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研究

【作者】 杨 艳

【机构】 (贵州省普安县高棉乡高棉小学)


【正文】摘 要:在小学教学阶段,数学教学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解题方法的多样化受到了大家的普遍关注,通过多样化的解题方式,能够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有着更加系统的了解。本文就围绕小学数学解题方法的多样化进行简要的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题问题;多样化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多样化的解题方法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能够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系统了解,此外,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对他们数学综合素养的提升有着重要的帮助。下文就围绕小学数学解题方法的多样化进行简要的探析。
  一、创设情境,感悟策略   
  课程标准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首先,我从学生的生活入手,让学生感到数学与自己相关,了解数学知识的生活性。课一开始,教师借助主题图或教学课件来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然后,引导学生根据问题收集的相关信息,提出合理的数学问题。这样,主题图或教学课件上的信息在一定意义上是为学生思维提供了线索,学生能结合问题中提供的相关信息,认识到信息之间的联系。  
  如教学第九册“解决问题”一课,我结合生活实际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我国选手郭文珺在射击女子10米气枪项目上夺得金牌(出示图片)。在我们生活中也有类似射击,如飞镖游戏(出示飞镖),谁愿意上来试一试?投中内圈10环,中圈8环,外圈6环。比一比谁最厉害?借助这个游戏,学生跃跃欲试,摩拳擦掌。教师通过寥寥数语很快地激起了学生学习的欲望。教师抓紧这个时机,适时抛出问题: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环数?列举出所有可能的答案。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将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由于学生并没有有序整理事情的生活经验,产生了认知冲突。这时教师借机提问:如何才能不遗漏地快速得到答案呢?学生思维的火花立刻点燃了。接着教师边出示主题图边进行导入:在一片辽阔的草地上,有一个畜牧场,放牧着成群的牛羊,牧场主人王大叔想围一个长方形羊圈。现在我们就运用列举的方法帮助王大叔解决这个问题,你想怎么围,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这一过程,实际上是在唤醒学生探索的冲动。 
  二、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引导学生开展合作交流、评价反思,有利于学生获得更多的解决问题的帮助和启示,有利于学生形成稳定的方法意识、策略意识,有利于学生将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内化为个人的数学素养。解决问题中的数学交流能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帮助和启示,如当学生解决问题思维受阻时,可以通过交流让学生相互启发、解除困惑等等。
  三、夯实基础知识,掌握基本的数量关系
  所有解决问题及综合应用的知识内容,必须以平时所学知识为基础。因此,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夯实,让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的数量关系,例如:路程=速度×时间,时间=路程÷速度,速度=路程÷时间;总价=单价×数量;数量=总价÷单价,单价=总价÷数量……只有把握知识的内部结构,学生才能在生活的情境中学以致用。数学的教学,只有把握了基础教学后才能教出数学味道,数学创新,数学文化,数学思维,而到了最高境界则是培养人文精神。所以,我们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都应立足本职工作,抓好基础知识。
  四、联系生活,培养应用数学的能力 
  数学学习,不仅要弄清课堂所提的问题,掌握现成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要知道如何运用课堂所想的问题,所学的方法自觉地、有意识地去认识和理解周围的事物,处理有关的问题,使所学的知识成为与生活和社会实践有密切联系的内容。因此,在教学中,还要从如下几方面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践性的问题。 
  1.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小学数学中的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价格与购物计算,长度、面积、体积和容积的测定等。教学时,我们要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用所学知识到社会实践中应用的机会。如教学米、厘米的认识后,我们让学生量一量教室地面的长和宽;量一量黑板、书桌、课本、文具盒的长与宽;回到家里量一量各种家具的长、宽;量一量爸爸、妈妈的身高,等等。这样,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让学生从中品尝到学以致用的乐趣。
  2.应用到问题情境中。教学要创设情境,以帮助学生沟通教学与实际问题的联系。如学习了百分数应用题以后,可以编制这样的题目: 
  小英把积攒的零用钱120元从2007年10月l日开始在储蓄所存定期一年,那么到2008年10月1日,她可以得到多少元? 
  这样的问题,新鲜有趣,与生活贴近,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他们会自觉地去了解利率、利息等知识,并与百分数知识相联系。通过学习思考、调查访问、实际计算,学生不仅学会了数学知识,而且还了解到一些金融知识。从而增长见识,培养了在实际中应用数学的能力。 
  3.应用到实际生活中。鼓励学生把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的数学问题说出来,写下来,通过交流、评比,提高他们到实践中去学数学的自觉性。三、四年级学生,我们要求他们用简单的数学术语表达思想,有层次地说明思考问题的过程,边操作、边解释、能质疑;五、六年级学生,我们则要求他们能使用学过的数学术语表达思想,讲明算理,质疑问难,对不同意见能展开讨论。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要把“问题解决”的教学过程当作数学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数学,以解决问题的形式学数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