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析英语教学过程中的自主学习
【作者】 李 芳
【机构】 (湖北省房县实验中学)
【正文】新课程英语教学中提倡“学生自主学习”。这种方式在英语教学中能够发挥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为主导”作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这种方式的运用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以实现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情感态度与审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1、教学由重“结果”转向重“过程”
所谓重结果,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的结论、教学的结果,忽略知识的来龙去脉,有意无意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而让学生去重点背诵“标准答案”。所谓重过程,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习的过程中,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新课程倡导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揭示知识的发生过程,暴露知识的思维过程,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能力得到发展。
(1)创设情景,开展语言实践活动
对于中国学生来说,英语就是门外语。学习语言需要环境与氛围,我们不能把它单独地割裂开来学习,正如有些人所说:“如果我们的学生在英、美国家呆上一年,比他在中国学习十年获得的英语知识更多,口语更地道。”语言应该生长在语境的土壤里,情景是语言的生长点,活动是语言的载体。因此,教师应想方设法为英语教学设置一个情景,让学生能够置身其中,用英语思维,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下进行语言实践。在做中学,学中用,真正实现英语的价值。
(2)依据学生,优化课程教学资源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转变一个观念,就是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学生自身就是最可利用的课程资源。教师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者,而不是要什么都在学生之上的传授者的形象。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都要求教师从传统的“一包到底”的角色中解脱出来,这些方式也是教师可以充分发挥的无形资源。如Christmas Day一课的教学方式就充分体现了老师相信学生,把机会教给学生,给学生一个充分施展能力、发挥自我的空间这一教学特点,各组的表演真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结果表明:同学们通过这样的方式对所学的知识掌握得很好,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合作也十分愉快,他们也懂得了探寻知识的方法,中学英语论文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完全达到。
2、教学由重“传教”转向重“自学”
新课程倡导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强调学法与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的最优结合。它要求教师要从学情出发,随时设计课堂教学方法,从而保证教法与学法改革的同步进行。
(1)精心备课,赢在课堂
做任何事情以前都得事先做好准备。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改之后,教师普遍反映英语难教,词汇量大,尤其是对于农村学生难度更大。实际上,这是对教师提出了挑战,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要求教师要把更多的精力花在精心备课上,要从学生的学情出发,纵观前后,挖掘教材,整合课本资源,提高课堂效率。
(2)探寻兴趣点,构建开放式教学氛围
传统英语教学过多强调语法、语言的组织,学生学起来难,而且与现实生活不太融合。因此,学生学起来感觉枯燥、乏味,实用性不太强,没有充分发挥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的功能和价值。而课改后的英语教材与学习、工作、生活的联系非常紧密,我们可以从现实的生活中找到许多学生感兴趣的东西,教师可以从这些兴趣点入手,让学生感受到英语就在身边。
3、教学方式运用注意点
(1) 注意师生的互动合作。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充分融入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教师还应对学生的疑难困惑作必要的点拨、指导。学生在互动学习中更容易接受英语知识。
(2) 注意对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引导。自主学习是学生在阅读文本自主理解感悟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往往会因学习基础、生活阅历等不深厚而产生出误解,我们教师则应该予以指点纠正。
(3) 注意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英语学习是为更好的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情感态度和审美价值观。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理解感悟文本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大胆的思考探索创新,促进自己的全面发展。
总之,教学是一门艺术,学无止境。作为新时代的英语教师,我们应不断地反思与提炼,时刻牢记“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要求。教学中按照新课程的教学要求,在教学中不断完善优化自己的教学,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向着“更好”迈进!
1、教学由重“结果”转向重“过程”
所谓重结果,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的结论、教学的结果,忽略知识的来龙去脉,有意无意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而让学生去重点背诵“标准答案”。所谓重过程,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习的过程中,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新课程倡导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揭示知识的发生过程,暴露知识的思维过程,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能力得到发展。
(1)创设情景,开展语言实践活动
对于中国学生来说,英语就是门外语。学习语言需要环境与氛围,我们不能把它单独地割裂开来学习,正如有些人所说:“如果我们的学生在英、美国家呆上一年,比他在中国学习十年获得的英语知识更多,口语更地道。”语言应该生长在语境的土壤里,情景是语言的生长点,活动是语言的载体。因此,教师应想方设法为英语教学设置一个情景,让学生能够置身其中,用英语思维,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下进行语言实践。在做中学,学中用,真正实现英语的价值。
(2)依据学生,优化课程教学资源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转变一个观念,就是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学生自身就是最可利用的课程资源。教师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者,而不是要什么都在学生之上的传授者的形象。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都要求教师从传统的“一包到底”的角色中解脱出来,这些方式也是教师可以充分发挥的无形资源。如Christmas Day一课的教学方式就充分体现了老师相信学生,把机会教给学生,给学生一个充分施展能力、发挥自我的空间这一教学特点,各组的表演真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结果表明:同学们通过这样的方式对所学的知识掌握得很好,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合作也十分愉快,他们也懂得了探寻知识的方法,中学英语论文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完全达到。
2、教学由重“传教”转向重“自学”
新课程倡导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强调学法与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的最优结合。它要求教师要从学情出发,随时设计课堂教学方法,从而保证教法与学法改革的同步进行。
(1)精心备课,赢在课堂
做任何事情以前都得事先做好准备。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改之后,教师普遍反映英语难教,词汇量大,尤其是对于农村学生难度更大。实际上,这是对教师提出了挑战,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要求教师要把更多的精力花在精心备课上,要从学生的学情出发,纵观前后,挖掘教材,整合课本资源,提高课堂效率。
(2)探寻兴趣点,构建开放式教学氛围
传统英语教学过多强调语法、语言的组织,学生学起来难,而且与现实生活不太融合。因此,学生学起来感觉枯燥、乏味,实用性不太强,没有充分发挥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的功能和价值。而课改后的英语教材与学习、工作、生活的联系非常紧密,我们可以从现实的生活中找到许多学生感兴趣的东西,教师可以从这些兴趣点入手,让学生感受到英语就在身边。
3、教学方式运用注意点
(1) 注意师生的互动合作。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充分融入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教师还应对学生的疑难困惑作必要的点拨、指导。学生在互动学习中更容易接受英语知识。
(2) 注意对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引导。自主学习是学生在阅读文本自主理解感悟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往往会因学习基础、生活阅历等不深厚而产生出误解,我们教师则应该予以指点纠正。
(3) 注意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英语学习是为更好的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情感态度和审美价值观。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理解感悟文本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大胆的思考探索创新,促进自己的全面发展。
总之,教学是一门艺术,学无止境。作为新时代的英语教师,我们应不断地反思与提炼,时刻牢记“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要求。教学中按照新课程的教学要求,在教学中不断完善优化自己的教学,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向着“更好”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