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
【作者】 陈小曼
【机构】 (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英才初中)
【正文】摘 要:初中开设道德与法制课程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情感道德观念,使他们能够以更积极的态度投入学习和生活,从而最大化地实现人生价值。借助生活化的教学手段,创新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文章围绕“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实践”这一主题,展开具体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实践策略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密切联系,利用生活化教学模式,重新构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丰富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与法治观念,对于当代初中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十分重要。
一、利用生活化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构建生活化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师要关注教学活动各个环节与生活化教学理念和内容的结合。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让学生能够利用课堂知识去重新认知生活,改善自己的生活,提高生活品质。在道德与法治社会中,学生掌握丰富的道德与法治知识,认识到知识与生活现象之间的联系,才能深入思考。因此,在教学设计环节,教师要积极挖掘生活素材,设计生活化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具体而言,教师可以从学生熟悉的问题入手,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科教学标准,用生活化问题,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如此有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
比如,在讲解七年级“我们需要特殊保护”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特殊阶段的成长特征,同时清楚地意识到初中学生尚未成年,缺乏社会经验,需要得到特殊的保护。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初中学生容易出现判断失误的现象,或者容易受不良社会因素的影响,误入歧途。还有学生缺乏自我保护能力,被社会不法分子伤害,甚至有学生在社会上结交到一些不良的朋友。针对中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和交友特征,笔者在课堂上通过设置一些生活中常见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分析和相互探讨,具体如下。
师:同学们,如果你在放学回家的路上,遇到一位迷路的叔叔,他找你问路,并且要求你带路,你会怎么办?
生1:我会给他指路,但是不会给他带路。
生2:我妈妈说,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所以我会装作没听见,继续往家的方向走。
在教师的引导下展开自主思考,并且与同桌之间展开相互的交流,给出自己心中的答案。而针对学生给出的答案,教师没有直接给出是非判断,而是通过不断的追问,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相互讨论等学习方式,了解“我们属于未成年人,自我保护能力弱,需要得到特殊的保护”这一问题。
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通过生活化问题的引入,让学生围绕“我们需要特殊保护”这一问题展开自主讨论,不仅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尚未成年,缺乏社会经验的问题,而且促使学生树立起了自我保护意识,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二、利用生活化资源,创设问题情境
在全新的教育背景下,教师需要重新规划课堂教学活动。利用生活化教学理念,从生活中找到更多的教育灵感。借助生活资源去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积极思考,才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效的提问,是一门教学技术。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课本知识,了解课本知识与生活现象之间的联系。这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科学习能力,还能丰富学生的生活智慧。
同样在讲解“中学序曲”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设计问题,如“你的初中生活,与小学生活相比有哪些变化?”这样的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十分简单。有的学生会说科目有所增多,学习难度加大,作业量也比小学大。老师的讲课速度比较快,学校内的图书资源更加丰富。之后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欲望,设计开放性的问题,让课堂因为问题情境的创设更有意思。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在成长的过程中已进入了新的阶段,你最想要得到什么样的礼物?如果你能够得到一个礼物盒子,盒子里装什么样的礼物,最让你欣喜?这样的礼物会给你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呢?”有学生说,希望自己的盒子里装着能让自己写一手好字的神奇物品,能写一手好字,会让自己变得更加自信。
这两个问题的设置,能够让学生正视初中生活的变化,也能够让学生通过选择礼物,明确自己的成长目标。学生想要得到什么,教师要通过道德与法治教学,让学生通过努力自主达到目标。借助生活化的资源,营造良好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积极思考自己的生活,反思自己当前的学习与生活状态,是对学生的激励,也是对学生的监督。
三、创建贴近平日生活的浓厚氛围
在传统模式下,道德与法治课并没能融入真实的平日生活,因此整体上呈现乏味性与单一性的状态。因此可见,教师针对上述学科有必要将其灵活渗透于同学们的平日生活,同时也要为同学们创建贴近其真实生活的趣味性氛围。针对现有的课堂如果能实现上述的转变,初中生就能真切体会到道德与法治课并非枯燥的,而是与平日生活具备内在性的某些联系,从而显著增强了自身在面对课堂时的兴趣。
四、激发初中生的探究熱情
初中生在面对新颖事物时,其自身通常都会表现为浓厚热情。但从现状来看,较多学生仍然觉得道德与法治课是乏味的,对其无法激发深层次的探究热情。因此为了加以转变,教师就要运用综合性的举措来激发探究热情,其中关键举措就要落实于融入生活故事。这是由于,生活故事能够紧密衔接课节内容以及平日生活实践,从而确保整个课堂都能体现为强烈的趣味性,此项举措也可以消除沉闷并且压抑的道德与法治课氛围。
道德与法治课堂在根本上不能欠缺真实性与趣味性的日常生活故事,这是由于,通过全面融入生活故事的举措能够激发初中生在面对上述课堂时的热情与兴趣,对于厌倦心态予以全方位的消除。初中生本身处在特殊的成长期,对其在施行日常教学时有必要更多侧重于综合素养的提升。因此可见,对道德与法治的学科教学有必要全面加以优化,在紧密结合生活故事的基础上增强道德与法治课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杨伦峰.谈生活化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7(31):56,58.
