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学生科学兴趣的培养
【作者】 李雪凤
【机构】 (广西灵山县实验小学)
【正文】 在整个自然科学教学过程中,小学科学教学是青少年进入科学知识宝库的钥匙,是培养学生学习科学兴趣的大好时段,是初步学会观察事物、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关键。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是学习科学最直接和最持久的内部动力,对学生的今后发展至关重要。就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而言,他们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对各种新鲜事物好学、好问,富于幻想。但他们这种学习积极性往往与短暂的“直接兴趣”挂钩,遇到较为抽象理性的科学知识时,这些小困难便很快地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启发并稳固学生的学习科学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是每一个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一种挑战。
从小学科学教学这一角度来说,实验教学、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的语言、教材的内容设置无疑是很重要的因素,它们对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有着重要的作用。下面就来谈谈在新的科学教育改革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科学的兴趣。
⒈充分发挥科学实验在科学教学中的作用
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科学实验是实验者根据研究目的,运用一-定的物质手段(实验仪器、设备等),主动干预或控制研究对象,在典型环境中或特殊情况下所进行的一种探索活动。《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实验既能使学生深刻理解自然界中各种现象的规律或定律,又能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这些实验技能,既是他们进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进行科学实验和技术革新的重要基础,也是提高素质教育的一一种手段。
实际教学中存在一个问题,即学生作为实验主体,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师往往注重教给学生实验方法,满足于观察到实验结果,而忽视了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这是科学实验教学中的一个误区。再者,实验中器材不足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很多学校在分组实验中都采用多人一组,很少能让每个学生自行完成整个操作过程,学生缺少自行使用的时间和空间,这些都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主观性、创造性和实验操作能力。那么在教学中怎样才能充分发挥科学实验的重要作用?
⑴开实验课,多做实验
近年来,由于广大教师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实验教学的基础地位和重要作用,随着教学改革的深人进行,科学课的实验比例会增大,实验形式也会不断翻新,学校现有的实验仪器可能跟不上需求,特别是众多的农村中学由于资金不足,仪器原来就不够用、不够新,就应有“坛坛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的精神,因地制宜或因陋就简甚至寻找替代性实验。除尽量开足课本要求的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外,还应开动脑筋设计增加演示实验,尽量把演示实验、实验题等作为随堂实验进行探究。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理解概念、规律,培养观察和实验的能力,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加科学课的浓郁趣味,使学生能够真正喜欢上科学课。
⑵该放手时就放手,相信他们能做得好
以往,我们有些老师在做实验前,为了节省时间,经常先详细的向学生讲解实验的过程,再让学生照着做,这样的实验结果并不是学生自己探索得到的。
⒉教师的教学影响中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教学是创造性的活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应营造这样一一种环境:?教师和学生-起以科学探究的精神,积极主动地探索、认识自然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人人参与”的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有话可说,从而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发智能。创新意识的培养不仅和智力有关,还和人的个性特征有关。作为独立个体的学生而言,他们的思维特点和认识水平都有很大的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绑成一一团,齐头并进,这是不科学的教育观点。特别是对天真活泼、好奇敏感的初中生,如果教师语言风趣、讲解生动,使学生愿意听并能引起高度注意,能够让他们在较为轻松的环境中接受知识、增加技能。
(1)精心设问,制造学习上的悬念,引发学习兴趣动机是个体发动和维持其行动的-种心理状态,这种心理激发得越强烈,就越能使学生的学习活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积极的态度和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智能潜力。不言而喻,教师精确的设问,不断地制造悬念,使学生处于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部状态,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思辨的能力。
⑵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体会科学知识的应用
在科学教学中,如果注意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生产实际,提出与教学有关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往往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
⑶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
利用文字、图形、声音、动画和视像等多种技术组合而成的信息系统称为多媒体系统。在中学科学中,讲授一些?抽象的概念、瞬间发生的自然现象以及复杂的物体内部结构时,由于受时间、空间等条件的限制,单纯语言、仪器、教具等传统媒体都难以实现教学目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将视觉和听觉等同时作用于人的感官,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有效地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情感变化,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美的熏陶。
⑷把握学生心理动态及时给予鼓励
兴趣是一种伴随着注意而引起的从事学习的积极倾向和感情状态,是发展智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催化剂。兴趣是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在科学学习中,如果学生获得成功,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若反复多次,学习和愉快的情绪则会建立固定的联系,也就会形成越学越有兴趣,越有兴趣就越想学的良性循环,在实际教学当中要时时刻刻抓住学生的成功处给予适时鼓励,
⒊科学教材内容设置的趣味性
面对现今科学教育改革的必然,如何选择初中科学教材并能十分有效地组织表达出来,这的确是个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现行使用的初中科学教材比较符合青少年认知特点,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任何事物都在发展,都需要不断地完善,现行初中科学教材也是如此。应该进一步使初中科学教材更符合青少年的心理与生理特点,更显示出科学可行、自然有趣的特点来,让每一-位初中科学?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事半功倍。
总之,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科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要把教学大纲对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要求,转变为学生求知的欲望。教师要根据中学生思维活跃、情感丰富、求知欲强的特点,运用恰当的教学技术方法,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科学教学的效果。
(本文是《实施“童乐”特色课程 促学校跨越式发展》课题阶段性成果)
从小学科学教学这一角度来说,实验教学、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的语言、教材的内容设置无疑是很重要的因素,它们对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有着重要的作用。下面就来谈谈在新的科学教育改革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科学的兴趣。
⒈充分发挥科学实验在科学教学中的作用
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科学实验是实验者根据研究目的,运用一-定的物质手段(实验仪器、设备等),主动干预或控制研究对象,在典型环境中或特殊情况下所进行的一种探索活动。《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实验既能使学生深刻理解自然界中各种现象的规律或定律,又能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这些实验技能,既是他们进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进行科学实验和技术革新的重要基础,也是提高素质教育的一一种手段。
实际教学中存在一个问题,即学生作为实验主体,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师往往注重教给学生实验方法,满足于观察到实验结果,而忽视了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这是科学实验教学中的一个误区。再者,实验中器材不足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很多学校在分组实验中都采用多人一组,很少能让每个学生自行完成整个操作过程,学生缺少自行使用的时间和空间,这些都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主观性、创造性和实验操作能力。那么在教学中怎样才能充分发挥科学实验的重要作用?
