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思政教育与信息技术有机整合

【作者】 黄晓燕

【机构】 (青海省西宁市城东区国际村小学)


【正文】摘 要:小学阶段是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萌芽时期,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其特点就是身心尚未发育成熟,是一张白纸的状态,极易受到外界的干扰,需要家长和教师细心勾勒,才能将这张白纸绘出理想的蓝图。思政教育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基本,正确的思想道德建设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要注意打好根基,才能确保学生在以后的成长道路上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因此,加强小学思政教育十分重要。
  关键词:思政教育;信息技术;整合;问题与对策
  在当前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信息技术自然而然成为思政教育的一大助力,它能够帮助教师更快地搜索到教学所需的材料,是帮助教师创建高效课堂的绝佳手段,但随之而来的是有些教师不能正确地处理好思政教育与信息技术有机整合之间的关系,由于处理不当,致使在二者关系整合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避免不了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将就思政教育与信息技术有机整合的相关问题与对策展开讨论,望对广大小学教师的教学有所帮助。
  一、思政教育与信息技术整合中出现的问题
  第一,教师在进行思政教育课堂时,出现了理解上的偏差,不能很好地将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的使用有机结合,而是过多地将注意力放在ppt或是课件的制作即信息技术的使用上,像是整个课堂仅使用ppt进行教学的情况也不在少数,这样会使得教学脱离课本内容,学生关注的重点不再是课本上的相关知识,而是ppt上面投放的案例或是视频、音频等吸人眼球的素材,变得无心学习,显然,这样做并不能将信息技术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工具,没有起到辅助的作用,反而扰乱了学生学习的氛围,得不偿失;
  第二,信息网络技术的普及是一把双刃剑,在服务了教育事业的同时,也助长了抄袭的不良风气。网络技术是我们快速且准确地获取所需资料的最佳途径,通过互联网,教师能够很轻松的获取所需要的资源。从这一方面来看,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确实对于教师的教育教学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但随之而来的则是避免不了的抄袭风气的助长。一些教师的教案完全参考了网上已有的材料,而并未考虑到本班学生的理论知识储备等多方面的因素,单纯地生搬硬套,这样的方法不仅助长了不良风气,还不利于教学进度的展开,而有些学生亦是如此,对于老师的问题,不加思考,而是利用网络直接抄袭答案,导致学生思维能力的下降,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二、思政教育与信息技术有机整合的对策
  1.明确以学生为主体的整合前提
  教育的本质是以学生为中心服务的事业,思政课教学活动的目标亦是如此,要求教师要对学生、社会以及学科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本,凸显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这也符合了新课改的相关要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行通过网络技术采集信息资源,并在课堂对自己的成果加以展示。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信息采集能力和求知欲。在整合学习的过程的同时,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喜好及学习能力进行相关知识的搜索和学习,使得学生的主体地位获得了极大程度上的的彰显。在信息采集的过程中,教师将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的同时,也要起到教师应尽的职责,即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确保学生学习效率的高效化。
  例如,在学习“让世界多一些绿色”这一章节时,其中的第一节是“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教师可以提前安排好预习的内容,让学生利用互联网工具对我们身边存在的环境污染进行搜索,并在进行课堂讲解时进行展示,这样要比教师直接搜集好资料来让学生了解要更加又教育意义,让学生明白环境污染问题的严重性,在了解其严重性的同时,尽自己的力量为环保事业做贡献,既学到了知识,又使课程具有教育意义。
  2.兴趣是整合的核心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指引者,也是将思政教育与信息技术有机整合的核心,信息技术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好帮手,新型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体验开展教学活动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譬如,教师可以在课前备好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影像资料、音频或文字材料进行课程导入环节,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把握,也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展开。
  例如:在“信息万花筒”章节中的“正确认识广告”这一课节中,教师可以提前对电视上经常播放的广告进行节选,以耳熟能详的广告词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然后再进行课程教学就容易得多了,学生的主动性被调动起来了,课堂效率也提高了,有利于加快教学进度。教师要注意对广告的意义进行讲解,广告存在的意义在于宣传商品,有些不良商家在编写广告词是大多数时候含有鼓吹的成分,要教育学生不能被广告词洗脑,要有自己的判断;同时,广告的内容是虚拟的,不能够轻易进行模仿,了解商品的性能和功效即可。
  总之,教师应将思政教育和信息技术有机结合,发挥其根本上的优势,以信息技术为辅对思政教育进行讲解,使其更好地为教育事业服务,提高教师的教学进度,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教师要运用有效的信息,并且在以学生为本的基础之上让学生的素养得到全面的提升,为学生以后的学习与发展做好铺垫,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新一代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潘明余. 浅谈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的有机整合[J]. 新课程(教研版), 2013, (010):176-176.
  [2]江洁. 谈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有机结合[J]. 课程教育研究, 2017(29).
  [3]雷霞. 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探析[J]. 数码设计(下), 2019, (008):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