[2]穆钰.谈生活情境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7(16):53.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实践策略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密切联系,利用生活化教学模式,重新构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丰富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与法治观念,对于当代初中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十分重要。
一、利用生活化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构建生活化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师要关注教学活动各个环节与生活化教学理念和内容的结合。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让学生能够利用课堂知识去重新认知生活,改善自己的生活,提高生活品质。在道德与法治社会中,学生掌握丰富的道德与法治知识,认识到知识与生活现象之间的联系,才能深入思考。因此,在教学设计环节,教师要积极挖掘生活素材,设计生活化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具体而言,教师可以从学生熟悉的问题入手,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科教学标准,用生活化问题,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如此有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
比如,在讲解七年级“我们需要特殊保护”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特殊阶段的成长特征,同时清楚地意识到初中学生尚未成年,缺乏社会经验,需要得到特殊的保护。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初中学生容易出现判断失误的现象,或者容易受不良社会因素的影响,误入歧途。还有学生缺乏自我保护能力,被社会不法分子伤害,甚至有学生在社会上结交到一些不良的朋友。针对中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和交友特征,笔者在课堂上通过设置一些生活中常见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分析和相互探讨,具体如下。
师:同学们,如果你在放学回家的路上,遇到一位迷路的叔叔,他找你问路,并且要求你带路,你会怎么办?
生1:我会给他指路,但是不会给他带路。
生2:我妈妈说,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所以我会装作没听见,继续往家的方向走。
在教师的引导下展开自主思考,并且与同桌之间展开相互的交流,给出自己心中的答案。而针对学生给出的答案,教师没有直接给出是非判断,而是通过不断的追问,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相互讨论等学习方式,了解“我们属于未成年人,自我保护能力弱,需要得到特殊的保护”这一问题。
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通过生活化问题的引入,让学生围绕“我们需要特殊保护”这一问题展开自主讨论,不仅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尚未成年,缺乏社会经验的问题,而且促使学生树立起了自我保护意识,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二、利用生活化资源,创设问题情境
在全新的教育背景下,教师需要重新规划课堂教学活动。利用生活化教学理念,从生活中找到更多的教育灵感。借助生活资源去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积极思考,才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效的提问,是一门教学技术。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课本知识,了解课本知识与生活现象之间的联系。这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科学习能力,还能丰富学生的生活智慧。
同样在讲解“中学序曲”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设计问题,如“你的初中生活,与小学生活相比有哪些变化?”这样的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十分简单。有的学生会说科目有所增多,学习难度加大,作业量也比小学大。老师的讲课速度比较快,学校内的图书资源更加丰富。之后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欲望,设计开放性的问题,让课堂因为问题情境的创设更有意思。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在成长的过程中已进入了新的阶段,你最想要得到什么样的礼物?如果你能够得到一个礼物盒子,盒子里装什么样的礼物,最让你欣喜?这样的礼物会给你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呢?”有学生说,希望自己的盒子里装着能让自己写一手好字的神奇物品,能写一手好字,会让自己变得更加自信。
这两个问题的设置,能够让学生正视初中生活的变化,也能够让学生通过选择礼物,明确自己的成长目标。学生想要得到什么,教师要通过道德与法治教学,让学生通过努力自主达到目标。借助生活化的资源,营造良好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积极思考自己的生活,反思自己当前的学习与生活状态,是对学生的激励,也是对学生的监督。
三、创建贴近平日生活的浓厚氛围
在传统模式下,道德与法治课并没能融入真实的平日生活,因此整体上呈现乏味性与单一性的状态。因此可见,教师针对上述学科有必要将其灵活渗透于同学们的平日生活,同时也要为同学们创建贴近其真实生活的趣味性氛围。针对现有的课堂如果能实现上述的转变,初中生就能真切体会到道德与法治课并非枯燥的,而是与平日生活具备内在性的某些联系,从而显著增强了自身在面对课堂时的兴趣。
四、激发初中生的探究熱情
初中生在面对新颖事物时,其自身通常都会表现为浓厚热情。但从现状来看,较多学生仍然觉得道德与法治课是乏味的,对其无法激发深层次的探究热情。因此为了加以转变,教师就要运用综合性的举措来激发探究热情,其中关键举措就要落实于融入生活故事。这是由于,生活故事能够紧密衔接课节内容以及平日生活实践,从而确保整个课堂都能体现为强烈的趣味性,此项举措也可以消除沉闷并且压抑的道德与法治课氛围。
道德与法治课堂在根本上不能欠缺真实性与趣味性的日常生活故事,这是由于,通过全面融入生活故事的举措能够激发初中生在面对上述课堂时的热情与兴趣,对于厌倦心态予以全方位的消除。初中生本身处在特殊的成长期,对其在施行日常教学时有必要更多侧重于综合素养的提升。因此可见,对道德与法治的学科教学有必要全面加以优化,在紧密结合生活故事的基础上增强道德与法治课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杨伦峰.谈生活化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7(31):56,58.
[2]穆钰.谈生活情境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7(16):53.