有益的补充,使用时必须与课程相结合。
  2.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要有较为完整的课程结构,包括开始、结束、授课、互动等。微课主要要突破某个小而重要的知识点。
  3.体现特色教学内容。微课是一个精彩的短课,需要尽量突出该课程的特色,不能做得平铺直叙。
  4.运用丰富的多媒体技术。微课要尽量使用多媒体技术,展示课程内容。如使用动画、图表、音视频等方式表达教学内容。
  5.精致安排拍摄制作过程。由于微课时间很短,因此要重视每一秒,尽量不要有口误、重复、表达不清、拖沓现象。
  6.重视开场前30秒。视频课最关键的是开头,要抓人眼球,要能吸引听众。因此要非常重视开头的30秒。
  7.把握好讲课时间。一节微课老师讲解以4-6分钟为宜。最好控制在4分钟以内。时间长,学生容易疲劳。
  四、“微课”制作的方法
  微课制作技术通常有摄像机拍摄、数码手机拍摄、录屏软件录制(如CS、PPT2010)、 iPAD 录制、录播教室录制、摄像设备拍摄后编辑、运用 Flash 等专用软件制作等方法。
  五、微课制作要注意的问题
  1.拍摄。拍摄场地最好关闭现场的窗帘,用现场灯光。拍摄时注意摄像设备的位置、景别、构图和镜头运动等。不论是全景、中景、近景还是特写,都要将主体安排在视觉中心位置。
  2.录音。用领夹式无线专业话筒,它的频段几乎不受外部噪音和其它无线系统的干扰,拾音质量高,能保证声音的高保真。
  3.编辑。镜头的组接要符合组接原则,要合乎认识和思想的逻辑,要遵循镜头调度的轴线规律。景别的过渡要自然、合理,光线、色调的过渡要自然等。
  4.PPT。微课视频中的PPT处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法:(1)用摄像机拍摄投影屏。这样可以看到教师的讲解和课件的演示过程,但拍摄的PPT画面可能闪烁,屏幕可能拍得不清晰。(2)将投影的VGA信号单独录制。这种方式能实时录制课件的动态影像,清晰度高。但是不能展示老师用教鞭或激光笔指点的授课情况,后期修改不太方便。(3)后期制作时在视频中插入全屏多媒体课件。这种方式清晰度高,制作精良,修改方便,但制作周期较长。(4)在后期利用编辑软件制作。这样效果最好,但制作最为复杂,需要较长的编辑制作时间,只适用于简单字幕和图片的PPT,不适合动态的多媒体课件。
  5.字幕。屏幕文字包括片头字幕、片尾字幕、唱词和字幕条。片头字幕呈现时间一般需要3-5秒,文字的大小要合适。片尾字幕是给出版权单位、制作单位、录制时间等信息。唱词指教师讲课与学生说话的内容。唱词文字的颜色要与视频的主色调和谐并且能够看得清楚、明显。唱词出现的时间要略早于说话时间,消失时间略晚于说话结束时间。字幕条主要说明学校名称、教师信息、图表标注等。可以竖排或横排,在字体、字型的设计上可以带有一定的艺术色彩和表现力。
  信息技术进课堂是时代的呼唤,教师必须紧跟时代要求,学习先进教育的理念、提升学科专业的水平、强调以生为本的思想、掌握信息技术的手段。教师即要对微课有深刻的理解与认识,也要有教学改革的勇气胆识;即要有学科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还要有微课传播知识的共识。这样才能把握好微课,才能克服困难制作好微课和应用好微课。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2]胡铁生,“微课”:区域化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2011年10月,环境建设与资源开发)
  [3]张一春,微课建设研究与思考(2013年10月,中国教育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