⑴开实验课,多做实验
近年来,由于广大教师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实验教学的基础地位和重要作用,随着教学改革的深人进行,科学课的实验比例会增大,实验形式也会不断翻新,学校现有的实验仪器可能跟不上需求,特别是众多的农村中学由于资金不足,仪器原来就不够用、不够新,就应有“坛坛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的精神,因地制宜或因陋就简甚至寻找替代性实验。除尽量开足课本要求的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外,还应开动脑筋设计增加演示实验,尽量把演示实验、实验题等作为随堂实验进行探究。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理解概念、规律,培养观察和实验的能力,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加科学课的浓郁趣味,使学生能够真正喜欢上科学课。
⑵该放手时就放手,相信他们能做得好
以往,我们有些老师在做实验前,为了节省时间,经常先详细的向学生讲解实验的过程,再让学生照着做,这样的实验结果并不是学生自己探索得到的。
⒉教师的教学影响中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教学是创造性的活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应营造这样一一种环境:?教师和学生-起以科学探究的精神,积极主动地探索、认识自然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人人参与”的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有话可说,从而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发智能。创新意识的培养不仅和智力有关,还和人的个性特征有关。作为独立个体的学生而言,他们的思维特点和认识水平都有很大的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绑成一一团,齐头并进,这是不科学的教育观点。特别是对天真活泼、好奇敏感的初中生,如果教师语言风趣、讲解生动,使学生愿意听并能引起高度注意,能够让他们在较为轻松的环境中接受知识、增加技能。
(1)精心设问,制造学习上的悬念,引发学习兴趣动机是个体发动和维持其行动的-种心理状态,这种心理激发得越强烈,就越能使学生的学习活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积极的态度和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智能潜力。不言而喻,教师精确的设问,不断地制造悬念,使学生处于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部状态,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思辨的能力。
⑵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体会科学知识的应用
在科学教学中,如果注意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生产实际,提出与教学有关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往往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
⑶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
利用文字、图形、声音、动画和视像等多种技术组合而成的信息系统称为多媒体系统。在中学科学中,讲授一些?抽象的概念、瞬间发生的自然现象以及复杂的物体内部结构时,由于受时间、空间等条件的限制,单纯语言、仪器、教具等传统媒体都难以实现教学目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将视觉和听觉等同时作用于人的感官,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有效地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情感变化,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美的熏陶。
⑷把握学生心理动态及时给予鼓励
兴趣是一种伴随着注意而引起的从事学习的积极倾向和感情状态,是发展智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催化剂。兴趣是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在科学学习中,如果学生获得成功,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若反复多次,学习和愉快的情绪则会建立固定的联系,也就会形成越学越有兴趣,越有兴趣就越想学的良性循环,在实际教学当中要时时刻刻抓住学生的成功处给予适时鼓励,
⒊科学教材内容设置的趣味性
面对现今科学教育改革的必然,如何选择初中科学教材并能十分有效地组织表达出来,这的确是个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现行使用的初中科学教材比较符合青少年认知特点,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任何事物都在发展,都需要不断地完善,现行初中科学教材也是如此。应该进一步使初中科学教材更符合青少年的心理与生理特点,更显示出科学可行、自然有趣的特点来,让每一-位初中科学?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事半功倍。
总之,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科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要把教学大纲对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要求,转变为学生求知的欲望。教师要根据中学生思维活跃、情感丰富、求知欲强的特点,运用恰当的教学技术方法,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科学教学的效果。
(本文是《实施“童乐”特色课程 促学校跨越式发展》课题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